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语境中,中国哲学的理论知识和文化底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沟通与彼此内容的丰富成为发展出属于中国特色哲学的重要途径。而老子的"道"中所引伸出的人性观、价值观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内容的丰富、价值观的选择以及如何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积极的发展自己的人生等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老子的"道"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之间的对话是可能的和现实的,并将对当代人们的价值观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推进和深化新世纪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具有宽容意识,充分吸收和消化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必须具有真正的问题意识,也就是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必须从社会现实生活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把握真正的社会现实,真诚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的过程。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止步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必须"再中国化"。这个"再中国化",将是中国整体现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与融合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不是世界哲学在中国,是中国民族哲学传统哲学现代性转换,是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哲学界对西方哲学的态度发生了巨大麦化.通过西方哲学研究,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发生论题更新、文本回溯、形态变化、方法更新、视野扩展和应用强化.但是,也应该看到,对于完成应对当代国内与国际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而建杓中国哲学的新形态来说,两种哲学形态之问的对话和契同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理论界在尝试将中华和谐思想引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之中,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着简单移植和单向同化的倾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如何去"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实现中华和谐智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结合。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只有在平等的对话中才能实现中国化。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通过吸纳中国哲学而实行自我创新的过程。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该结出中国化的成果,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6.
陈树林 《理论探讨》2007,1(5):39-42
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和理解范式没能从根本上转换,是导致目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难以继续深入的深层原因。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研究范式与本体论、认识论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哲学、思辨哲学不同,这种哲学理解范式强调哲学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批判性,关注人的生活世界和人的现实生存,力求给人的生存活动提供智慧和现实关怀。作为对传统哲学实现变革的马克思的哲学,其真正意义恰恰体现在从哲学理解范式的发生的革命转换。尽管马克思本人没有直接提出过"文化哲学"概念,但是,对马克思哲学解读会发现,马克思哲学在外在表现形态、理论使命、理论功能、理论旨趣、理论主题、立论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哲学品性。因此,把马克思哲学研究置于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视野中,才能深刻把握马克思哲学变革的价值和其哲学的基本特征,才能找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创新的着力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根本和最具现实意义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实或当前实践的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获得新的发展和活力,研究中国目前现实存在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和其在中国传播的本土支点及其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其与马克主义哲学的关系进而最后肯定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角的地位是具有一定学理上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李维武 《理论视野》2008,(12):14-1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存在着一个有待认真解决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经历了百余年的传播、发展及其中国化后,往往仍然只是被看作一种“在中国的哲学”,而不是一种“中国的哲学”。也就是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在中国产生影响、得到发展的外来哲学,而没有转化为一种中国人自己的哲学。今天人们经常谈论的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就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还不是“中国的哲学”的一个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趋势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批判性、开放性、创新性等理论品格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凸显,这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发展的理论依据;时代特征的深刻变化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现代形态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的现实基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趋势表现为:继续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精神;对社会实践的全面关注和深刻反思;和中国传统哲学及现代西方哲学斗争与融合将继续深化;建构学理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  相似文献   

10.
季卫兵 《学理论》2014,(7):79-80
文章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任务阐释了中国梦的历史内涵;以劳动"异化"理论,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和解放的理论;在逻辑上说明诞生于中国近现代史的中国梦必然有着人本关怀的哲学价值;在现实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本源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必然要体现而且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哲学;最后指出,中国梦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生产力作为物质基础,因此中国梦对马克思主义人本哲学的复归是具有物质基础的更高层次的复归。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理论形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生形态、苏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它们各有其特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将成为中华民族在21世纪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表达.成为当代中国哲学的现实形态或主导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走向问题,许多学者强调哲学应该关注人与实践,也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大前提下,根据时代特征和现实生活,对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和暴露的新问题进行总结和反思,借鉴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研究成果,在社会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路径。实践、人、价值、文化以及科技等与现实密切相关的几个维度,构成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热点,并成为重要的哲学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3.
夏华娇 《学理论》2015,(6):27-29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能被中国大众所认同、接受,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开花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已成为现实,这其中一定有历史渊源和内在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存在着契合点是很重要的思想文化基础,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探讨了二者间的六大理论契合点。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基本内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其广义内涵是由狭义内涵拓展、深化而来的,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与价值、内外关系、理论创新与新形态构建、哲学对话与融合、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构、当代中国哲学建设等都属于广义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范畴。当前应特别重视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基本内涵的研究,这一研究将有可能突破所谓马、中、西的哲学学科界限,即有可能围绕着广义的中国化内涵这个主题,三大哲学在这个焦点问题上深化对话、增进理解甚至达成中国化的基本共识。中国化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深刻和具有前瞻性的范式,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应该是整个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和致思取向,是现代中国学术和民族文化身份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冯契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哲学学说。文章从"接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与"书斋里的马克思主义"以及"两种机制"与"会通以求超胜"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冯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贡献的理论特征,旨在挖掘冯契哲学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征,探索和回答时代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应承担的历史使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民族国家的利益与全人类利益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应该关注的几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再中国化"及其前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个历史的过程。中国化的过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的过程,也是中国改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能止步于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必须“再中国化”。这个“再中国化”,将是中国整体现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对话与融合的关系,是中国哲学在世界中的地位而不是世界哲学在中国,是中国民族哲学传统哲学现代性转换,是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力求从哲学反思的层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问题加以探究。"三题"并非简单地意味着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三个问题的探讨,"三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题前""题中""题后"的反思,也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提性分析、内在含义分析以及效果历史的批判性审视。如此研究,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从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意识形态叙事推进到哲学反思的层级。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重构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开创了一种以"对话沟通"与"和而不同"为旨趣的对话政治样态,其具体表征有:一是与资本主义对话,使意识形态层面的紧张对峙让位于文化交往和政治对话界面的价值求同;二是与现实对话,使社会主义结构论让位于社会主义功能论;三是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对话,确立改革开放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性政治目标;四是与中国传统哲学智慧对话,开创中国经济、政治交往与祖国统一大业等层面的多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简要介绍了当代西方心灵哲学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意识论在"意识及其本质"、"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等方面所面临的一些挑战。认为勇于正视和回答当代西方心灵哲学所提出的各种理论挑战,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时代动力和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