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就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统筹”是一种战略思维方式,也是工作过程.本文在分析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中的作用的基础上,从工作过程的角度,阐述我国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困境及原因,以寻求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适当路径.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支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本文就欠发达地区县域金融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课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谭德成 《当代党员》2009,(10):54-55
近年来,万州区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的工作模式。概括起来就是:以“城乡支部手拉手”为突破口,统筹城乡基层组织建设:以“万名党员心连心”为平台,统筹城乡党员帮扶群众机制:以“干部群众面对面”赶场便民服务为载体,统筹城乡便民服务;以“党内帮一帮温暖工程”为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翠屏区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党建“五联”工作法,推进城乡党建观念、资源、工作“三个统筹”,深化“部门帮村、党员帮户”活动。  相似文献   

5.
沈立人 《唯实》2005,(10):51-53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五个方面的协调发展,首先是统筹城乡的协调发展,针对二元结构而言,在我国尤其突出。当前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紧密结合。从长远看,终极目标是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11,(8):42-42
近年来,南华县围绕“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构建统筹城乡党建新格局”的工作思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意见,扎实推进“党组织设置共建、党员管理教育、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党内关爱激励、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和人才资源双向交流”六大体系建设,全县基层党建工作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快推进一个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而言的。本文从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角度,分析了二元结构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危害,提出了城乡统筹的重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正宁 《唯实》2010,(8):17-20
重庆市在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实践中,把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着力实现“三项统筹”、创建“六个体系”、推进“六个着力”,使城乡基层党的建设呈现出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彭继军 《学习月刊》2013,(20):15-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公共财政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体制基础和保障.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强力支撑。作为财政部门.必须以财政改革为抓手.积极探索出调优支出结构、提升涉农支出总量与比重.设立统筹城乡发展专项预算.增加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经费投入的新机制.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 ,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必须以城乡统筹的发展思路处理好城乡关系问题。城乡统筹不是单纯的经济过程 ,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统筹过程中推进城乡三大文明建设 ,既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重要途径。应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 ,并以新的举措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新光 《探索》2004,(1):26-28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发展思想是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现和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了发展范式的转换,是党的政治路线的新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革命。“五个统筹”发展观是我们党着眼于系统优化与整体发展战略,立足于改革开放实际,反映时代特点和发展新要求的崭新的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杨耕 《新视野》2000,1(5):8-12
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是一个纲领性的重大论断,从根本上和总体上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和面貌出现在新的世纪这一重大问题。这个“经过了长时期思考”而提出的纲领性论断,①不仅以高度精炼的表述概括了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而且以高度浓缩的形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三个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就在于,它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基本原则融合为一个理论整体,具有重大的理论内涵和理论创新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世纪的新的理论武装。“三个代表”是一个理…  相似文献   

13.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新"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体现在六新上:即新背景、新内容、新思维、新部署、新问题、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必要探寻并建立一种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客观要求,能够有效分析当今中国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解释框架.文章在揭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理论关于社会发展问题方面的偏颇与局限的基础上,提出了斯现代性观点,并且尝试运用新现代性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原则,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进行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目前,乌鲁木齐市环保局向全社会征集环境治理的建议和对策。笔者在党校的讲台上给乌市县科二级干部灌输了十余年市场经济理论,至今仍觉得计划经济的观念在我市干部头脑中根深蒂固,仍然认为乌鲁木齐市全面大开发、大发展要以市场取向的改革总揽全局,环保工作也不例外。此文是笔者一家之言,只是对环保的视角之一,仅供读者参考和评议。  相似文献   

16.
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了社会,人类社会在人们不断创新的劳动中不断发展进步。然而,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不同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关键环节,关乎党的生命力和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发展什么样的党内民主和怎样发展党内民主,是关系到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党内民主建设,积累了很多的经验和教训。进入新时代,创新和发展党内民主,就是要充分认清其必要性,把准发展着力点,正确处理好创新发展中的各种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将"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新时代干部的标准。忠诚是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的原则和政治道德品格,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推进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忠诚胜于能力、忠诚指引方向,党员干部须将"忠诚"作为立身之本,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做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事业忠诚。  相似文献   

19.
“三大任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精心设计的目标,涉及内政、外交和国家统一等诸多方面。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怀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接过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重担,着力创新,不断进行新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颁布,是党校教育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新《条例》既主动适应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要求,又突出体现了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新目标;新《条例》既删除了《暂行条例》中不易落实或不易操作的旧内容,又根据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增加了许多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