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温家宝同志在十届五次人大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尊重农民意愿,  相似文献   

3.
徐增力 《新长征》2006,(10):34-35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中央一号文件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相关的配套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外因总要通过内因发生变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宣传》2007,(2):23-32
近日,中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7]1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强调了加强“三农”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系统阐述了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意见》集中体现了中央关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意愿和心声,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政策性和指导性。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把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我区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5.
党刊文摘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进一步抓好的几个方面李援朝在《群众》(江苏)2006年第3期撰文指出,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进一步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以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题,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第二,以加强农民培训为关键,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第三,以规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推动我省理论学习深入、扎实、持久地发展,经省委批准,由省委宣传部和省委讲师团联办,省委讲师团具体承办的全省讲师团长理论科长理论学习研讨班于1998年11月30日——12月4日在贵阳举行。研讨班由省委讲师团团长张雄龙同志主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黄钧儒同志及理论处处长李建国同志出席了研讨班并作了讲话。研讨班同志认真学习了中宣部理论局编写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以下简称《学习纲要》),并对《学习纲要》分专题进行了研讨和集体备课。通过扎实的学习和研讨,研讨班同志加深了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加深了对党的十五大精神的理解,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在新形势下为加强“三农”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理论贡献,对于我们…  相似文献   

8.
2009年8月17日-8月21日,全国党校系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理论研讨会在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召开。全国党校系统近30所党校的6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央党校副校长李书磊同志出席会议并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在8月17日的开幕式上,中共长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党校校长杨子明同志做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9.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是在新形势下为加强“三农”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又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重视“三农”问题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和理论贡献。对于我们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农村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学习借鉴韩国新村运动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农工委组织有关领导分期分批赴韩国培训。2005年11月27日至12月·11日,我市首批30名学员赴韩国学习考察。现发表赴韩国学习学员唐洪军撰写的《扫描韩国新农村》,供大家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燕 《学习月刊》2011,(12):54-55
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不久前,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又强调各级各地要"着力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福建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百村调研活动”的访谈材料和百村问卷资料以及《农民需求与政府职能转变》课题组的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试图直接、全面、客观地描述福建沿海农民对政府扶农服务的具体期待和要求,从而为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10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对加快农业  相似文献   

14.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06年2月14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确保广大农民群众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的经济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整个理论科学体系的关键环节。通过研读《邓小平文选》和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我认为,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主要是围绕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怎样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来展开的,并系统地论述了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迫切性,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和经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及其他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规律。认真学习和把握邓小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有可执行性,2006年2月21日中央发布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涉及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农业科技、农业流通、粮食生产、农业结构、农业产业化、循环农业、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保障、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土地征用、生态建设、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人居环境治理、社会事业、义务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文化建设、卫生建设、新型文明风尚、税费改革、金融改革、基层组织建设、农民权利的保障、新型社会服务化组织等方面的措施,既结合了中国农…  相似文献   

17.
年年芳草绿,岁岁柳色新。在阳光三月里,捧读带着春天气息的《江淮》杂志,对广大农村读者来说,不但领略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也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倾注的真情。党中央高瞻远瞩,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省委、省政府鼓实劲、求实效,积极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任务;《江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及时宣传省委、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目标、新举措。特别策划《希望田野上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谓是及时的“春雨”,下到了农民的心坎上。回顾近几期《江淮》杂志,我们真切地感到,《江淮》…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立足实际,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论,描绘出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图景,并率领八亿农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深刻理解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想和实践,将为我们在今后实现这一宏伟蓝图指明方向。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是个什么样子?这一问题是经过我们党长期的艰辛探索才逐步认识清楚的。早在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以十分赞赏的口吻向人们介绍了三国时代的张鲁在陕西汉中地区建立的一个农民政权。这个农民政权在制度上实行公有公享,各个基层组织设置“义舍”、“义米义肉”,“行路者量腹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是什么、着力点在那里,这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新农村建设,千新万新,如果没有培育出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在于培育造就出千千万万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0.
《支部生活》2006,(4):47-47
中央发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1号文件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公开发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意见》是继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第三年制定推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