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宁 《青年论坛》2005,(5):132-134
本文对古今工笔人物画力作,从造型、用线、敷色以及绘画的装饰风格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例比较研究,以期为现代工笔人物画对古代传统的传承与创新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具体的脉络,从而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出更为广阔深远的历史背景与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2.
(1940年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刘国辉的人物画,是在"纠正古代文人画错位,构建现代人物画大厦"美术史学基础上提出的艺术之路。他以"写实人物"为旗帜,人物形象造型简括,神采郁勃灵动;用墨多变,随物而施,摆脱了笔墨中心论,  相似文献   

3.
艺苑     
《今日浙江》2013,(4):60
周昌谷 (1929-1985)原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昌谷是浙江乐清人,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之一,其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上,潜心学习八大、石涛、徐青藤、方方壶、吴昌硕、黄宾虹等文人画特征,汲取民间艺术造型手法,结合  相似文献   

4.
本期人物     
《今日浙江》2013,(3):60-60
方增先出生于浦江县西塘下(今属兰溪),是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广具影响的“新浙派人物画”奠基人和推动者,在中国水墨画传统基础上博采中西绘画特点,创立了一套融合写实造型的中国画人物方法。  相似文献   

5.
蒋烨 《求索》2011,(6):103-104,75
中国廊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无论在物质层面还是在非物质层面均蕴含着美。廊桥美包含和谐美、意境美、技术美、功能美和艺术美等五个方面。其中艺术美是中国古代廊桥区别于他国廊桥的重要特征。本文从桥梁艺术美的概念入手,一方面从点、线、面、体等造型元素探求了廊桥的造型美;另一方面从雕刻、彩绘、涂色,以及对联、书法等其他装饰手段分析了廊桥的装饰美。  相似文献   

6.
李刚 《求索》2010,(7):131-133
在中国古代社会,虽然外在的体例形式都表现为刑法典,但这并不代表我国在传统社会不存在包括亲属法在内的民法的实质内容。尽管传统社会处理和界定婚姻家庭关系所采取的制度模式无独立的外在形式,且被包涵于刑法典中,但这种制度模式所解决的问题与当下亲属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基本一致的。我们认为,我国古代社会"亲属法"主要有三大特点:始终为刑法典中一部分,体例均为"户"或"户婚";深受古代"礼"的影响;法律文本宽于男性,严于女性。正是这些特点构筑了中国古代婚姻家庭关系法制文明,维系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7.
《天津政协公报》2011,(4):57-58
<正>春季,人们外出时往往会感到眼前一亮,眼睛看得更远更清晰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眼科主任医师陶晓雁教授解释,这种现象是春季阳气上升,人体脏腑的精气上注于目,使人的视力得到加强所致。陶晓雁教授说,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认识到眼睛与五脏六腑的关系。《灵枢》说"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就是指眼睛有神彩、明亮清晰,是人体脏腑精气充盛的缘故。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根据眼睛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发展成为著名的"五轮学说",认为眼睛的各个部位及功能分属于五脏。50岁以上人的脏腑气血渐衰,脏腑精气不能很好地上注于目,因此眼  相似文献   

8.
<正>研究当代写实人物画,就不能谈到不苗再新。写实人物画的根本任务首先在于塑造形象,否则便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但是长期以来,这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们看到的许多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概念化,或呆滞无神,或刻画草率,而存在造型不准等硬伤者更不乏其例。纵  相似文献   

9.
云南古代建筑顶部的鸡鸟造型苏建灵,周昆云云南古代建筑是云南古代各民族创造的。它们有的至今仍存,有的则已经消失,仅在某些文物、文献中可一窥其往昔风采。部分云南古代建筑的顶部有鸡、鸟造型,引人瞩目,本文拟就此作一些讨论。一、开化铜鼓面部纹饰中屋顶之鸟开化...  相似文献   

10.
骨法用笔,以形写神的重新呼吁是针对当前中国水墨人物画重感受、重形式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我认为如白描、重彩等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基础都同是一理。如果在写生实践中认真贯彻这些原则,必然逐渐地获得现代的造型能力和民族艺术特点,从而在创作中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11.
本期人物     
《今日浙江》2013,(4):60-60
周昌谷是浙江乐清人,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之一,其人物画在传统基础上,潜心学习八大、石涛、徐青藤、方方壶、吴昌硕、黄宾虹等文人画特征,汲取民间艺术造型手法,结合花鸟画技法,同时借鉴敦煌壁画、西方印象派、野兽派色彩,形成了清新明艳而苍郁多姿的艺术风格。所写人物,多取少数民族生活入题,笔法娴熟,色墨交融,人物鲜活生动,意境高远。  相似文献   

12.
陈凤 《前沿》2014,(23):69-70
中国的古代科学技术发展一直是领先于世界各国的。可是为什么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本文运用美籍华人成中英的本体诠释学理论,诠释了我国古代科技观的本体内涵,提出我国既要保有中国古代科技观的"机体理性"之圆融统贯,又要吸收现代西方科技"机械理性"之明晰与条理,传统先哲"志于道"的传统,开创以"创"为核心的新命题,构建出符合现代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13.
张锐  闫德民 《传承》2011,(1):14-15
在中央纪委十七届五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这一战略任务,并且强调指出: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九十年代是工笔画全面复兴的时代,无论人物、花鸟、山水,还是重彩与淡彩,中国工笔画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鉴西画的造型与色彩语言,进行了富有时代精神的现代审美创造。刘泉义便是这个复兴时代探索当代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15.
张涛 《北京观察》2011,(12):22-24
北京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存于旧城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北京这座古都的"脊梁"和"龙脉"。这条中轴线左右对称,高低起伏,既体现了"居正不偏"的传统儒家思想,也体现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庄重与威严,是一条不断传承和发展的城市文脉,对于展现北京优秀的历史文化、对于研究古代建都史和建筑史、对于促进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绣花     
模糊中,我看到地上的雪花像母亲绣的莲花、牡丹花还有一对鸳鸯,鸳鸯的两眼红红的,在流泪……母亲来到我家对我说:"你让小保姆帮我缝一下裤子吧,我眼睛看不见了。"母亲今年76岁,眼早就花了。母亲年轻时眼力很好,那时我的父亲在外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张昳丽  于师号 《求索》2010,(10):199-201
"游"是中国古代士人生命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孔子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奠基者,同时也开启了古代士人"游"的文化传统,对后世文人"游"的价值取向,以及实践品格的养成均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孔子之"游",内涵丰富,功能多样,既包括外在客观、具象之"游历",这种空间上的"游"往往伴随着问学、普及文教、求仕等教育、政治文化功能;同时,内在方面,孔子之"游"则主要体现了孔子于"艺"、"道"所达到的自由境界及实践精神,这显示了孔子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所具有独立精神和文化品格,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张昭辉 《今日海南》2016,(10):38-39
从11月1日起,"黄标车"在全省全区域全时段禁止通行。违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将依据违反交通标志行驶的有关规定给予扣3分和罚款100元的处罚。这表明"黄标车"的生命在我省将画上句号。当然,这个句号画得圆不圆,还有待通过执法者的决心和"黄标车"主的觉悟来进一步验证,但这个句号却是非画不可了。淘汰"黄标车",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工作部署,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韩熙载夜宴图》是我国古代人物画的重要作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院,也是现存顾闳中的唯一作品遗存。  相似文献   

20.
吕有云 《求索》2010,(7):114-116
如果说以老庄为代表的早期道家出于追求清净无为之政的考虑,主张"不尚贤,使民不争",那么,秦汉黄老哲学则出于为政之考虑,提倡尚贤任能,以实现"君无为于上,臣有为于下"的"无为"之治。这在《管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文子》等黄老著述中颇有论述。道学之"君人南面之术"继承了黄老之学的这一思想传统,对于贤能之士的识别与合理任用都作了充分的论述,弘扬了我国古代贤能政治传统。本文试图对道学"君人南面之术"之贤能政治思想进行考察,以期对当世之势之治国任贤之策有所鉴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