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二、支持有效调查:捣毁犯罪组织结构和优先打击高风险犯罪(一)加大捣毁犯罪组织结构的力度犯罪网络是有组织犯罪的一个关键特征。犯罪网络内部较强的相互联络能力削弱了执法努力,因为一旦出现执法干预的情况,犯罪网络的每个环节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替换。在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捣毁犯罪组织结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作者进行的多项实证研究进行梳理,通过研究在亚洲和美国的犯罪组织与犯罪网络的历史、结构和犯罪活动,对华人传统的有组织犯罪团伙和新型犯罪网络进行了概览。此外,本文还对这些华人有组织犯罪团伙和其他种族的犯罪团伙及其民间和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还探讨了控制华人有组织犯罪的问题和前景。最后,本文探讨了华人有组织犯罪的前景,特别是华人参与跨国犯罪的新生代力量。本文认为并不存在总部设在亚洲某处的、垄断性的、世界性的一个华人黑手党。  相似文献   

3.
有组织犯罪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也成为困扰我国社会治安的一种特殊、复杂的社会现象。研究探讨有组织犯罪的原因,对于从理论源头找到扼制有组织犯罪发展的方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惩治黑社会组织犯罪的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黑社会”为外来语,即英语Under—world Society,直译为“地下社会”,主要指秘密从事卖淫、盗窃等非法活动的社会集团。在国际社会中,包括联合国预防与控制犯罪机构的官方文件中,均视有组织犯罪为黑社会犯罪。……但一般的观点认为,黑社会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最为典型的一种形态。黑社会犯罪是一种犯罪现象还是一种犯罪形式或者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至今并未形成人们的共识。我们认为,黑社会组织是指三人以上不特定多数人,以获取非法的经济、政治利益为目的,用犯罪的手段,按照企业化或帮会等方式组成的犯罪组织。  相似文献   

5.
谢勇  王燕飞 《犯罪研究》2005,1(3):19-35
我国学界在1994-2004年十年间对有组织犯罪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出版专著20部,论文发表近700篇,并形成自己的研究特点。十年间学者围绕着有组织犯罪的基本概念、有组织犯罪现象的科学解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探讨,但有组织犯罪是一种新型的复杂犯罪现象,随着社会的演变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这就亟待学界克服已经研究的缺陷与不足,推动有组织犯罪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犯罪参与层面刑法理论的本土构建集中体现在有组织犯罪领域。在概念上,通过《刑法》《反有组织犯罪法》界定了黑社会性质组织和恶势力组织。在政策上,从“打黑除恶”转向“扫黑除恶”彰显有组织犯罪刑事政策的成熟,其内容具有广泛性、实质性、协同性和衔接性的特点。在刑事立法上,我国围绕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规定了专门规则,并在特别累犯、限制减刑假释、洗钱罪上游犯罪范畴规定了该类犯罪的特别规则。在有组织犯罪网络化上,我国围绕网络犯罪、黑恶势力犯罪、网络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融合的层面分别制定和完善相关规范。  相似文献   

7.
有组织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与现代化的进程有着密切联系。不仅有组织犯罪的手段随现代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发展,而且有组织犯罪的形态也随社会的现代化而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研究有组织犯罪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中的中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有组织犯罪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世界范围内的有组织犯罪令人触目惊心。我国大陆虽然还未发现大规模的黑社会组织,但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已经出现并日趋严重。所谓有组织犯罪,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按照纪律和等级永久性地结合在一起,为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采用恫吓、暴力和贿赂腐蚀的方法而实施的犯罪行为。有组织犯罪与贫穷、政治腐败有着根深蒂固的联系。只有消除贫穷与腐败,才能根除有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除了具备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一般特征外,在犯罪主体、组织形式、犯罪行为方式、非法控制程度、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成因,除了犯罪主体的个人原因外,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转型期,留守儿童存在社会化障碍,社会闲散人员的文化生活匮乏,弱势群体的广泛存在、利益主体的多层次性导致价值观多元化;同时,国家机关公信力下降,社会管理出现局部缺失,这些现象刺激了青少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已经公开发表的文献来看,到目前为止,国内有关有组织犯罪的实证调查研究为数极少,针对上海地区进行的有组织犯罪调查研究则几乎看不到。通过收集近五年来上海地区公开的有组织犯罪判决书的方式,获得了调查需要的基础材料。以判决书为依托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考察分析,总结归纳出上海地区有组织犯罪行为人、犯罪组织、受害人、犯罪组织犯罪行为等方面的规律、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夏伟 《法学论坛》2024,(1):63-73
在当前网络空间,有组织犯罪的“组织性”趋势在网络技术的加持下日益增强,并且其组织结构、犯罪参与形式以及组织控制模式都发生了变化,增强了犯罪行为的隐蔽性、扩散性和危害性,导致有组织犯罪在网络空间中面临更大的治理困局。现有的刑法评价模式应该在节点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倡契合有组织犯罪当前特征的有机体论,将网络犯罪组织评价为功能成熟的犯罪有机体,并依据犯罪组织的进化方向确立多中心的犯罪参与行为评价机制,制定轻重有序的分类甄别治理方案。在治理机制层面,应当坚持“技法结合”与分阶段治理,重点治理不可替代的核心节点,并将治理范围逐步延伸至上下游的辅助节点,逐渐实现全链条治理。在治罪方法层面,应当将治理重心从外围犯罪转向核心犯罪,并实现对具体节点的穿透性治罪。  相似文献   

12.
犯罪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在有组织犯罪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刑事司法领域所使用的"网络"(networks)一词通常是指犯罪组织。一个犯罪网络首先也是一个社会网络,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自美国"9.11事件"以来,世界各国政府、学者、媒体逐渐认识到社会网络分析在有组织犯罪防控研究中的重要作用,纷纷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恐怖主义犯罪等有组织犯罪进行犯罪网络分析、研究,通过解构犯罪组织,发现犯罪成员体系、结构特征与行动目标,从而对有组织犯罪进行有效预防和打击。我国应充分认识社会网络分析在现代有组织犯罪防控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全面了解国外有关理论与应用发展,积极采取政府资助项目研发与直接设立研究机构等多种手段,促进犯罪网络分析理论与方法在我国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陆境内有组织犯罪现象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历30年的演进.目前总体形势表现为发展速度快、再生能力强、存在形态丰富和持续存在的时间较短:尤其是近10年来,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活跃和蔓延趋势,从整体上加剧了有组织犯罪的危害深度和广度。中国对有组织犯罪始终坚持严厉打击政策,但在执法层面却面临着可资利用的立法资源严重不足的突出问题。在反有组织犯罪的立法完善方面,首先应根据有组织犯罪的规律及其本土表现.形成符合实际的有组织犯罪的整体性概念,并以此为指导对有组织犯罪各发展形态进行统一规制,为刑事打击的介入确立合理的起点;在反有组织犯罪的具体制度设计上,应坚持“以严为主、以宽为辅”的基本政策导向和贯彻“打早打小”专门政策的具体要求,从严密法网、便利追诉和严厉制裁三方面推进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4.
有组织犯罪的遏制,除专门性措施外,更重要的在于加强基础性防治措施.这主要是抓好社会组织建设,提高社会组织对有组织犯罪的控制力;加强社区控制,构建有组织犯罪的控制网络;加强反腐蚀措施,铲除有组织犯罪的政治保护伞.  相似文献   

15.
有组织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其多层性不仅体现在组织结构方面,而且在犯罪活动结构方面同样有所体现。为了揭示有组织犯罪的金字塔型立体组织结构.即由下至上层层送进的组织化程度,由初级形态到中级形态至高级形态的发展规律;为了探索有组织犯罪的活动结构特点.即犯罪走向复杂化、智能化、有组织化的演变发展规律,必须对有组织犯罪进行分类研究。一、有组织犯罪的分类学说关于有组织犯罪的分类,学术界现存在几种主要理论。(一片结构层次”论。该理论认为,有组织犯罪是按照森严的等级建立的组织,其结构很近似传统的小团体联…  相似文献   

16.
有组织犯罪概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有组织犯罪已构成对社会极为严重的威胁。何为“有组织犯罪”?国内外学者纷纷探讨、各抒己见,然而迄今在世界范围内尚无精确、统一的定义。本文在评析国内外学者对有组织犯罪概念界定的不同观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事立法的有关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各种有组织犯罪活动的实际情况,从动态和静态两个视角,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有组织犯罪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界定,认为有组织犯罪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基本目标,采取暴力和贿赂为主要手段,具有组织机构的层次性、组织功能的分解协调性、组织指令的规范性和组织成员的稳定性,组织形成由低到高的有序性,实施犯罪行为的犯罪组织整体系统  相似文献   

17.
有组织犯罪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发展、蔓延正严重威胁着各国的政治、经济,也严重威胁着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安全。在中国,有组织犯罪也日益泛滥,严重的破坏了社会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引起法学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因此,改革和完善立法与司法,从理论上预防控制有组织犯罪问题,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跨国有组织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一种特殊形态 ,也是跨国犯罪的一种主要形式 ,具有结构更加严密、能在国际范围内更加迅速调集资金等特点。不同的历史时期 ,跨国有组织犯罪因经济、社会、文化变迁有不同的特点。近几年来 ,国际恐怖主义及国内分裂势力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联系日趋紧密成为新的动态。基于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复杂性及危害性 ,从国内方面来讲 ,需从政治、经济、法律各方面入手加以控制 ,就国际社会来讲 ,各相关国际组织及各个国家集团或地区性组织均应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9.
蔡军 《人民检察》2023,(4):18-23
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实施的有组织犯罪和纯粹线上模式实施的有组织犯罪两种形态。与传统的有组织犯罪不同,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在组织形式、犯罪手段、行为模式、危害后果等方面均呈现“进化”和“异化”的新特点。关于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认定标准,有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司法规范性文件已经进行了系列探索。反有组织犯罪法起草过程中对于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表述变化,反映出社会各界对于该类犯罪认识观念上的差异。相较于既有法律及司法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反有组织犯罪法第23条的两款规定更具前瞻性和包容性,为广义信息网络型有组织犯罪的认定提供了法律规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有组织犯罪是资本主义国家犯罪现象的特点。日本也不例外。在日本,每年都有上万名与一种"阿飞"暴力组织有关的罪犯被捕。在这方面,1956年是创纪录的一年:共逮捕了82,000名"阿飞"暴力组织成员。根据官方资料,日本共有4,000个"阿飞"暴力组织,人数为92,000人。但是,这些数字尚不能反映出其实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