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西春之行     
五台山—中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   在中国提起五台山都知道它是与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的佛 教四大圣地之一。五台山因山顶有五座平台样的山峰 (台顶 )而得名,东、南、西、北、中各有一台顶。北台顶 (叶斗峰 )海拔 3000多米,正好比是山西省、华北地区的屋脊。五个台顶都有寺院。如果把这五座山峰比做五个手指的话,那么五台山的中心地—台怀镇就恰好位于手掌心,这里集中了众多的名刹古寺。五台山作为中国佛教的圣地,吸引着国内的 以及包括日本在内的来自海外的众多佛教徒和观光客。   五台山有“青庙” (佛教寺院 )和“黄庙” …  相似文献   

2.
著名三国古战场湖北当阳县长坂坡以西,大约十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像巨船覆地,横卧于群山之上,这就是鄂西著名游览胜地玉泉山,相传是三国名将关云长头圣的地方。玉泉寺,是我国最早的寺庙之一,隋代开皇年间(五八一——六○○年》,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创立者智顗大师在此倡立法门:唐朝武曌、中宗年间,国师神秀也曾在此传授禅法:明肃皇后信仰佛教,在此大兴土木,使寺院规模达到九楼十八殿,三千六百僧舍……玉泉寺有许多优美动听的趣闻和传说。  相似文献   

3.
漫游永乐宫     
在黄河北岸、中条山南麓、山西省芮城县境内,有满山遍野的柿树林和翠绿色的竹丛,就在这景色如画的境界中,有多处古建筑群.其中一组在龙泉镇,就是闻名中外的艺术宝库永乐宫.元代的宫殿建筑永乐宫是七百年前元代兴建的一座道教宫观.在道教崇奉的仙人中,唐朝(六一八——九○七年)的吕洞宾是一個颇有威望的祖师.而芮城正是吕洞宾的家乡.元朝统治者崇信道教,便大兴土木,建起了这所奉祀吕洞宾的永乐宫.自  相似文献   

4.
在青海省西宁市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湟中县鲁沙尔镇,有一片殿宇相连,白塔林立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喇嘛教(西藏佛教)寺院塔尔寺。塔尔寺始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九年(一五六○年),到万历五年(一五七七年)已初具规模。相传,这里是喇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一三五七——一四一九年)的诞生地,也是闻名全国的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六大寺院郎西藏的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甘肃的拉卜楞寺和青海的塔尔寺)。建寺四百年来,它曾多次维修,增建。前年,经过修葺,整饰一新,又重新开放。  相似文献   

5.
开封古称汴梁、东京,位于河南省的东部,是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战国时期(前四七五——前二二一年)的魏,五代(九○七——九六○年)时的梁、晋、汉、周,北宋(九六○——一一二七年)及金(一一一五——一二三四年)等七个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特別是北宋统治的一百六十多年间,这里人口上百万,富丽甲  相似文献   

6.
1987年我国学术界对中国佛教的研究较前几年有所发展,全年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特点是:在对中国佛教进行多角度研究的基础上,突出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儒、道、理学)关系的研究。因此,对具有中国佛教特点的禅宗、天台宗、华严宗的论述显得更加深刻,使人更加清晰地看到佛教能以在中国生根、发展的社会思想根源,对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颇有裨益。是年十月在我国召开的中日佛教学术会议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其次对佛教哲学的研究出现“热潮”,文章较多。再者,对藏传佛教和汉地佛教的比较研究也有了相应的论文,这是多年来少见的可喜现象,标志着对少数民族佛教研究的重视。现从佛教与民族  相似文献   

7.
佛教是何时传入古代湖南的?这是我们研究湖南佛教要搞清的首要问题。众所周知,佛教是起源于印度的外来宗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过去人们通常认为,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时,多由陆路,是通过西域间接传入中国的。其实,早期佛教还有一个南传系列,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是由中印度——缅甸——云南——四川——长江流域,一是由中印度——交趾(或广州)——长江流域。从考古发现可以证明,早期佛教南传系列在年代上早  相似文献   

8.
千载名刹:风穴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载名刹———风穴寺 ,坐落在嵩山少室南麓 ,北靠玉皇 ,南眺汝州 ,东依龙山 ,西偎黄鹿 ,群山逶迤环抱 ,林木葳蕤掩映 ,溪水四时潺潺 ,是一处历史悠久 ,文物荟萃 ,享誉神州的佛教圣地。风穴寺始建于北魏 ,迄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创建时满山野花芳香浓郁 ,沁人心脾 ,加上佛教故事中说天上有“香积佛”居住于寺内 ,故始建寺院名曰“香积寺”。清代州官吴若所题“古香积寺”石碑 ,至今仍屹立路旁。隋末 ,社会动乱 ,佛教一度衰败 ,该寺僧侣四散而去 ,建筑物也所剩无几。至唐开元年间 (公元713———741年) ,社会相对安定 ,许多善…  相似文献   

9.
文殊院位於四川省成都市的西北角,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佛教寺院之一。文殊院在唐代稱相信院,五代(九○七——九六○年)時稱妙圓塔院,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稱信相寺。文殊院這個名稱,是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才有的。傳說是該院慈篤方丈圓寂火化時,濃煙在空中凝結成文殊騎獅的形狀,大家認為慈篤是文殊的化身,從此,才把這座寺院改名為文殊院。這事傳到康熙耳裏,他就御筆一揮,寫了‘空林’二字,賜給該院,所以文殊院又叫‘空林堂’。‘空林’二字,今天還留在說法堂的後壁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我国佛教研究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佛教的论文有105篇之多,其中对禅宗、五台山佛教、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中国化、佛教心性论、佛教密宗、藏传佛教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分别概述如下。一、对佛教禅宗及佛教中国化的研究禅宗神秀北派因“受惠能一派的排挤、曲解,长期被淹没。”任继愈在《神秀北宗禅法》(《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一文中,根据近年在敦煌发现的神秀著作手抄本《观心  相似文献   

11.
吴心 《黄埔》2009,(3):56-57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代印度,其创立者释迦牟尼与我国春秋时代的孔子是同时代人,百年后佛教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2.
“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佛教在西汉末年(公元前8—2年)自印度传入我国后,近二千年来,经过汉族和广大少数民族在传承中的自我发展,形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民向海外侨居的历史是悠久的. 远在春秋(前七七○——前四七六年)时,孔子有“乘桴浮海”的设想;秦朝(前二二——前二○六年)有方士徐福“海上求仙”之说,大概源于山东渤海湾一带的人民向远洋探寻的思想.到隋唐(五八九——九○七年)时代,长期的愿望终于实现——我们的祖辈从海上航路,登上我们美丽的邻邦日本.由于宗教方面的往来,南洋诸岛屿上也有了中国人的足迹. 但,中国人移居海外,还是在近代.从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末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亚洲,占据了亚洲次大陆,南洋诸岛,闯入了中国的大门.由于招募华工,或去海外谋生,我国沿海人民,特别是粤闽两省的劳动者逐年向海外移居,华侨社  相似文献   

14.
磁州古窑     
磁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著名的民间瓷窑.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地区磁县彭城一带.早在隋朝年间(五八九——六一八年)这里就生产一种称做“青瓷”的简单生活用品.到了宋代(九六○——一二七九年)磁州窑的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这里的产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磁州窑系”.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我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且在世界制瓷史中也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年(汉哀帝元寿元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使臣伊存来朝,博士弟子景卢从伊存受浮屠经。公元65年(汉明帝永平八年),汉明帝给楚王刘英的诏书里褒奖他“尚浮屠之仁祠”,并将诏书宣示各王,可见朝廷提倡佛教。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中国化;梁武帝时期,南朝佛教登上了高峰。唐、宋、元、明、清时期,佛教有了进一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佛徒、居士在我国众多,僧、尼各得其  相似文献   

16.
戴江 《今日民族》2014,(5):20-24
<正>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美丽地方,各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和谐共生。这里还是我国唯一一个汉传(汉语系)佛教、藏传(藏语系)佛教、南传上部座(巴利语系)佛教齐聚的地方,佛教各派艺术在云南这块土地上交相辉映,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奇观。当我们欣赏诸如阿嵯耶观音造像、剑川石宝山石窟、《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绘画、昆明官渡妙多宗教并存的美丽地方各民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清朝乾隆皇帝(一七一一——一七九九年在位)和慈禧太后(一八三四——一九○八年)的御用宝印是由名贵的福建寿山石雕琢而成的;其中“慈禧太后御鉴之宝”寿山石印如今还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 寿山石雕是已有一千五百年历史的工艺品,历来享有盛誉.在历史上,它的技艺鼎盛时期是在清代(一六四四——一九一一年),当时石雕名手辈出,品种多样,既有印章、文具和器皿,又有人物、禽兽和镶嵌饰品.  相似文献   

18.
发菜     
发菜(也叫头发菜)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名贵山珍,蒙古语称之为‘嘎吉力乌苏’,即‘土地的头发’之意。它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据考证,早在唐宋(六一八——一二七九年)时代,发菜就远销南洋和许多国冢。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北方广大农村流行一句谚语:“有鱼有肉不是年,贴上年画才算年.”我们在山东省潍县看到,万千农家,门上贴的是门画,门画两边配以对联,门楣贴横批,门楣下沿悬垂刻纸挂廉;堂屋正中挂着四条屏或中堂画,两侧墙壁和东西厢房也贴满年画.年历画贴在灶房炉壁上,“小横批”贴在坑头上,“牛仔”贴在马车上,“栏门画”贴在猪圈门上……家家户户,里里外外,到处都是鲜艳夺目的年画,如同画展. 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我国民间年画具有优良的艺术传统.山东省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孙立荣所长对年画颇有研究.他说,我国木版刻印年画源远流长.最早人们在过年时挂些象征性的东西,以示吉祥.魏晋南北朝(二二○——五八九年)发展成为图绘的桃符.唐代(六一八——九○七年)以后,随着雕版印刷的出现,木刻年画随之产生.至明代(一三六八——一六四四年)则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这种民间年画遍布全国大部份地  相似文献   

20.
今年75岁的粟秀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缅语专家,是通过缅甸佛教哲学(论藏)考试并获得证书和奖金的惟一的中国人.在海内外缅甸华侨华人中,粟秀玉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好师长和前辈;在北京市归侨界和民主党派人士中,她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辈和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