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是在激光领域科研一线工作了42年的一名技术工人。在京仪集团北京光电技术研究所这个集体,实现了我做个事业上的“大能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熊杏林  赵可 《湘潮》2014,(11):31-35
赵伊君,激光技术专家,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原子分子物理、物理力学、激光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世纪60年代研制出核爆炸光辐射最小照度到来时间测试仪,参加中国第一、二次核试验,获得有价值的测量结果。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从事强激光技术研究,被任命为我国激光某任务专家组组长,带领来自全国5个部门、10个研究所、数百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科研团队,经近30年的努力,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使我国该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对推动我国在该领域的发展与进步起了重要作用,为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我叫高树义,1993年,我从老家山东省鱼台县到北京打工,做的是废品回收工作。一晃儿18年过去了,我也在北京扎下了"根儿"。说实话,我现在不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前一段,听说北京在评选"北京精神",我觉得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包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铁匠用铁锤为征战的士兵打造刀枪剑戟,而现代"铁匠"刘伯鸣通常这样介绍自己的工作:"我用的'铁锤'可非同凡响——15000吨水压机锻造出来的都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作为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和世界最先进的15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操作者,刘伯鸣从事锻造工作31年,创新了30多种锻造方法,开发了30余项新技术,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在超大锻件制造领域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展现了"大国工匠"的"大智慧".  相似文献   

5.
从1968年成立国营宁光电工厂到宁夏隆基宁光仪表股份有限公司的组建,从1992年大胆采用分立元器件做一块电表的设计思路,率先使用模拟乘法器技术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只电子式电能表,到“先付费,后用电”模式的开创等一系列电子产品开创性的发展,隆基宁光公司以科技立身,以创新求发展,将多项自主研发的新技术引入能源计量仪表领域。  相似文献   

6.
正在我国国防科技战线的领导者中,张爱萍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张爱萍晚年曾自评:"我这一生是两个30年。从1925年参加革命到1956年,主要是从事作战和军事工作;1956年,从主持制定第一份国防科技发展规划起,到1987年退休,基本都是在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这个领域里。"三言两语述尽一生,却饱含着多少腥风血雨、跌宕曲折。仅建国后30年而言,张爱萍就曾三起三落。"文革"中被关押5  相似文献   

7.
正1970年8月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矿务局门头沟煤矿工作,2003年1月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8年离开领导岗位。从1970年至2003年的30多年间,我一直工作在工业战线,即便是在东城区担任区委副书记的4年多时间里,由于当时市委开展企业党的关系属地化试点,一大批工业企业党组织移交东城区委管理,工作也没有离开工  相似文献   

8.
我与银川     
我祖籍江苏盱眙,生于南京,在重庆、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长大,因为出身"官僚资产阶级",高中没能毕业就成了"城市待业青年"。由于生活所迫,1955年我18岁时,只好带着我的母亲和7岁的妹妹从北京移民到银川,用文言文可说是"携老母弱妹"了。  相似文献   

9.
任玉梅 《当代贵州》2013,(21):23-23
"我聆听到世界的声音"4月22日,第18个世界读书日前一天,贵州省图书馆盲人阅览室内,30多位视障读者通过"听世界"全语音导航平台登陆贵州数字图书馆,"阅读"有声读物。"真奇妙!在这里,我聆听到世界的声音!"视障读者小王感叹。这个让小王感到奇妙的贵州数字图书馆,开通于2009年9月28日,是一个运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建  相似文献   

10.
正"锋芒太露,不是好事儿,这是我刚开始工作时我的领导教给我的道理。"这是一名在体制内工作了30年的老干部总结的工作经验。揭榜,无疑是他口中会暴露"锋芒"的事之一。因为揭榜意味着成为关注焦点,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众矢之的"。但悬榜多发生于体制内,揭榜的也多是体制内的  相似文献   

11.
贾春光 《共产党人》2008,(12):40-41
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对宁夏一直怀有家乡般的感情,这是因为我亲历了自治区筹建和成立的历史,随后又和老伴一起在宁夏工作了28年。我的大女儿刚会走路时就随我们来到了宁夏,因为对宁夏深有感情,她在大学毕业分配留北京工作后,主动要求回到宁夏工作。两个儿子都生于宁夏,长子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到北京工作的机会,留在银川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5,(6)
<正>我担任宣传委员已经三年,岗位上的磨砺,让我提升很快。我体会到,当宣传委员就要做到"三要"。思想认识要高一层。刚开始以为宣传工作是个轻松的部门工作,但当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城建拆迁等一连串的任务摆在面前时,我一筹莫展。我求助于领导,问计于经验丰富的老委员,求教于书本,思想认识实现了从浅到深、从厌到爱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上升到这  相似文献   

13.
鲍昌 《前线》1987,(10)
刘绍棠老弟在《旱甜瓜另个味儿》文章里,说他是个“老北京”,这我信。因为他不仅是生在北京,而且长在北京,正南巴北的北京人,不服行吗?和绍棠比,我差点儿事。我虽然在北京长大,可没生在北京。我只是从一岁到十六岁,在北京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相似文献   

14.
让梦想继续     
《实践》2014,(1)
<正>我是1963年生人,迄今已在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人民法院工作25年了。2009年3月,院领导考虑我身体不太好,照顾安排我到研究室工作。按一般情况来讲,这算是"到二线轻闲去了"。可我一点儿也没得闲,天天忙得不亦乐乎,何故?因为我心中有个梦。我喜欢文学,从1986年就开始写小说、散文等,业余时间几乎都投在文学创作上面了。日复一日,寒来暑往,每年也能有几篇作品发表,可悲催的是连一篇叫得响的拳头产品也没有。于是乎,我的作家梦渐渐远去了!但常年的"笔杆子"练习,我已修练的有一定"功底",因此到了研究室之后,  相似文献   

15.
正坐在老宅子前的叶广芩。王八丫丫、耗子丫丫,这是一个北京小女孩儿时的小名。淘气的小女孩儿后来成为作家叶广芩,如今已年近七旬。当年离京是撕心裂肺的痛"一个北京人被甩出去了,到现在我也没有北京户口,这个离心力由不得个人,由不得政府。"说到这些的时候,叶广芩没有一丝怨气,反倒是一脸的开心。但叶广芩依旧不愿意回想1968年那个夏天,她的妈妈卧病在床,不能到火车站送她离京。"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痛。"知青叶广芩和车窗外的北京告别,一站又一站,她来到了陕西西安。很多个夜晚,叶广芩在想象中从西安回到了北京,"但到了后来我知道我可能  相似文献   

16.
《求是》2011,(15)
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高级技师郭晋龙,参加工作30年来,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维修工,成长为电气设备维修方面的工人技术专家。近年来,他先后参与了19项大型技术改革新项目,相继攻克了多个重大技术难题,多次承担了外国进口尖端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17.
正到上海工作与宝钢出生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组织工作组,要去稳定上海的经济秩序。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到上海工作的。在此之前,我是1964年到北京,1965年至1967年为国务院"小计委"领导成员。1967年到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这个时候浙江省杭州造反派把我在杭州和北京之间揪来揪去的。那时候造反派是随便抓人的,我被关押。  相似文献   

18.
黄黎 《党史博采》2008,(5):19-22
"文革"结束后,如何尽快恢复"面临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加快四个现代化建设,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成为摆在最高决策层面前的一个难题。但在邓小平看来,物质利益原则仍然是调动积极性、加快发展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因此,在他复出后讲得最多的就是按劳分配问题。同时,为批判"四人帮"在按劳分配问题上散布的种种谬论,从1977年春到1978年秋,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等单位在北京陆续举办了四次全国性的按劳分配理论讨论会,开启了在经济领域拨乱反正的大幕。  相似文献   

19.
正二师三十团一连党支部书记、连长石国元,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1998年7月在二师三十团从事科普宣传、新技术培训与推广应用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指导服务团场职工科学种田,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棉花华佗"。科研攻关,理论自信硕果累累因为热爱,他在农学的广阔天地里忘我地钻研、求索。他积极参与团场的科学研究,承担并主持了多个三十团农业科技攻关示范课题,并申报了国家、兵团、二师科技项目,其中参与2008年启动的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兵团重大技术专项课题2项,已经获奖的师级课题2项,承担的  相似文献   

20.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由该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经过数年不懈探索和艰苦攻关,最近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国际上该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突破,该物理效应从理论研究到实验观测的全过程,均由我国科学家独立完成。量子霍尔效应是整个凝聚态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