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亨利·基辛格是美国70年代的风云人物,在尼克松、福特两届政府中先后出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和国务卿,主持美国外交达8年之久。他从总结美国和世界历史的经验教训入手,在承认战后美国发号施令的时期“已经结束”的前提下,提出的挽救美国霸权的政策和措施,既继承美国历来奉行的“强权政治”的衣钵,又融会欧洲历史上传统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是对外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但其是由美国选举产生的,民众是总统的“上帝”。因而,美国总统在制定对外政策时受到民众舆论的很大影响,具有很强的媚众性。作为美国民主体现的民众舆论本身存在着各种缺陷,这使得媚众性外交政策常常产生消极后果,这不能不说是美国民主的一种缺憾。  相似文献   

3.
中美大使级会谈,自1954年8月1日开始到1969年止,前后共进行了134次,延续了15年之久,开创了外交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会谈。会谈反反复复,周而复始,一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结果。1968年美国策动我某驻外人员叛逃,使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断。1969年1月,尼克松当选美国第37届总统,调整对外战略,中美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尼克松以反共而著名,但他承认在世界格局中存在“五大力量”、“三角关系”。入主白宫后,他  相似文献   

4.
面对反恐战争的烂摊子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奥巴马政府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外交政策一如其在总统选举提出的“变革”旗号,在继承前任政策的基础上有所创新。2009年奥巴马在加纳议会的演讲将美非关系重新定义为“基于共同承担责任和相互尊重基础”的伙伴关系,并确立了对非合作重点领域。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即将结束时首次出台“美国对撒哈拉以南非洲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美国在非洲的核心利益并调整了对非合作重点领域。奥巴马当选连任后即对非洲三国进行访问,体现了非洲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总体地位有所提高。其原因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在安全、经济和国际竞争层面对美国的重要性上升所致。  相似文献   

5.
1776年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可分为地区主义和全球主义两个时期。通过回顾这两个时期的美国对外政策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积极入世,干预世界事务,并且对各个时期的国际关系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冷战结束以后,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这种“积极入世型”的对外政策正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21世纪国际关系的主流将是大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美国的对外政策也将依此作出调整,从而进入全球伙伴主义时期  相似文献   

6.
1972年2月21日11时首都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走下“空军一号”专机的舷梯,把手伸向周恩来总理。这两双握在一起的手标志着国际政治新时期的开始。在“文化大革命”这极左路线支配的年代,中国人如此隆重欢迎长期被视为头号敌人的美帝国主义头头,这种转变不仅当时令人吃惊,就是今天回想起来,这一举动的确非同凡响。为缓和中美之间的紧张状态,操劳最多的中国领导人是周恩来总理。但毫无疑问,只有毛泽东主席才有可能在那个年代拍板,作出这个“改变世界”的决定。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各国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与公众环保意识的觉醒,各国政府逐渐将环境事务纳入对外政策考虑范围,环境外交随之兴起。作为世界政治舞台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在国际环境外交领域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尝试对尼克松执政以来,美国国际环境外交的演变进行简要的梳理,从而较为深入地发掘其环境外交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美国统治集团从40年前的艾奇逊到50年代的杜勒斯,从1983年美国国务院召开的“共产党国家民主化”会议到1988年出版的尼克松的《1999—不战而胜)》、到布什要作为“共产主义试验的最后篇章结束的见证人”而提出“超越遏制”战略,这些严酷的事实说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放弃敌视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未开始的美国禁毒运动主要以州或市为单位进行,《1914年哈里森麻醉品税法》颁布后,联邦层面上的禁毒活动方告正式启动。在半个世纪后,尼克松总统挟超级大国之威,以“毒品战争”(WaronDrugs)的全新禁毒理念,从外交、法治及治疗等方面对毒品施以全方位的围剿。至今仍在进行的“毒品战争”是美国百年禁毒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阶段,给美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禁毒运动都烙上了深刻的印记。无论其成败如何,观其成因并借鉴其经验与教训对制定今日的禁毒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燕平 《外交评论》2004,(3):63-70
“分权”和“制衡”原则是美国政府权力的宪法基础,也是美对外政策复杂性、困难性和不确定性的根源。美国国会正越来越多地以立法或非立法形式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已成为对中美关系的主要干扰。美国总统出于其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双重需要,对华政策总是具有两面性,近年来正逐步使“一个中国”原则空洞化。美国联邦法院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有所突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1.
从2000年到2008年,在普京总统执政期间,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政策经历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化,并且深深烙上了普京外交思想的印记.在其总统第一任期(2000-2004),普京强调要恢复俄罗斯的强国地位,就必须与世界经济实现一体化,展开东西方平衡的多向外交以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融入欧洲,维持全球战略平衡,外交政策为国内经济发展服务.这些思想显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现实主义特征.而在其第二任期(2004-2008),由于国内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普京放弃与西方实现一体化,否认美国政治经济制度的普世价值,提出并阐释了"主权民主"的思想,强调本国发展道路的独立性与合理性,俄罗斯应该根据国家的特性和具体情况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和强国之路.普京的外交思想因而也转向了所谓"新斯拉夫主义".  相似文献   

12.
尼克松是在第一个任期内的最后一年1972年访华的。希望连任的尼克松,对此寄予厚望。他认为:与中国改善关系,能够大大加重美国在全球战略格局中的分量,因而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而他同样受到国内反共及反华势力的强大压力,以及“老朋友”蒋介石的指责。何况由于越南战争,尼克松在美国已很狼狈,严酷的形势不容许他犯下大错。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后期,尼克松总统走马上任的时候,美国的国内外处境不妙:在国外,深深陷入印度支那战争,国力受到很大牵制和削弱;苏联乘机发展自己的实力,加紧同美国争夺;西欧、日本等盟国随着自身力量的增强也加强了反对美国控制的斗争。美国在国外的失败和霸权地位的衰落,反过来又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14.
美国90年代的教育改革既是80年代教育改革的继续与发展,也是在本世纪最后10年里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思考与规划。美国教育改革的目标与政策走向,集中体现在前总统布什于1991年4月18日签发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现任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3月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及1997年2月4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  相似文献   

15.
国际关系专业(研究方向:苏联对外政策) 三、问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2.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位与作用。 当代国际关系(1945一1990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凯南的遏制理论 2.三环外交 3.北大西洋公约 4.新东方政策 5.尼克松主义 6.中东“六·五战争” 7.七一卜七国集团 8.勃列日涅夫主义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欧洲共同体市场建立、发展及其趋势。 2.80年代后期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世界经济概论 一、简答题(只要求回答要点,不要求 展开分析,每题10…  相似文献   

16.
在发表于《史学月刊》2010年第1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国家”的创生》一文中,作者牛可认为,1940年代中期至1950年代末,冷战对美国国家构建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一种全新的现代美国国家形态——“国家安全国家”(national security state)——在“为总体冷战而进行总体准备”的过程中被塑造出来。国家安全国家构成对美国主流政治传统的重大偏离,其创生、扩张和演进是冷战时期美国国家构建和总体政治变迁的重要方面。它不仅涉及联邦政府组织体制和对外政策决策程序的重组,也涉及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7.
择校——新自由主义影响下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0年以来,从里根到小布什的美国总统对美国公立基础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择校政策.择校政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正是新自由主义的影响,使得四任总统把择校作为重要政策.这对美国的基础教育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克林顿的“对华接触”政策及其不稳定性张益庭一、政策内涵克林顿总统入主白宫前曾4度访台,指责乔治·布什“娇惯中国”,当选总统后又将美中关系推向几乎要破裂的边缘。然而,他在第一任期结束之前终于有所调整,将美国对华政策的标尺定位于“全面接触”(以下简称“接...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是中美关系史上比较独特的一年。受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这一年里,中美关系经历了一个从“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到“多面向合作伙伴关系”的戏剧性转变过程。这个转变过程可概括为三个阶段:“战略竞争对手关系”阶段、“非敌非友关系”阶段、“多面向合作伙伴关系”阶段。在此回顾的基础上,再根据美国总统选举政治框架下外交决策模式特点,展望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0.
舒建中 《外交评论》2009,26(3):82-94
从国际政治属性、国家利益取向和对外政策工具等三个层面,现实主义理论剖析了国际关系中的对外援助,并初步阐述了“战略性对外援助”的政策意义。美国的对外援助具有战略性援助的典型特征,但随着对外援助的多元化发展,美国的对外援助形成了多元化的新格局,对外援助的变化体现了美国霸权地位的变化以及美国援助权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