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杀人、碎尸、爆炸及无名尸体的现场勘查中,为确定死者身源,经常需对尸体指纹进行捺印提取,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多次试验,感到以下几种方法有可取之处,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远抛近埋”特征是碎尸案件(包括整尸的抛埋案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碎尸案的“远抛近埋”特征碎尸案的侦查工作重点是查找尸块、死者身源和杀人碎尸的第一现场。犯罪分子碎尸的目的通常情况有三:一是掩盖受害人的真实身份以割断与受害人的因果联系;二是便于毁尸灭迹,便于移尸抛尸;三是挠乱侦查视线和侦查方向,逃避侦查打击。通常情况下,如果尸块没有掩埋,而是被抛弃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远的空间距离;如果尸块是被掩埋的,那么尸块现场与杀人第一现场有相对较近的空间距离。  相似文献   

3.
1995年2月25日11时许,吉林省白城市公安局洮北分局接到市林研所试验林场的电话报案称:在林场西北的秋翻地里发现一具剥了皮的人体躯干和两只半截的大腿。接报后,市公安局史历局长。闵文林副局长和洮北分局的领导立即率侦技人员赶到现场。由于领导指挥得力,现场勘查细致,对案情的分析判断准确,各项侦察措施环环相扣,仅用36个小时就将此案突破。3名流窜犯罪分子穆连友、金闯、梁晓峰被捕获归案。回顾侦破过程,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细致勘查现场,尽可能搜集各种犯罪信息,为侦察工作提供可靠的方向和范围,为最后认定犯罪提供证据碎尸案件的侦察通常以勘查抛尸现场为起点。通过对现场所获信息材料的研究、分析,找出案犯和杀人现场有关的蛛丝马迹。确定抛尸时间,搜寻、发现和证明死者身份,推断案犯来去方向,划定重点工作范围和对象。所以说,对抛尸现场的细致勘查,分析研究,是侦破碎尸案件的首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利用定向反射照相技术拍摄卫生纸上指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8月27日,宜阳县某村玉米地发生一起杀人碎尸案件,死者系一名摩的司机,被骗至此杀死后肢解,现场惨不忍睹。现场勘查过程中,在尸体附近的玉米地内提取一个深红色布提兜,并从中发现提取了残缺揉皱的白色卫生纸少许,根据调查访问和分析,判定这个布兜是犯罪嫌疑人带到现场的,从卫生纸揉皱卷曲的形状,分析是犯罪嫌疑人用来包裹作案用的凶器。利用茚三酮显现技术在卫生纸上显现出1枚残缺指纹,运用多种拍摄方法,反复试验,最终成功提取该指纹。专案组围绕着这枚指纹,大面积排查,最终锁定犯罪嫌疑人,成功破获这起恶性杀人案件,并从中带破杀人积案2起。在卫生纸上显现拍摄指纹具有特殊性,值得研究,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无名尸体案件是指经过现场调查、尸体检验和经群众辩认后仍不知死者身份的他杀案件。无名尸体根据尸体的完损状态可分为无名全尸、无名碎尸和无名白骨尸。形成无名尸案件的原因并不复杂,通常是以下几种:一由于作案地点僻静,人迹罕至,被害人被害后尸体经过相当长时间才被现,由于尸体高度腐败加之被野兽啃食,已经面目全非,失去辩认条件。二是流动人  相似文献   

6.
无名尸体案件,可分为无名完尸案件、无名碎尸案件和无名白骨案件等三种类型。无名尸体案件具有如下特点:1.多采用异地作案或作案后异地抛尸,其目的是为了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借此迷惑侦查,逃避法律追究。2.多为熟人关系。如果查出死者身份,作案人就很容易暴露出来。因此,作案人会想尽办法切断与被害人之间的联系。3.尸体身上没有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或物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或者是由于被害人未随身携带任何证件,也没有其他物品能够表明其身份;  相似文献   

7.
李硕 《刑事技术》2004,(3):37-39
近几年,发生在车辆内的凶杀案件日益增多,给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车内的凶杀案件现场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车、尸同处,就是被害人的尸体在车辆上或在车辆附近;另一种是车、尸分离,车辆和被害人的尸体不在同一地方,有时最先找到车辆,有时先找到被害人尸体。车内凶杀案现场的勘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案件的性质,判断杀人的动机和目的.判明是抢车杀人还是抢劫杀人或其它;(2)推断作案时间;(3)推断作案人使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特点,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5—2012年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已侦破的24例杀人碎尸案件,从被害人基本情况、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死亡原因、作案动机、尸块情况、碎尸工具、抛尸情况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杀人碎尸案中,被害人以女性为主(16例),犯罪嫌疑人以男性为主(23人),熟人作案22例。死亡原因主要为机械性窒息和颅脑损伤。作案动机多为情感纠纷。碎尸块数量多在20~30块,碎尸工具均为锐器,其中家用菜刀20例。多为多处、跨区域抛尸,抛尸工具以汽车为主。结论上海市杀人碎尸案件的鉴定中,碎尸块数量多,碎尸手段复杂多样,犯罪嫌疑人职业特征难辨,抛尸距离相对较远,多有交通工具。  相似文献   

9.
在检验鉴定无名女性尸体时,应判别死者的经产生育与否。对于新鲜的尸体一般木难,但遇到杀人碎尸、杀人焚尸、高度腐败的尸体尚是个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外的人类学家Angel(1969)、Suchry(1979)和国内法医学者张忠尧(1985,1995)、程从根(1995)等均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对女性生育可能在骨骼上留下痕迹,而对耻骨进行了观察研究。有人认为耻骨背侧的凹痕或沟是生育的证据[1],但又被某些学者否定[2、3]。除此之外,目前尚未查到鉴定碎尸、焚尸及高度腐败尸体经产生育的证据。为此,本文作者对国人东北地区20~60岁200人女性活…  相似文献   

10.
2006年7月1日和10月15日,安徽省芜湖市先后发生2起第一现场、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均不在芜湖的杀人抛尸案件,芜湖市两级公安机关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包装尸体(尸块)的包装物入手,摸排线索,层层推进,不断缩小侦查范围,结合其他侦查手段的运用,在未查明尸源之前即将犯罪嫌疑人成功抓获,从而迅速破案。这两起案件的侦破,完全突破了侦破杀人抛尸案件必须从摸排尸源——确定死者身份——调查被害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因果关系)——锁定嫌疑人的传统侦查思路,开辟了一条全新的侦查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特点,为同类案件的法医现场勘验及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收集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参与鉴定的97例杀人后自杀案件,共死亡207人,其中加害人98名,被害人109名。对加害人、被害人双方的性别、年龄、关系及案发场所、死亡方式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地区杀人后自杀案件涉及的死者多为18~59岁青壮年,相互之间多熟识,起因多为家庭矛盾及感情纠纷;被害人女性为主,加害人男性居多;案发场所多为同一室内环境或相邻室内外;杀人多选择机械性暴力手段,而自杀则多采用自缢和高坠。结论上述关于此类案件的特点有助于法医在鉴定过程中对杀人后自杀案件做出快速、准确地判断。  相似文献   

12.
王军  张良 《刑事技术》2013,(6):55-57
1案件简介某年8月19日,某镇一机井中发现一疑似女尸,经现场勘查证实死者为郑某,死者双脚及右手被尼龙绳捆绑,口部被胶带缠裹后头朝下投入到该机井中,现场勘验人员在胶带上提取指纹1枚(见图1)。  相似文献   

13.
2002年4月14日凌晨浙江省某镇一住宅边的小巷里发现一具无名尸体,尸体身上捆着绳子。在现场无搏斗痕迹、血迹及其他遗留物,尸体身上也无身份证明和其他证件。经现场勘查认定这是一起杀人抛尸案件。在现场勘查中,发现死者右脚所穿鞋的后跟部有一块大约1cm2的光滑的磨损块,左脚鞋上却没有同样的特征。经检验确定此磨损块系长期磨损形成,且死者鞋底部干净,鞋底的踏、压磨损块不明显,依此认定死者身份为司机。其后跟部的磨损块是汽车司机在开车的过程中由于右脚长期的在油门和刹车之间转换而形成的。又因鞋底比较干净,因此最有可能的就是出租车…  相似文献   

14.
对尸体的毁损通常见于杀人案件,其中尤以碎尸案件中多见。还有部分见于侮辱尸体案件中,而对墓中尸体进行毁坏、抛弃则极为少见且易误判为杀人碎尸,笔者在实际办案中曾遇1例,报道如下。1案例简介2004年6月23日,我市某乡村一农户柑桔园篱笆内发现一编织袋,袋内装有一人类头颅,拟为一起杀人碎尸案件。经检验,头颅呈干尸外貌,头皮散布白色霉斑,部分颅骨外露,综合现场勘验、尸块特征等分析,似有墓地棺材内尸体特征。沿此线索结合尸块识别信息展开侦查,两天后找到头颅来源,随即疑犯落网。后查明:死者与嫌疑人张某系同组村民,3年前因故发生纠纷,张…  相似文献   

15.
笔者参与一起嫌疑人杀人后精心伪造自杀现场、并用死者手机向其家属发送轻生短信误导侦查案例的现场工作,经过现场勘查、尸体和相关物证检验,细拨谜雾,辨别伪装,还原真相,确定了案件性质,划定了侦查范围,快速侦破了案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焚烧案件现场中肌肉组织往往难以留存,但是一般可能有骨骼存在。对残存骨骼进行DNA检验,确定尸体身源,进行个人识别对案件侦破具有重要价值。本案例中为一焚烧后骨骼,运用CTAB裂解、磁珠纯化、STR荧光复合扩增、ABI310测序仪检测,得到理想检验结果,报告如下:1案例资料2001年10月,山东省某市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焚尸现场经勘查仅提取到残存肱骨,在第一杀人现场提取到可疑血迹。要求进行DNA检验,确定焚烧尸体与现场血迹是否为同一人所留。对于骨骼检材,首先在紫外灯下照射1小时,用钻头钻取粉末,加入CTAB提取缓冲液裂解1,得到DNA提取…  相似文献   

17.
2004年7月17日在某市的一水域里发现两块人体的断臂,经法医检验此断臂为受害者死后被支解,这是一起恶性的杀人碎尸案件。由于尸块已高度腐烂,表皮全部脱落,十个指头有九个均露出指骨,唯一剩下的左手大拇指,又由于浸泡时间太长,只留下模糊不清的腐败的真皮指纹(见图1)。该指纹纹路浅且不够清晰,如果直接拍照或者捺印效果很差,达不到检验鉴定的要求。笔者经过预处理拍照提取并应用Photoshop软件调整,得到一枚十分完整清晰的指纹,将该指纹输入到指纹查询自动比对系统,不到两个小时就查找到了死者身份,为侦破该案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杀人碎尸是作案人用某种手段将人杀死后,为了掩盖罪行毁灭罪证、便于转移,而将被害人尸体分解成若干碎块,进行隐藏、抛弃,甚至使遗体面目皆非,难以辨认。因此,正确解决这类碎尸案件中的有关法医学问题,在案件侦破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2月20日,某县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件,现场勘查过程中,在一居民住户门前新建的水泥路面上发现数枚与中心现场嫌疑人所留同一种类的立体足迹。由于承痕体为已凝固的水泥地面,如使用石膏  相似文献   

20.
□据选择杀人时机判断选择合适的杀人时机,是犯罪分子预谋作案的一个重要方面。若杀人时机选择准确,多是熟人作案。如被害人刚存放在家中巨未即被抢劫杀害;乘被害人患病服药期间进行投毒;在被害人外出或返回途中,事先潜伏在必经路线,突然袭击等都反映出熟人作案的心理特点。□据杀人现场所处环境分析如果杀人第一现场较偏僻,被害人生前并不熟悉这一环境,在排除了被绑架协迫或拖拉到现场的情况后,多是被凶手哄骗至此;如果现场发现两人坐卧攀谈迹象或死者被害前经过精心打扮象去赴约,则更可能说明是被熟人杀害,多系因恋爱、奸情关系破裂引起杀人。□据现场物品状态分析待客住宿迹象:死者家中饭桌上若有茶水、碗筷酒菜、糖果等,有可能凶手与死者共同进餐、攀谈;据被窝、铺盖分析凶手若与死者共同住宿,可说明凶手与死者关系密切,多是朋友、同学、战友、亲戚关系等。现场物品变动变化情况:在盗窃、抢劫杀人案中,若现场翻动很乱,甚至价值高的物品未找到,说明凶手对被害人或现场不太熟;反之,作案目标特准,尤其财物存放位置隐蔽,作案人不经过仔细搜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