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和欧盟经济的持续不景气,欧元区各国主权信用评级遭到下调。目前,债务危机已经从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重债国蔓延到欧盟的核心经济体,如意大利和法国等。目前欧债危机通过全球金融、投资、贸易等渠道传导到其他国家,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增速,特别是对欧盟市场依赖性较高的非洲国家影响更甚。欧债危机导致非洲对外出口贸易增速放缓,流入非洲国家的国际直接投资、政府发展援助资金等规模均有所下降,经济增速下滑。在欧债危机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也难以独善其身,为此中国应大力加强与非洲经济体的南南合作,拓展与非洲地区的经贸关系,加大对非洲的投资以及援助合作,全面落实中非合作八项新举措,平等互利、共谋繁荣。  相似文献   

2.
欧债危机的外部原因是美债危机的冲击与转移,直接原因是欧盟自身的制度缺陷,经济原因是欧盟各国竞争力不同所致,根本原因就在于欧洲福利国家的制度弊端,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的政治诱因是欧盟存在领导力危机。欧债危机的全球影响就在于,欧债危机成为引发全球经济减速的直接因素,欧债危机与美债危机使得全球金融秩序正在发生着微妙的转化,中国要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采取更加冷静审慎的态度,着力解决好自身的经济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3.
盘点2011年的世界大事 欧债危机及中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欧洲数个国家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拔,在此危机背景下,中国是否购买或购买多少欧洲债券的讨论从未间断。中欧关系引发了国人高度关注,中国对欧关系到了需要从中美欧大博弈背景下加以审视的时候。一、欧债危机虽与全球金融危机有关,但其爆发有自身的必然性。而欧债危机久拖不决的原因主要在于欧盟内部利益分歧欧债危机主要源于欧洲国家福利制度以及欧元区制度的不可持续。欧债危机福利制度不可持续表现为,一方面是经济长期低迷,  相似文献   

4.
丁纯 《小康》2013,(6):98
总理访瑞传递了中国崇尚合作互赢、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明确信号;访德则显示了中国一贯支持欧洲一体化,希望欧元稳定,欧盟团结,并以各种形式支持欧盟国家克服欧债危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立场新任总理李克强在其首访之旅中选择了亚欧四国,既有近邻印度和巴基斯坦,也有远交瑞士和德国。体现了新政府欧、亚平衡、周边和核心并重的务实新思维。尤其是瑞士和德国入选其首访的欧洲国家,在欧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值得解读。作为李总理第一个出访的欧洲国家,瑞士自然资源并不丰富、但风景如画。作为传统的中立国,其在国际政治中相对平和态度和政策为其赢得  相似文献   

5.
张恒俊 《传承》2009,(16):80-81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关系发展迅速,现已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但是,双方的经贸合作及意识形态层面也还存在着一些障碍性因素,有待克服。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的情况下,双方更应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应对危机,战胜挑战。  相似文献   

6.
孙欣  吴文劲  吴文峰 《理论月刊》2006,(10):132-134
作为世界最大经贸集团,中国和欧盟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但中欧贸易过于关注英德法等欧洲大国及大型跨国公司。中国要抛弃大国及大公司情结,大力发展和扩大与欧洲众多中小国家经贸合作和往来,完善产权制度,发展第三产业,政府—NGO—金融机构三位一体建立高效率经济,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自主创新型科技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7.
美欧自贸区谈判是在后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出现的,可以转变全球贸易重心,增加美国和欧盟贸易总额,增加就业机会,但是美欧自贸区谈判由于涉及的问题比较复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文章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首先,谈论了美欧贸易谈判的进程和内涵;其次,进行了美欧贸易谈判的利益剖析;然后,分别讨论了美欧贸易谈判的影响以及美欧贸易谈判受到的阻力。最后,提出了中国应对美欧自贸区谈判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前,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且成蔓延、发酵之势,给欧盟及欧洲一体化事业带来诸多困难与挑战。它对欧盟政治的影响是长远的,且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欧债危机迫使欧盟强化政治合作与政策协调,采取一系列蕴含深刻政治含义的改革,加强经济治理和行业监督,以进一步推进经济领域的高度一体化;它导致欧盟内部各政治力量新的分化、调整和组合,迫使法国和德国联合起来应对经济失衡,继续担当欧洲一体化的"火车头"、"发动机";它扩大了欧元区集团与非欧元区成员国间的裂痕,促使双方重新评估和调整相关政策,为今后集体实现单一货币奠定基础。历史地看,欧洲一体化事业总是在危机中不断前进的。此次欧债危机虽然给欧盟造成了许多困扰,但如果应对妥当,它将会以政治联盟建设的新突破为欧洲一体化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9.
孔刚 《新东方》2013,(1):47-51
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已经实施了20多年。对华军售禁令是欧盟干涉中国内政的产物,既没有合理性,也早就不合时宜。新世纪以来,欧盟曾经考虑过是否取消禁令的问题,但是由于美国、日本等外部因素的牵制,以及在这个问题上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分歧,解除禁令始终未能实现。但是,禁令并不能完全阻断中欧之间在防务领域内的互利合作。随着当前世界经济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发展,中欧合作应对危机的意义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欧盟尽早解除对华武器禁令也变得越来越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李本松 《理论月刊》2012,(8):185-188
欧债危机是以国家主权作为信用担保,对外借钱或者发行债券,但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期如约偿还债务所造成信用违约的危机。欧债危机已在欧洲造成全面综合性危机。站在政治经济学视角上分析欧债危机可以看出:一是为什么借钱发债?借钱发债是资产阶级实现统治和欺骗民众的需要,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恶化的结果,欧债危机是资产阶级统治和政治欺骗的一次失败和破产;二是为什么还不上钱?是因为资本主义寄生性和腐朽性所造成的经济"非生产性"失去还钱能力;三是为什么救助危机步履艰难?是因为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导致外部救助很难实现,现行欧盟和欧元区的体制和机制矛盾导致自我救助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11.
评述由头蔓延近一年的欧债危机出现加深趋势,欧元区政府债务危机从希腊等小国蔓延到号称欧元区第三和第四大经济体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国际资本市场转为资本和黄金市场双双坐过山车,由此产生的多米诺效应令国际资本市场一蹶不振。身为欧盟老大的法国与德国的分歧已经撼动了整个欧盟。IMF提出的紧缩法案更激起了为债务危机买  相似文献   

12.
刘雪莲  章娟 《理论月刊》2008,(3):140-142
2003年,欧盟开始酝酿解除1989年起实施的对华军售禁令.2005年,欧盟解禁意图遭到了美国、日本等多方的阻挠,并导致其搁浅.本文通过回顾自"巴统"以来的欧洲对华军售禁令历史,分析了在欧盟酝酿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过程中的中、欧、美、日等多方博弈.本文认为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已经成为欧中双方的政治共识,随着中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推进、中欧经贸合作的进一步腾飞以及欧盟自主性的增强,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3.
要闻回放     
《台声》2007,(12)
神州大地我国输欧8类纺织品明年起完全取消数量管理据商务部透露,根据2005年在上海签署的《中欧纺织品贸易谅解备忘录》,我国对欧盟10个纺织品类别的双边数量管理将于2007年底结束,自明年1月1日起,中国所有对欧纺织品出口不再受任何配额或数量限制。商务部还表示为避免2008年出现类似2005年初对欧纺织品出口"井喷"现象、导致贸易摩擦加剧的局面,中欧  相似文献   

14.
新闻闪回     
<正> 美欧对华纺织品设限我将坚决予以应对继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宣布:将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三类纺织品进行所谓的"特保',调查之后,欧盟贸易委员会也于4月6日公布了对中国纺织服装类产品实施特别限  相似文献   

15.
江时学 《小康》2015,(2):19
欧洲经济通货紧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货币政策不当。欧洲央行货币政策较多地考虑德国的利益。即便在欧债危机比较严重的2011年,面对欧盟可能会崩溃,欧洲央行依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选择了听从德国提出的加息要求。而当时美国和英国奉行的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最近半年时间,很少看到国内媒体提到欧债问题,是不是欧债危机已经得到了解决?其实,在国际媒体上,关于这个问题,大家还在不断争论,有人说已经得到解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4月1日,欧盟正式取消了对中国皮鞋征收了5年的反倾销税。愚人节玩笑?不是,这是事实。期限到期了?也不是,自上个世纪40年代制定反倾销措施以来,没有一个反倾销税是其自然取消的。欧盟发善心了?更不是,在欧盟还未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的背景下,欧盟是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有益于其企业的贸易保护措施的。  相似文献   

17.
由陈昊苏副会长任团长的对外友协代表团一行5人于1995年12月10日至19日访问了希腊,并出席了由欧中研究发展中心和希腊中国工商会组织的第三届欧中贸易、金融、科技合作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是1993年和1994年分别在雅典和北京举行的第一、二届欧中经贸合作国际会议的继续,旨在前两届会议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和加深理解欧盟和中国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促进欧中间的经贸、金融、  相似文献   

18.
王战 《人民论坛》2021,(5):131-133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了整个欧洲,使欧盟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矛盾显现,权能的增加和数量的扩张加大内外部的不平衡。战略分歧、主导权争夺和利益纷争成为内部焦虑的主线。跨大西洋联盟前景、北约驻军和军费问题、美欧经贸合作和军事防务分歧构成外部焦虑的原因。中欧一直是合作大于竞争,双方在疫情防控、复工和全球供应链等领域的合作是给世界的定心丸,也是化解欧盟焦虑的良药。  相似文献   

19.
当前欧洲面临的系列危机是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相互"传染"和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结果,美欧联动是其中最关键的传导机制。欧洲危机突出表现为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上升,造成的后果是欧洲的时代精神从新自由主义转向重商主义和保守主义,欧洲一体化进程可能因此停滞甚至倒退,但欧盟不会解体。  相似文献   

20.
欧盟是我省第二大境外直接投资目的地,扩大对欧盟投资,有利于拓展市场、获取技术和品牌,对浙江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欧债危机使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为扩大对欧盟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视角。欧洲资产价格持续走低,增持优质欧洲资产有利于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和全球布局。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欧元前景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