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3 毫秒
1.
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这是党的十五大作出的重要贡献。一、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的探索及失误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毛泽东就开始了对我国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而头两年的探索,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来得太快,全党缺乏必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对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阶段缺乏清醒的认识,曾走了两次弯路。第一次是认为尽管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  相似文献   

2.
《前线》1992,(2)
学习要点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如何结合我国的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就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确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的国内形势,指出我们党已经领导  相似文献   

3.
正确的认识国情,科学地判断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1957年进入社会主义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几个城市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诞生了又一篇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宣言,奠定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初级阶段各项基本制度的形成,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这是我们历史经验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此前的近三十年和此后的三十多年,分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两个历史时期,一般简称为前后两个"三十年"。关于前三十年的评价,中共中央认为是:"从1956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的建设成就堪称辉煌。"(见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学习出版社2014)关于前三十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十七大  相似文献   

5.
黄范章 《学习论坛》2009,25(5):32-36
经济理论的发展必须以经济的发展为依托.中国人要想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必须另辟蹊径,寻找突破口.突破口在哪里呢?在于创立有中国特色的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前无古人的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拥有一批经营性、竞争性国有企业;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政府在经济发展与改革中发挥主导作用.中国转轨时期以三种"转轨"交织在一起为特征,当中国完成三种"转轨"之日,中国将以转轨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阔步进入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殿堂.  相似文献   

6.
1956--1966的十年建设时期,我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经历了一个由肯定、 否定、再肯定、再否定的曲折演变过程。 而这一演变过程对我国的建设与发展却 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从肯定到否定 周恩来宣布,知识分子"已经是工人 阶级的一部分" 毛泽东却提出,"他们还是属于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 1956年初,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 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社会主义经 济建设即将开始之际,中共中央在北京  相似文献   

7.
从1949年到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曾经赢得一个好的起点。首先,这集中体现在1952年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上。这条总路线是“要在一个相  相似文献   

8.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社会生产总体水平仍处于“不发达的阶段”,而且这个阶段将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的提出不是随社会历史的发展轨迹顺沿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在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任务,进入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初期顺理成章地提出的,而是在超越客观实际的社会主义实践遭到挫折后,重新冷静而理智地审视社会历史的客观发展进程,终于发现历史链条中的人为的盲目性的脱节,因此,邓小平同志第一次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目前的社会主义是“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所…  相似文献   

9.
八大基本精神未能贯彻的历史经验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大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其基本精神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前奏曲.令人惋惜的是, 八大的基本精神后来未能贯彻下去,致使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为什么八大的基本精神未能贯彻下去呢?原因多种,诸说纷纭.我认为,最主要原因在于八大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刚刚起步,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不足,还未能认清我国在1956年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未能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还没有认清社会主义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弄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这一基本问题.这是八大基本精神未能贯彻下去的一个最深层的原因,也是八大以来党的历史曲折发展的一条最重要的经验教训.八大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未能认清1956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0.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后,直到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前,我们党曾先后提出过三条政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十一大路线。考察这三条路线,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根源,探讨其失误的种种复杂因素,正确评价它们在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的对比中,吸取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认识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正确性,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已经四十多年,特别是经过近20年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都有了显著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党的十五大为什么还要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问题,要弄清这一点,就必须弄清楚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含义,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客观现实性和其在时间上的长期性。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命题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社会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这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认识国情,科学地判断社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依据;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1957年进入社会主义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几个城市视察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诞生了又一篇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宣言,奠定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初级阶段各项基本制度的形成,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这是我们历史经验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3.
1956年6月,全省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河南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党中央和河南省委领导下,全省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从党的八大到“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十年,是河南艰辛探索、艰苦创业的重要时期。在成功与失误、顺利与曲折的交织交错中,河南党组织经受了执政和建设的历练与考验,全面建设在艰辛探索中取得了显著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作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跨越的标志,因其提出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而在党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八大前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对八大路线的命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仅对这一历史时期安徽社会发展情况作些探析。  相似文献   

15.
党员 博览     
《江淮》2005,(1)
2003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现时期”,经济社会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党中央在这样一个重要阶段到来之际,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又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的执政目标,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们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6.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过渡时期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已经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但是,党的八大并没有明确宣布过渡时期的结束,毛泽东在1957年至1958年上半年,也多次使用"过渡时期"这一概念。他使用这一概念有三大理论内涵: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不断丰富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为工业化和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根据生产力发展要求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初步建立后,在意识形态上与资本主义的斗争不断取得胜利,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毛泽东实际上提出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三大问题。他的理论探索对于我们今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不断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做好意识形态这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提出我国现阶段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树立以生产力为标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思想观念和路线政策,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国近期和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又决定明后两年以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为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废墟上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时间不长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从一九五六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就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国家的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宣布:在八十年代裁减军队员额一百万的基础上,我国将在今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五十万。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纵览国际形势,高瞻远瞩,从我国的国情、军情出发,作出的一项英明决策。首先,这是由我们党的工作中心决定的。“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相似文献   

20.
从1949年到1956年 ,伴随着中国社会性质、政治力量发生的重大变化 ,我国在经济上出现了国营、合作社、私人资本主义、个体、国家资本主义等5种主要经济成分并存的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党为此曾作了积极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 ,党在理论上逐步廓清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坐标 ,重新构建了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经济形态 ,因而再一次面临了多种经济并存条件下如何搞好基层党建的课题。当然两个不同时期的历史环境、工作内容具有明显差异 ,但认真分析前一历史时期的经验 ,无疑有益于今天的借鉴。本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