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旧矛盾是事物内部新的一方与旧的一方组成的矛盾,其主要特征是相克,在事物发展的质变阶段表现比较突出;结构矛盾是事物内部不同部分、层次之间组成的矛盾,其主要特征是相生,在事物发展的量变阶段表现比较突出。两类矛盾相互交织,相互转化,共同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实践中,要正确认识两类矛盾,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不同的矛盾,同时,思维方式还要随矛盾的变化而变化,要注重两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对构建和谐社会才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答: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从事物内部和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去研究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内部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矛盾两方面是不平衡的,一方是主要的,他方是次要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随着矛盾的两方面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跟着起变化,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在年龄上一般处于17——25岁之间属于青年期,时值心理上的“断乳”期。在此期间他们心理活动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随着这些变化,大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活中同学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和谐”原理告诉我们:和谐是对立面统一及其最佳状态的表现。在矛盾统一体形成以后,统一体最初呈现出平和状态随着矛盾的发展、变化,原有矛盾统一体将进入逐渐瓦解阶段,事物中原来占统治地位的要素开始走向反面,整体中各要素的联系开始削弱,排斥分离趋势日益增长,事物开始出现内部紊乱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继续  相似文献   

4.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的对立统一和普遍联系的科学,事物的对立和事物的斗争都具有势态性。所谓势态就是矛盾对立的双方其斗争的关系和对立的形态在发展方向具体形态上具有一方取主动地位,另一方取被动地位,一方推动事物的发展,另一方则阻止事物的发展等特性。这一特性就是事物发展的势态,也叫做事物的“势”。事物发展的方向和特点,事物表现的式样、形态和特征归根结底是被矛盾的势态所决定的。转化事物的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造成事物发展的一定势态,形成事物一定的“势”,这就是矛盾斗争的势态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在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北洋军阀、争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这一共同目标基础上走到了一起,建立了统一战线。但是,由于两党性质不同,建党宗旨和阶级基础不同,在共同建立的统一战线内部必然存在矛盾。这种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在两党军事合作中也有表现,但由于当时两党合作共同反帝反封建是主流,而军事上以国民党为主体组建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只处于辅助地位的格局也已确定,因此,两党在军事问题上的矛盾是合作中的矛盾。因此,其特点不是军事对抗,而只是在国民革命军内部的磨擦。  相似文献   

6.
科学社会主义在矛盾斗争中发展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造成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表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这种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相似文献   

7.
有的同志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新陈代谢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新与旧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的内部无不可以区分为新旧两个方面。有的同志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肯定方  相似文献   

8.
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与人的现代性差异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馨 《求实》2009,(Z1)
从我国社会矛盾的基本表现形态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等方面来分析,可以把矛盾分为"利益性社会矛盾"和"非利益性社会矛盾"两种类型。"利益性社会矛盾"是指不同成员、不同群体之间地位、权力和资源(政治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等分配的不公平及由此引发的纠纷和争夺。"非利益性社会矛盾"是指不同成员、不同群体之间在思想观念、思维方  相似文献   

9.
易超 《探索》2005,1(4):122-126
和谐作为存在者,指此物与彼物的关系处于对称平衡、相宜相生、和衷共济的状态;和谐作为存在者的存在性,指万物自发趋于和谐状态的必然性。物质世界是能量世界的表象,世界的本原乃是空无一物的能量状态。能量作为存在者表现为作用力,能量的存在性表现为空而且灵的和谐性。万物因适合自己的各种能量达成和谐而产生和发展,也因适合自己的各种能量失去和谐而退化和消亡,因此万物总会自发地与各种相关因素达成尽可能充分的和谐,这条规律叫万有和谐律。故世界源于和谐,万物的共同本质是和谐,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构成了事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既可以导致通顺的和谐统一状态,也可以导致矛盾的对立统一状态.所以,差异与相互作用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矛盾.在社会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现实地探讨和深入研究差异及其相互作用与矛盾或和谐的关系,以及究竞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还是通顺的和谐统一构成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矛盾与非和谐矛盾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矛盾,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解决和谐矛盾的方法是巩固发展,解决非和谐矛盾的方法是消除化解。因此,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我国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和谐矛盾与非和谐矛盾,才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直接表现为金融机构存在大量的剩余资金而中小企业却陷入资金的困境.结构性矛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机构瓶颈、渠道瓶颈、信用瓶颈和制度瓶颈.因此,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打破瓶颈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现实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13.
项宗西 《共产党人》2012,(14):6-7,10
正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这部哲学著作中,深刻阐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宇宙观,阐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关系以及矛盾内部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他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从而揭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这些哲学原理,是我们认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变化,科学分析这些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准确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深入思考应对之策的科学武器。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05,(5):4-7
记者: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内部矛盾也出现一些值得重视的新问题,请您说说都是哪些方面的问题?王伟光:当前我国各种关系基本协调,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基本协调、稳定、和谐的前提下,人民内部各类关系和矛盾出现了一些值得警惕的新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在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不同程度地普遍得到实惠的情况下,人民内部一些关系与矛盾趋于复杂和紧张,存在某些不安定的隐患、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  相似文献   

15.
矛盾群刍议     
矛盾群这一辩证法范畴,是适应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需要,在发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遗产、总结现代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事物,就其自身的内部结构来说,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因素组成的矛盾群;就其与其他事物的相互关系来说,又都是另一更大的矛盾系统中的组成部份。事物质的规定性、事物运动的源泉、事物运动的形式等都是事物内部不同因素所构成的矛盾群决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强调人的第一位作用与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论及科技和人在生产力中的地位时所作出的两种论断。这两种论断是一种又矛盾又统一的关系。所谓矛盾,一个是强调人的因素,一个是强调科技因素,在同一事物的座次中居然有两个“第一”;所谓统一,是说它们都是讲生产力因素的地位,都是指对生产力发展作用而言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的社会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下还存在大量的不和谐因素,这些不和谐因素通过人民内部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我们进行妥善的处理,应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不同性质的办法,加强党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说:“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依事物本身的性质和条件,经过不同的飞跃形式,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就是新陈代谢的过程。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有其新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部署的根本要义是,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同时兼顾两大目标:一是能不断满足人们物质的、文化的、政治的、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二是能有效处置发展带来的各个层面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而这些矛盾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发展内部的矛盾,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利益分配不公平等;另一类是发展与外部资源环境的矛盾,如人类改造自然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有限性和人类需求无限性的矛盾等.  相似文献   

20.
和谐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致性、和谐性不但是对立统一的动因,而且是保持事物在稳定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谐动力的现实性因素已经凸显,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经验的历史性总结,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和谐动力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