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初期,破除国民尤其是广大农村民众对拿破仑的膜拜,是巩固共和制度的一个关键。为此,共和政府携手民间教育组织大力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以从思想上瓦解拿破仑帝国,巩固共和国。经过不懈的努力,第三共和国政府成功地逐步引导曾经是旧政治制度基础的广大农民认同了共和制度,从而结束了在法国长达一个世纪的政体之争,第三共和国也因而成为法国历史上教育立国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1958年以来的法国政治视为生命个体,那么对外强调独立自主与大国地位、对内强调总统核心地位的戴高乐主义无疑是左右其行为的思想和灵魂,而第五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则是承载这一灵魂的躯体。戴高乐在1958年之所以能够"再造共和",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再加上戴高乐个人的崇高威望和坚定信念,使半总统制的第五共和政体具有浓厚的戴高乐色彩。总统拥有位居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上的超级权力。但是,60年后的今天,第五共和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制度设计中的结构性问题不断显现,与法国政治现实之间的距离和落差持续拉大。  相似文献   

3.
法国总统权力与共和制度的创立密切相关。从立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关系的角度来看,可将两百多年来法国政体权力架构的演变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不过第二共和总统制实践的失败,让总统由普选产生的方式在法国长期背负负面评价,直到1962年第五共和治下这种选举制度才重新被采纳。国家元首经由全民直选产生,赋予了总统职权高度的合法性。直接选举和广泛的总统权力,避免了第五共和重蹈第三和第四共和的覆辙。第五共和历届总统都是由传统的左右翼建制派政治人物出任,保障了自1958年至今法国政坛的稳定。不过2017年的总统选举和立法选举颠覆了法国既有的政治格局。在现今的法国社会情势下,法国选民的利益诉求在不断多元化,以左右划分的传统意识形态之争持续淡化。新兴政治势力崛起,极右和极左政治力量掌握政权的可能性与时俱增,关于法国总统权力的设定是否还能适应法国当代政局的演变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法国大革命之前的1780年代,知识分子发现催眠术可以作为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的一种方式,并能够治病,于是发展为一项社会运动。本书是达恩顿教授第一部法国史论著,以历来为史家所忽略的催眠术这一时尚科学为切入点,通过梳理大量书信、手稿、手册、报刊等史料,追寻催眠术运动在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变迁轨迹,探讨催眠术与激进思想、政治运动、民众心态、  相似文献   

5.
黄艳红 《法国研究》2014,(2):36-46,23
《现代法国的渊源》是泰纳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之后对法国命运反思的产物;其第一卷《旧制度》以广泛深入的描绘,揭示了大革命发生的政治、社会和思想基础。泰纳认为,绝对君主制的政治结构导致贵族脱离公共生活,并缔造出一个沙龙精英阶层;脱离实际、热衷抽象推理的经典精神在这个阶层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但这种作为精神娱乐的经典精神,无法认识民众心理和政治生活中占支配地位的非理性。基于泰纳对旧制度的王权和特权阶层的尖锐批判,我们不能将他简单地视为反革命者。  相似文献   

6.
“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法国的移民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法国在历史上属于对外来移民开放的国家。法国人从大革命起便树立起这样一种理想观念:在统一和不可分割的共和国中,所有人都享有平等地位,国家对公民一视同仁。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法国把自己变成一个“大熔炉”,所有外来移民都应当放弃自己原来的语言、文化和宗教,接受共和国的同化,以便成为法国公民。这种“大一统”的共和同化政策在19世纪对来自欧洲诸国的移民颇为有效。但二战后的新移民多来自阿拉伯和非洲地区,且信仰穆斯林教,这便超越了法国“大熔炉”的同化能力。如今,移民问题已成为法国面临的重大挑战。法国的社会文化结构正在由共和“大一统”模式向多元文化社会模式演变。  相似文献   

7.
基佐阶级斗争历史思想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14年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在法国历史上开始了一个政治反动时期。复辟贵族大肆捕杀过去的革命党人和拿破仑党人,而且掀起对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围剿,以便为恢复革命前的旧制度作舆论准备。贵族的反动不能不引起资产阶级的反抗。法国资产阶级虽然被雅各宾主义吓坏,害怕新的人民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1890年第三共和国特赦巴黎公社战士作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起止点。以生息资本作为法国传统的经济文化特征和历史背景,阐述法国大革命使生息资本运行模式及其性质发生根本的转变,也改变其所有者的阶级性质。  相似文献   

9.
马胜利 《欧洲研究》2012,(2):21-32,159
法兰西民族国家是长期历史演变的产物。大革命传统和共和主义理念奠定了当代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基石。在民族观念方面,法国与德国的分歧与历史文化差异有关,但也是欧洲大陆两大国政治博弈的产物。在法国,共和同化政策被视为进步和文明的表现。法国在社会文化模式和移民政策方面历来强调"大一统"和"共和原则",这主要是由于法国在世界上长期拥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国地位所决定的。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法国国际地位的下降,以及移民问题引发的社会危机,法国的民族国家观念、社会文化模式和民族认同受到了严重挑战。法国人不得不对法国的社会文化模式、法兰西民族认同,以及法兰西的前途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去年秋天,一位同志从法国回来,赠送我们一册皮埃尔·米凯尔著的《第三共和国、人物和权力》,巴黎1971年版,博尔达斯袖珍知识小丛书之一。作者为法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是研究第三共和国史专家中的后起之秀。他二十九岁时,就出版了名著《德雷菲斯事件》(1959年)。后来陆续刊行了《普恩加莱》(1961年)、《现代法国的经济和政治》(1971年)、《现代法国的政治问题和政治力量》(1971年)、《第四共和国、人物和权力》(1972  相似文献   

11.
作为法国宪法原则的"世俗性"因为近年涉及穆斯林服饰的判例而受到限制宗教自由的指责。但这些指责背后存在着误解法国"世俗性"斗争面向、把"世俗性"等同于政教分离的问题。法国的"世俗性"原则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斗争性的原则,因此区别于英美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政教关系模式。在"世俗性"形成的第三共和国时期,政府采取各种立法措施以降低天主教会的政治影响力,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巩固了共和政权、保护了个人相对教会的自由。世俗原则列入宪法后,在法律实践中主要作为限制国家权力的规范,可在特殊场合,如学校,承认教师对学生服饰的管理权。从结果上看,确实是少数宗教的成员成为法律限制的对象。法国社会本身排斥宗教因素之表象、成为新国民认同的"世俗性"以及作为正式组织之教会的缺失才是令问题变得棘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60年代,俄国放宽了书刊检查制度,大批革命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开始着手研究法国大革命的问题。本文通过概述当时的自由主义代表格里耶对法国大革命及启蒙思想的批判性研究来揭示19世纪俄国自由派眼中的法国大革命。  相似文献   

13.
法国在政治理论和实践方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众多模式与启示,左右两大派的分野便是其中之一。这一政治分野在大革命后逐步形成,在法国的政治和社会生活及人们的意识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并成为法兰西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内社会政治生活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法兰西民族原有的政治特性,如中央集权传统、共和同化原则、特立独行的外交路线等均受到新因素的影响,左右两大派的分野也不例外。考察和分析法国左右两派的分野、变迁及前景有益于我们深入理解法国正在经历着的政治文化重组。  相似文献   

14.
1870年9月4日,以工人为主体的巴黎人民群众,利用拿破仑三世军事冒险的失败发动革命,迫使第二帝国立法团中的资产阶级共和派宣布废除帝制、重建共和;这就是法国近代史上第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九·四”革命。这场革命摧毁了自1852年以来“俨如密网一般缠住法国社会全身并阻塞其一切毛孔的可怕的寄生机体①”——第二帝国,并宣告了第三共和国的建立,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申皓  闵杰 《法国研究》2004,10(1):161-171
长期以来,在法国的政治理念中始终渗透着一种“共和”的传统。从宪法所体现出的立国思想和原则,到内政外交方面具体政策的制订与执行,法国一直都十分强调国家的主权利益至上,并且神圣不能分割。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随着第五共和国的诞生,法国在国民经济领域更多的是偏向于政府干预,而并非听任完全的自由市场竞争,因而具有浓厚的国家主义色彩以及典  相似文献   

16.
陈莉 《法国研究》2001,(2):157-170
戴高乐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尊重和怀念 ,不仅由于他在二战中的丰功 ,更由于他东山再起后的政绩 ,他大刀阔斧、坚韧不拔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致力于从根本上医治第三、第四共和国议会制统治下政局长期动荡不稳的痼疾 ,他所创建的第五共和揭开了法国政治生活的新篇章。“有人称的都已成为过去 ,无人称的却留了下来”1,戴高乐主持下通过的 1 958年宪法如今已深深扎根于法国的政治生活。鉴于戴高乐对制宪施加的决定性影响 ,人们习惯上把这部宪法视为“戴高乐宪法”,将第五共和国半总统半议会的政治制度称为“戴高乐体制”。一戴高乐关于政治体制改…  相似文献   

17.
自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以来,法国历史上先后有过四个共和国,1958年由戴高乐将军缔造的第五共和国,在一条坎坷曲折的道路上,至今已走过了29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第五共和国政治体制经受了国内外政治风云变迁的考验,把一个受到第二次大战重创的法国变成一个科学技术和经济发达的国家。它在国际舞台上改变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的“病夫”形象,对外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反对美苏两霸,解决  相似文献   

18.
李倩 《法国研究》2012,(4):36-46
克莱蒙-托内尔伯爵是法国大革命初期自由派贵族的重要代表人物,堪称最早参与革命又最早对革命进程进行反思的人之一。他的宪政主张未能见容于革命政治导致了他的失败,但是其部分观点在革命后的法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现。他试图调和革命与君主制的君主主义倾向及其最终与君主制一同覆亡的命运为理解自由派贵族与法国大革命政治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9.
.怎样评价法国大革命中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恐怖行为,这一直是各类史学作品中的争论焦点。本文作者博采各家观点,论述了法国著名作家阿那托尔·法朗士的《诸神渴了》这本历史小说的新颖之处。法朗士不是把法国大革命看成“铁板一块”,而是把他真诚拥护的1789年原则和他深恶痛绝的1793牟暴行区别开来,将人物的政治行为和他们的心理状态、思想背景、文化环境联系起来,通过清晰的分析和批评,不仅重建了法国大革命这段历史,而且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公民的理想和怀疑,使这本小说成为众多描写法国大革命的文学作品中的杰作。  相似文献   

20.
法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大国 ,法兰西民族具有独特魅力。同样 ,法国会计制度也与以英美为代表的盎克鲁 -萨克逊模式有着本质的不同。一、法国会计主要特点及其渊源法国会计的特别之处体现在三个方面 :政府在会计规范中发挥主导作用 ;会计制度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出现 ;税法对财务会计产生重要影响。之所以如此 ,是与法国的政治、历史、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的。首先 ,法国在政治上一直具有高度集权传统。早在 1 789年大革命之前 ,一个统一集权的法国就已经形成。大革命后 ,拿破仑通过复辟君主制 ,继续巩固国家的中心地位 ,并在 1 9世纪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