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少年时,妈妈曾带我游历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北京的公园更是早就走遍,可也许我是属于那种智力晚熟的孩子,当初的许多记忆大都已经模糊,唯独难忘"非典"时期我们共同游历北海公园的情境,那年,我15岁……  相似文献   

2.
1887—1889年,中国清朝政府的海外游历使傅云龙奉光绪皇帝之命,派赴日本与南北美洲游历考察。他在游历了日本、美国和加拿大之后,从美国乘船到古巴游历,又经加勒比地区的海地、牙买加和中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巴拿马、厄瓜多尔到秘鲁、智利游历,然后穿过麦哲伦海峡,经阿根廷、乌拉圭到巴西游历,再经西印度群岛回美国,最后横渡太平洋,经日本回到中国。在其拉美之行过程中,他撰写了游历古巴、秘鲁、巴西等国的调研报告(图经)及游记、诗歌共计20多卷。傅云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环游南北美洲并对拉美多个国家进行游历、考察与调研的官员。他的拉美之行可以说是19世纪中拉文明的一次相遇与互鉴,在中拉文化交流史上具有开拓性意义。可惜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由于当时清政府缺乏世界眼光和人才意识,致使这位中拉交流先驱者的事迹和调研成果竟然长期被埋没和遗忘,鲜为人知。本文将具体介绍傅云龙拉美之行的缘由与机遇、经历与见闻及其调研著作与诗文。  相似文献   

3.
云山农场,在黑龙江的虎林县境内,它还有一个历史名称:农垦部牡丹江农垦局850农场。对于"850"这个数字,在我很小的时候,便深深地印记于脑海。在我刚刚记事的那个年代,"850"是父亲来信和给父亲写信的地址,至于那数字的内涵,当时的我是不可能知道的,但在我心里朦胧地感觉,那是一个遥远寒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光绪四年(1878年),一个叫黄楙材的名不经传的小人物,被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派往印度游历,“察看情形”。这是近代中国官方派至印度的第一位出访者。他在印度游历了许多地方,记有日记、剳记,绘制了五印度全图,归来后,又写了《游历芻言》一卷和《西徼水道》一卷送总理衙门存览。这次游历以新的感性知识充实和加深了中国人对印度的了解。在中国人心中,两国的距离因他的这次游历似乎一下就缩短了很多。丁宝桢安排这次出访是出于筹划西南边防的考虑,这在他向光绪皇帝上的奏折中说得明  相似文献   

5.
徐霞客(1586—1641)晚年游历,偏重于西南各省,在著名的《徐霞客游记》中详细地记载了当地特别发育的岩溶地貌,考证了某些水流的经行方向等,这些内容都具有巨大的科学价值,已为世人所共知。但我们又发现他在本书《粤西游记·三》中,还详细记载了当时他在  相似文献   

6.
桂林喀斯特景观开发建议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桂林喀斯特景观开发历史桂林喀斯特景观开发具有悠久的历史,较大规模的风景建设和开拓可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开凿灵渠起,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此后,历代官府都极为重视桂林喀斯特旅游景观的开发。唐代是桂林旅游资源开发的开拓期,桂林许多景点如独秀峰、伏波  相似文献   

7.
正我家房屋的后面相传是一个后花园,我的一个远房的舅舅常常提起,他说时的那个神色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如此惊奇又骄傲的神色,只要他喝点酒,眼睛就死死地盯着我们这些孩子,似乎还夹杂着眼泪,声情并茂的样子一直让人怜悯。远房的舅舅说,当时他在我姐姐家"刮烟"。我家曾经种过十几亩地的烟叶,还有一个紫花蛮牛。舅舅常说"刮烟"是把一条条烟叶结起来一小缕挂起来凉上而已!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刮烟"还是"挂烟"。不过,我确实见过我们家一个像荷叶  相似文献   

8.
菊香入梦     
我是在病情确诊之后,才开始精神沮丧的. 那是在两年前,我们单位组织所有员工进行例行体检.去的路上,我和所有同事们一样喜笑颜开.我还打趣地说:张老大今天检查,医生肯定说他有一肚子蛔虫;"秦大侠"肯定到了"妻管炎晚期"……谁知,半天检查下来,同事们都没有事儿,而我却被通知留了下来.当时,我心里一惊,猜想自己肯定是得了癌症之类的不治之症.  相似文献   

9.
刚来新加坡的时候,朋友告诉我,租房子最好不要找马来人或印度人做房东。他们的生活习惯与华人不同,先不说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单就他们烧菜发出的那股呛人的咖喱味儿,就会让你落荒而逃。有一天,房屋代理给我找了一家。他在电话里告诉我:"房东是夫妇俩,讲英语。"我问:"是新加坡人吗?"他说:"是。"之后又加了一句:"是白皮肤的那种。"我当时的反应是:这一定是新加坡籍的欧洲人,他们讲卫生,又文明礼貌,品位也高,和他们住在一起还能练习英语口语,多好的条件呀!于是就高兴地答应下来了。但是,第二天当我和代理一起去看房子见到房…  相似文献   

10.
游历美东,就像是阅读一部美国革命史。跟随当地的华人旅游团,从纽约曼哈顿出发,沿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走廊——新泽西州一路南行,首先到达位于宾夕法尼亚州东南的费城。325年前(1681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将这片远在北美的富饶之地封赐给当时的大贵族威廉·宾,理由很简单:因王室曾经欠下宾氏家族一大笔钱。当然,实际上最主要  相似文献   

11.
正怎么想起写《叩问》这样一部"反腐倡廉戏"来的呢?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去年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位市纪委的宣传部长在闲谈时,对我说:"您能不能写个反腐倡廉的戏?现在的形势很需要。"我认真考虑着,但没有吭声。她又说:"您就写当年刘青山和张子善的事件,行不行?"我停了一下才回答:"让我好好想一想。"当时我想的是还要不要再写主旋律作品,尽管我过去写过不止一部。老实说,多年以来主旋律作品已经"主"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2.
错过     
奶奶在世的时候,经常郁郁寡欢,说她错过自己当年当老师的机会.我问她,当时学校毕业后,为什么不去当老师呢?奶奶说:"因为我当时不知道自己适合当老师."我听了,不禁感慨系之.人生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老境时,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  相似文献   

13.
我八岁那年,母亲跟弟弟从外婆家回来时,为了节省车费,坐一位熟人的手扶拖拉机.谁知,不幸遇到车祸,当时父亲是流着两行热泪,把这个噩耗告诉我的.我的母爱就像汽车急刹车一样,"嘎"地停止了.从此,我和父亲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4.
西单青春期     
正我与陈援老师相识在一个朋友组织的农家菜聚会上。可能是朋友事先跟陈老师说了,趁菜上桌前的时间,陈老师上来就问我:"你带打印的纸质稿子了吗,我给你看看?"我当时一怔,心里紧接着又热乎又紧张。紧张的是我虽说发表过一些东西,但毕竟中间十几年没有动笔了;热乎的是陈老师写的东西我可看到过——特别是最近在《北京  相似文献   

15.
爱情抑郁症     
罗克 《新青年》2004,(11):25-26
我和杰伦是邻居,从小就在一起玩,读小学的时候,还在同一个班.记得在三年级时,一次班会上,讨论主题是有关个人理想.我当时第一个举手发言,立志未来要做一名白衣天使,那个年龄,"天使"两个字在我心目中是那么神圣.杰伦紧跟我站起来发言,说他一定要当一名医生,老师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抱负,他转过头看了我一下,然后才朗声说道:"因为医生可以和护士永远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向阳开……"这是阎肃老师为歌剧《江姐》创作的主题歌《红梅赞》,是在国内传唱了50年,至今仍经久不衰的经典歌曲。我在军队大院就是哼着这首歌长大的,之后,我参军入伍,从第四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空军总医院口腔科。当时,因为喜欢唱歌跳舞,每天总要哼哼上  相似文献   

17.
万伯翱 《海内与海外》2014,(11):75+77-75
正改革开放后,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得到了很大提高。2005年我第一次分到了住房。凭着我1962年参加工作的工龄和职务的晋升,不知不觉我竟按照"老干部"标准分到了自己三室一厅的新房,要知道当时全体委司局级分房排名我能排列第17名呢。后来孩子一结婚又搬出去住了,因此我就多出了一间十多平米的房子,想不到过去都是大作家、大干部才能拥有的书房,这年代我也梦想成真了,后来又经两次搬迁  相似文献   

18.
正"对,就是疯了。"他不反感人们这样议论他。"人痴迷到一定程度了就连生死都不管了,他非要整他那玩意。别人看得都很清楚:太傻了,这个傻瓜,明摆着这么好的生活,他不要了,他扔了,走了。我就这么干,死了也得这么干。我再苦再难,我这一台哑剧也一定得培育起来——当时就这个想法。"这是个主意拿定了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倔老头。那时,他也到了知天命之年,可是为  相似文献   

19.
正那一晚,王国达碾转反侧,反省自己的眼光是否有问题。他想:我对彭朝阳那样好,他是我一手提拔的,是我第一个提议他当我的参谋长的。我在仰光监狱坐牢的时候,还荐举他帮我主持工作,他怎么会以德报冤呢?但有一蛛丝马迹王国达当时没有发觉,就是他刚从监狱出来的时候,战友们都来接他,惟独没有彭朝阳。当时王国达以为彭朝阳工作忙,没想到彭朝阳早就心怀不轨了。  相似文献   

20.
王改正同志是位军人,退休后到中华诗词学会工作。我们同在一个机关,隔三岔五就要见面叙谈。在我的印象里,改正热忱、随和,是一条很敬业的汉子。什么任务交给王改正,他准会兢兢业业地去完成。到诗词学会工作的人,免不了喜爱诗词,不过走上诗词的道路是不一样的。改正出生于农家,小时候尚未迷上诗词。初中毕业后参军,当时正是"文革"期间。有一天从已封存的"封资修"书籍里看到一本《唐诗三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