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洋 《工会博览》2011,(1):172-173
近年来我国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医疗损害责任问题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成为侵权责任法当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对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的立法完善的需要也日益迫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专章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结束了以往我国医疗损害责任二元化的混乱局面,明确了医疗损害责任主体和归责原则,这在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侵权责任法》的颁行一定程度上完善了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制度,但产品责任主体的范围仅限于生产者和销售者太过狭窄,不利于保护现代社会缺陷产品受害人的利益。从更好的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角度出发,本文还简要阐述了产品责任的损害赔偿的分类,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从2010年7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该法律旨在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明确侵权责任,预防并制裁侵权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但是在该法正式实施前不久,全国多所幼儿园、小学却刚刚经历了一场校园大规模侵权伤害案件的冲击。短短两个月内,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侵害的人就多达100余名。由于被害者人数众多,损害范围广泛,而归责原则指向的责任主体赔偿能力不足,被害人的损害赔偿难以真正落实,侵权责任法也面临着法律最终适用效果的挑战。因此,本文在总结侵权责任法不足的同时,引入责任保险制度和社会安全保障制度,提出解决大规模校园侵权的法律救济方法,使被害人的损害能获得实质、完整迅速的填补,从而更好的维护受害人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4.
《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网络侵权责任,这是我国首次在民事基本法中对于网络环境下的侵权责任的设定。但是该条规定存在着一些问题。该条没有划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类型,要求所有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这对于有些网络服务提供者是不公平的;再者,它没有做到很好的平衡言论自由与权利保护,没有区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本文通过梳理36条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改进的办法,以此促进网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是侵权责任法的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侵权责任法体系的构建,还关系到司法实践中归责原则如何适用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法律在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中的价值选择。在《侵权责任法》实施以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仍然在学界有很大的争议,焦点问题是过错推定原则是否独立。本文对各归责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过错推定原则的独立性提出自己的见解,试图构建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的侵权责任归责体系。  相似文献   

6.
齐协 《法制博览》2014,(2):211-213
在当今世界各国极力宣传尊重人权的社会思潮中,我国的侵权死亡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才刚刚伴随着《侵权责任法》而建立,同时,这一项制度仍存在着诸多缺点,因而进一步完善该项制度已势在必行。在我国着手编订《民法典》之际,笔者试从侵权死亡精神赔偿制度的法理出发,通过探究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发现不足,并给出笔者的一些思考,以期对我国侵权死亡精神赔偿制度略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面对未成年人信息在"人肉搜索"情形下遭受网络侵权,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侵权责任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等法律法规尽管对网络侵权做出了应对性规定,但均未针对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进行优先保护,而是与成年人实行一体保护,这不利于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从未成年人特殊保护与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认定的角度对《侵权责任法》第36条进行重新解释,并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者过错标准的类型化,从而有利于"人肉搜索"下的未成年人信息网络保护。  相似文献   

8.
喻锎 《法制博览》2023,(17):42-44
《民法典》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规定从《侵权责任法》(已废止,以下简称原《侵权责任法》)的“书面同意”修改为“明确同意”,本文将从“明确同意”的含义为何,其法律性质如何界定,“明确同意”的构成要件、告知前提等方面来分析探讨其修改原因和适用情形,并提出了转变告知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谢艳 《法制博览》2013,(3):77-80,58
当前,道德冷漠事件频发,由于不存在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进而旁观者无责任,无法对见危不救行为进行规制,仅依靠道德明显达不到公平正义的社会效果,突破特殊关系实施救助,将最低限度的道德扩展到法律层面势在必行。通过对侵权责任现行立法分析,提出通过扩张作为义务来源扩大不作为侵权责任之范围的构想,并在此基础上论证我国《侵权责任法》和相关解释完善的迫切性,以及相关措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蒋鹏祥 《法制博览》2022,(10):20-22
被遗忘权的保障关乎人类在信息时代的自由与尊严.以往学界对被遗忘权的渊源与法律关系多有探讨,但对于被遗忘权的侵权责任归属方面鲜有讨论.如果不针对被遗忘权的特性制定合理的归责原则,继续适用原《侵权责任法》的一般原则或沿用对隐私权的保护模式,将不能对被遗忘权进行有效保障.国际流行的多元化归责模式以不同标准,对被遗忘权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