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建荣 《东南亚研究》2004,(4):42-45,64
作为"东盟方式"的延伸,东盟地区论坛与"第二轨道外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东盟地区论坛的成立及运作两个层面分析了"第二轨道外交"与东盟地区论坛的相互联系,文章指出,"第二轨道外交"促成了东盟地区论坛的产生并成为论坛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唐翀 《当代亚太》2008,(1):153-155
2007年4月,鲁特兰奇(Routledge)公司出版了汤泽武(Takeshi Yuzawa)的专著--<日本的安全政策与东盟地区论坛:寻求亚太地区多边安全>(Japan's Security Policy and the ASEAN Regional Forum: The Search for Multilateral Security in the Asia-Pacific),作者以日本对东盟地区论坛(ARF)政策的缘起、演变为案例,分析了日本的地区安全政策以及对多边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东盟地区论坛的目标及大国的立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东盟地区论坛 (ARF)是冷战后东盟发起建立的涉及整个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对这样一种新的合作安全模式的探讨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试图以后冷战时期亚太地区安全环境的变化为背景 ,分析东盟地区论坛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以及主要大国———美、日、中对该论坛的主要立场和所采取的战略。指出 ,论坛的主要目标是 :拖住美国、扶植日本、约束和改造中国。与此相对应的是 ,美、日、中三大国对论坛的参与程度和所采取的政策也有很大的差别。尽管如此 ,大家都希望利用这个唯一的地区政府间安全对话机会来施加和扩大自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东盟地区论坛”为中国在亚太安全领域的对外合作方面提供了一个相对可靠的平台,从中中国可以找到符合自身利益的合理定位。尽管以该论坛为核心的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前景面临不确定性,但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观念认同对地区秩序建构有着重要意义。观念认同建构行为体的身份和利益,进而改变或影响行为体的行为,在地区秩序建构中起到了"路线图"和"粘合剂"的作用。地区行为体之间的观念认同决定了它们互动的形式和态度,界定了地区秩序的自我属性,框定了战后地区秩序的建构原则,因而成为建构地区秩序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首倡的新安全观与东盟主张的地区规范产生了积极互动,推动东亚观念结构由洛克文化向康德文化演进。  相似文献   

6.
东亚共同体建设:关于现状与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区域竞争加剧以及各国在变动的时代保持主体性和安全需求的双重刺激下,东亚地区合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在东亚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东盟、东盟+3、东盟地区论坛、东亚峰会等各种机制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推动东亚地区逐渐以一个整体出现在国际事务中.由于目前东亚内部还存在很多矛盾和不确定性,东亚从一个多国家的地区真正建设成一个面对共同挑战、拥有共同愿望和命运的地区共同体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欧盟和东盟的合作是地区间组织的合作,其合作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一体化组织与最强的发展中国家组织.近年来东盟和欧盟的合作成效显著是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的.作为地区间组织合作的新模式,它们在合作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机制,如欧盟-东盟部长级会议(AEMM)、亚欧会议(ASEM)和东盟地区论坛(ARF),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试对欧盟和东盟合作的动因、机制及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多边主义视角对美国对待亚太多边安全合作的态度、动机与行为进行了分析.冷战后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最重要的成果是东盟地区论坛,它是该地区成员安全利益需求的结果.亚太地区的安全多边主义主要依靠规范的力量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物质能力和制度保障来解决美国所关切的地区安全问题.况且,美国只是将多边主义作为服务于安全利益的工具性手段,而不是秩序目标之一,这决定了美国不大可能对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寄予较高的期望.  相似文献   

9.
地区安全机制比较:东南亚和东北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佩锋 《东南亚研究》2001,(4):44-48,53
冷战结束后 ,东亚地区成为特别引人注目的地区。在东南亚 ,东盟不断发展壮大 ,影响日盛 ,东盟地区论坛以多边安全对话的形式成为地区很有影响的安全对话模式。在东北亚 ,大国特别集中 ,形成一种大国博弈结构 ,以双边安全对话为主 ,难以形成有效的多边安全合作机制。本文结合冷战后东亚中的东南亚和东北亚两个地区的安全形势的新特点 ,分析比较了这两个地区安全机制的不同 ,并对前景加以推测。  相似文献   

10.
在安全体簇生的东亚地区,并存有美国主导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东盟地区主义式安全合作、中国倡行的多边协治式安全合作等三种安全合作模式,其中,美国的东亚联盟体系式安全合作模式在复合型的东亚安全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东盟和中国所倡行的安全合作模式,还停留在安全合作观念倡导和通过集体联合来尝试性建构地区制度性安全纽带的层面。东亚地区所存在的三种安全合作模式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力相互制衡关系。再加上地区范围内大国间的结构性对抗和潜在冲突,东亚安全困境的产生和存在成为必然。东亚目前不具备建构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三种安全合作模式的共存仍将是地区安全结构的主要内容,复合型的安全结构态势将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旅游业继续成为菲律宾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与菲律宾政府的一系列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旅游产品推陈出新、旅游推广等措施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印尼经济: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9年,受世界经济衰退的影响,印尼进出口额和利用外资额双双下降,但印尼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扩大农业生产,稳定资本金融市场,使印尼经济平稳增长4.5%.2010年,在世界经济复苏的带动下,印尼经济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较丰富的史料 ,论述了明政府在允准葡人定居澳门后 ,逐渐形成的一套对澳门的管理制度 ,从各个方面有效地行驶了中国在澳门的主权 ;同时又允准葡人在澳门设置官员 ,建立自治机构 ,实行全面自治。从中可以看出 ,明代澳门的兴起与繁荣 ,与葡人在澳门的自治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我国亚太研究工作者2000年对各种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及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7日至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在广西南宁举行了朝鲜半岛形势研讨会暨《中国的朝鲜半岛研究》项目报告会,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韩国、日本的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朝鲜半岛问题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的朝鲜半岛研究》项目,得到了韩国国际交流财团的资助。与会专家全面考察了建国以来中国各省(市)的朝鲜半岛研究和交流状况,就中国的朝鲜半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探讨,并就过去一年来朝鲜半岛的局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近几年中…  相似文献   

16.
日语中的敬语被普遍认为是"尊重他人"的表达形式,通过敬语的使用,可以区分对话双方的上下、亲疏远近、内外关系,也可以表现场面的郑重。现代敬语中已有很多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和研究,但是,敬语所表达的并不仅限于此,它还可以表现说话人自身的"品位"。文章在对有关先行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以近年来播放的日剧中人物的对话为例,通过对不同人物使用敬语情况的考察分析,发现敬语在表现说话人自身较高的品位和良好的涵养或是显示其身份和社会地位上确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