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农二师二二三团工会高度重视职工自营经济发展,多方拓宽职工增收渠道,从果园多样化畜禽养殖,到特色养殖,加快了职工致富步伐。职工任万蓉是二二三团众多靠果园发展畜禽养殖的受益人之一,这几年一直在果园内养殖鸡、鸭、鹅等家禽,去年她利用自己承包的20亩果园资源优势,放养了2000余只鹅苗,增收近6000余元。该团有近100家职工  相似文献   

2.
在农二师且末支队有一位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致富能人叫贾玉伦,貌不惊人的他作为从四川来疆安家落户的一名职工,坚持靠勤劳和智慧致富、靠科技致富,靠政策致富的信念.他积极参加团连两级科技培训,并利用冬闲、农闲学习关于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技书刊,把所学的新技术、新知识运用到实际种植和养殖方面,潜心致力于走种养结合之路,从而走上了的富裕路,成为职工群众致富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职工群众增收,去年,农四师七十七团工会开通了职工致富服务热线,积极为职工群众出谋划策。该团二连贫困职工王海生一直靠打工为生,去年3月,他得知工会开通了服务热线,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了电话。工会工作人员了解了他的情况后,帮他  相似文献   

4.
作为团场产业结构调整的典型,王成献率先发展家庭养殖业,成为团场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的致富领头雁。 王成献是农一师十二团五连的一名职工,1992年从河南来到十二团,2000年从购买50只羊起家,发展养殖业。在他扩大养殖规模,遇到资金紧张的时候,团工会利用自营经济专项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48岁的乔汉是十师一八二团十一连一名普通职工。自1999年开始单一种植食葵,之后发展种植、养殖和农机,短短十几年的光景,乔汉成了年收入百万元的致富能手。致富后的乔汉没有忘记周围的贫困职工,他通过传帮带使十一连10余户职工靠多元创收叩开了致富的大门。1999年4月,乔汉第一次承包连队的80亩土地,从那时起,为了尽快掌握食葵、打瓜作物技术措施,他每天总  相似文献   

6.
农一师十团有一位普通的工会干部,他从事工会工作7年,凭着对工会事业的一片赤诚,用自己的真诚与智慧,搭建起干部职工的连心桥,为团场职工致富奔小康目标竭尽全力、无私奉献着。在他和工会同志们的努力下,十团党委、工会在狠抓团场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中显现出了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7.
农七师一二七团工会把自营经济发展作为发展壮大团场、致富职工群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该团自营经济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技术化、规模化。2002年,该团自营经济总收入达3348.1万元,纯收入1694.6万元,人均收入2010元,比上年增长262元,增长15%。 团工会充分结合本团实际,举办女职工实用技术培训班,特种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班;召开巾帼科技致富能手座谈会、自营经济典型报告会、两用地种植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二师二十四团工会紧紧围绕"致富职工群众"的工作目标,鼓励职工多元增收,通过发展高效种植、特色养殖、农副产品加工、办工厂、建大棚、跑运输、兴餐饮服务等,使该团职工从以往长期依赖大田种植中走了出来,多元增收撑起了职工致富的半壁江山……农业种植突出特色高效"我从四川来二十四团20年了,  相似文献   

9.
<正>王玉凤是农九师一六三团北区一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她抓住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为发展庭院经济起到了典范作用,提高了职工发展庭院经济的信心,曾多次被团工会授予庭院致富能手、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85年她结婚时,连队实行的是产量工资,小两口一年下来,因  相似文献   

10.
刘恒今年45岁,是二师三十三团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他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工者发展成为家产近千万的种植养殖大户;他用心中那份执着和拼劲,10年为团场上缴籽棉268.2万公斤;他是连队的热心人,先后帮助7户困难职工垫付生产资金20多万元.2013年他被兵团工会评为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促进职工多元增收“百佳示范户”.  相似文献   

11.
二师二十二团通达社区计生协会会员程慧是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的典型.在团计生协、工会、妇联的资助引领下,程慧夫妇2006年开始,自筹资金建起了一座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集养殖、育肥、繁育一体化的"慧康养殖场".现在,拥有固定资产110万元的程慧,回顾二十余年个体养殖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发展个体养殖事业使程慧走上了一条阳光明媚的致富大道!  相似文献   

12.
赛都拉是七十二团奶牛场的一名少数民族待业青年,几年来,他冲破旧观念的羁绊,不等不靠,自找就业门路,靠坚韧的毅力和辛勤的劳动,走上了致富之路。 赛都拉从小失去父亲,家境十分贫穷。为尽快摘掉穷帽子,他瞄准了发展庭院养殖这条路。经过利弊权衡,1991年他大胆承包了奶牛场的3头黑白花奶牛,并四处筹借资金买了20只羔羊,开始走上了庭院养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一师十一团党委、工会十分注重引导职工群众发展自营经济,千方百计为职工群众增收致富搭建平台,在发展林下经济、特色养殖、特色餐饮、农副产品销售等各个领域均取得较好成效。2013年3月,团研究出台了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促进职工多元增收工作管理办法、目标考核办法和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各项优惠政策的引导下,十一团涌现出许许多多依靠自主创业致富的职工群众。九连职工蔡新河、鲁晓妹夫妇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在农四师七十八团有一位曾是下岗女工、如今却是自营经济致富能手的女职工,她叫金红。提起她,大家都称她是“女强人”。金红今年39岁,自强不息的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走向了致富之路,如今她承包了10亩果园,建成了占地8亩的6个大棚温室,搞起了养猪业,靠种菜和养猪每年的纯收入就达3.5万元以上。从1997年起,她连续5年被团评为“先进生产者”、“自营经济致富能手”,2001年又被评为师“劳动模范”。 金红在1996年因工厂倒闭后回到了家乡。当时她一家6口人,父母亲年过七旬,丈夫没有工作,还有两个女儿在外地读书,一家人陷入了困境。在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思考后,金红想到七十八团离县城远,职工冬天吃新鲜蔬菜很困难,全部都要靠外地运来。如能在本团建成大棚温室生产蔬菜,不仅方便职工,也会给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团工会知道他的想法后,非常支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我是工会贷款的老客户,靠团工会贴息贷款养猪养鱼才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去年又养了藏獒,多亏了团工会大力扶持我,使我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这是二师二十四团六连养殖户邓显友说的一段话。今年50出头的邓显友是二十四团六连一名普通职工,因家庭兄弟姐妹多,排行老七,周围的人都习惯称呼他邓老七。  相似文献   

16.
刚满三十岁的陈勇,是农九师一六一团二营七连的养殖专业户,他有一本靠科技致富的“牧羊经”。 1995年,他到乌鲁木齐学习修理,后又给别人开车,月工资也有一千多元。但他还是不忘养羊,一有时间,他就在市场上调查了解畜牧业的行情,并购买一些养殖书籍。1998年开春,他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工作回到了团场,向亲戚朋友们借钱买了108只生产母羊。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精心呵护下,一个产羔季节,就产下了136只羊羔,创下了连队产羔率、成活率最高记录,而且当年他就赢利二万余元,并获得了团场“青年十佳致富标兵”的称号。  相似文献   

17.
农五师八十一团综合加工厂女职工李艳梅,利用自己会缝纫技术专长,靠加工摩托车座套致了富,成了团场发展二、三产业的排头兵。 八十一团加工厂属季节性加工企业,棉花加工期过后,职工闲瑕时间较多,厂工会及时出台了鼓励职工广开致富门路的优惠政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以来,农十四师工会把发展职工自营经济作为工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和致富职工群众的一项重要举措,出台各项优惠政策,有力地促进了职工自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目前,一牧场养殖小区、皮山农场手工地毯编织、二二四团绿色生态养殖、四十七团生猪养殖等项目正发挥着积极的带头示范作用。一、帮扶引路、抓住"创新点"为加快推进农十四师自营经济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9.
<正>连续多年科技培训和团工会、女工委、计生办的政策、资金帮扶使农五师八十四团派生出了越来越多的"你做生意,我种地;你搞运输,我养殖",夫妻创业致富的"二人赚"家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团各连队有近80%的家庭夫妻通过"二人赚"共同谱写家庭增收致富曲。  相似文献   

20.
<正>"感谢团场,感谢工会,给我一次创业的机会,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希望。"1月21日,五师八十九团九连哈萨克族职工吐尔洪江激动地说。2014年开春时节,他申请到兵团工会职工自主创业示范项目资金10万元后,又自筹资金10万元,购买220只羊,现已发展成为八十九团九连养殖合作社的头号"大股东"。通过项目资金的扶持,合理扩大养殖规模。团工会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