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鉴定机构社会化后,出现了管理体制错位、鉴定机构投入少、某些鉴定人才短缺严重、诉讼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多头鉴定和重复鉴定问题突出、鉴定结论的公正性受损、鉴定市场的恶意竞争等诸多问题。要改革和完善鉴定管理体制,需进一步细化鉴定准入条件、统一鉴定标准、规范鉴定结论采信制度和鉴定收费、强化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责任,从加强对鉴定的审查监督来约束鉴定机构,规范其运作,促使鉴定机构维护鉴定结论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2.
论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和仲裁法皆把司法鉴定结论作为法定证据,鉴定人是鉴定结论产生的主体,必然受到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的规范,而具有一定的法律地位和责任。在我国当前的诉讼模式下,诉讼证据依靠两个屏障加以过滤:其一,当事人、鉴定人出庭质证参与诉讼;其二,由法官的采证、法官的内心确信而形成。所以鉴定人出庭出具作为证据的司法鉴定结论,接受当事人的质询和法官的询问,这是鉴定程序的最后阶段,也是鉴定结论能否升华为诉讼证据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法庭对鉴定结论的采信。鉴于此,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十分必要和必须进行规范。当前,鉴定人出庭甚少,该制度需要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项科学技术,其测试结论属于刑诉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之一的鉴定结论。测试主体是指有权决定和组织进行测试活动的有关机构和被其指聘的测试鉴定员。为确保测试结论的准确性应从测试鉴定机构、测试鉴定人法律地位、测试鉴定人委托、测试鉴定人资格、测试鉴定人素质、测试鉴定人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对测试主体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鉴定制度存在以下不足 :1、法律对刑事鉴定机构鉴定权的授予、人才条件、设备要求、资信程度无统一规定 ;2、鉴定人的资格认证没有法定标准 ;3、法律对鉴定人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够完善 ;4、鉴定结论的效力缺乏法律依据。改进建议 :1、进一步规范现场勘查工作 ;2、规范鉴定机关工作 ;3、加强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管理工作 ;4、明确鉴定机构权力范围和鉴定结论的效力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目前的鉴定体制下,大部分的鉴定结论是由侦查部门作出的,因此,作为警方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对实现鉴定结论的法律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司法鉴定人制度存在缺陷、相关法律不完善、保障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包括警方鉴定人在内的鉴定人出庭作证率低,为此,应当从司法鉴定制度建设、立法完善和人权保障入手,完善我国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6.
把司法鉴定人的法律地位定位于诉讼参与人,缺乏科学性与严谨性,在现行的法律框架内产生种种困惑与矛盾。文章建议在未来的证据制度改革中将司法鉴定人定位为“专家证人”,将鉴定结论纳入证人证言。  相似文献   

7.
我国司法鉴定存在的弊端及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司法鉴定中存在种种弊端,尤其是在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鉴定人资格及执业、鉴定程序的规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的科学性与公正性。因此需要完善和统一有关司法鉴定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司法鉴定的法律监督,以确保司法鉴定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目前的司法鉴定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即一个案件,多次鉴定,且鉴定结论之间相互矛盾,严重影响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笔者从鉴定模式、鉴定法规和鉴定实践三个方面分析了“矛盾鉴定”这一现象的原因,继而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对策,即创建新的司法鉴定模式、健全和完善司法鉴定法规、加强司法鉴定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针对刑事鉴定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确立刑事鉴定质量控制的标准,建立刑事鉴定质量控制体系。具体地说,应从明确鉴定人及其鉴定机构职责,完善鉴定结论标准,规范鉴定材料收集、保全等过程,完善刑事鉴定法律程序等方面对刑事鉴定质量实行控制。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实践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鉴定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由于鉴定技术的专业性、科学性,法庭很少会去质疑鉴定结论的科学可靠性。但实际上,鉴定结论并无预定的证明力,它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专家意见,而非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不变真理。新刑事诉讼法第48条将“鉴定结论”修改为“鉴定意见”,反映出法律更加谨慎、理智地看待鉴定意见证据的证明力。  相似文献   

11.
司法鉴定是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司法鉴定意见与一般证据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与国外司法鉴定意见证据属性审查制度相较,我国司法鉴定意见证据属性审查制度存有一定缺陷,应当在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司法三段论基本思维模式表现为法律适用、事实认定和裁判结论。大前提是法律规范而不仅仅是逻辑命题,力图通过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建立通道,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推理主体需要对众多法律理由进行权衡与抉择。需要对逻辑三段论进行重构,常处于一个由内部推理与外部推理织就的复杂网络中,由内部正当性证成与外部正当性前提构成,在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建立具体、有效的推导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我国司法鉴定法制建设应遵循正确的原则 ,并依据这些原则进行调整 ,在司法鉴定队伍建设上应遵循国际标准 ,司法鉴定程序应与诉讼制度和证据制度改革相衔接  相似文献   

14.
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之比较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当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具有代表性几个国家的司法鉴定制度为样本,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分析了两大法系司法鉴定制度的异同。通过比较与分析,归纳出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及各自的优劣势,得出的结论是:现代司法鉴定制度的发展趋势是混合型鉴定模式,同时亦指出了其对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各种规章制度建立的还不够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不强,对法律精神的认识不到位,致使司法鉴定工作产生同一案件多头鉴定、重复鉴定、鉴定结论的采信混乱现象。减少重复鉴定现象应尽快出台《鉴定法》,完善规章制度,制定各行业、各学科的鉴定标准,利用专家共同鉴定的形式来解决鉴定上的分歧,加大对鉴定人员管理的力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的不断加强,司法实践已对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活体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真正实现依法、客观、公正、科学,就必须要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规范,严格活体损伤鉴定程序,遵循活体损伤鉴定基本原则和依据,了解相关因素及其注意事项,熟练掌握检验鉴定的基本方法技能。以严谨求实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综合分析、深入研判活体损伤鉴定相关问题,才能确保活体损伤鉴定质量,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司法领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权力域,其中各种规范的和非规范的、制度内的和制度外的力量都可能介入到这个领域。而人大对司法的监督意味着它必须作为规范的、制度内的力量来发挥作用,并且由于它的监督将能够极大的增强各种规范的和制度内的力量,使它们能够始终主导司法过程,从而实现司法公正。为此,人大在发挥监督作用的同时还应着力避免自己成为影响这个领域的非规范的、制度外的因素。为此,本文论证了人大监督权与司法权关系的理论限度,讨论了强化人大影响司法过程的各种监督制度和方式的有效性与规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司法鉴定体制已经滞后于国家整体司法制度改革的步伐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大势所趋 ,势在必行。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制定统一的司法鉴定法已是当务之急。同时要切实加强司法鉴定队伍建设 ,有效地提高司法鉴定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由一起交通事故提出的伤情鉴定案件可看出,司法鉴定管理工作中可进行"辅助调解",化解矛盾、减少司法成本。司法鉴定管理中的调解要具备3个条件:当事人有调解意愿、抓住时机和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司法鉴定管理部门可对鉴定结果较明显的案件、初查无法得出鉴定结果等5类案件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20.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但作为我国诉讼活动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司法鉴定的无序和混乱严重影响诉讼价值的实现。因此需要从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程序的规范等方面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司法鉴定制度 ,逐步建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