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胜 《人事天地》2008,(4):12-12
解放战争进入后期,张爱萍同志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他坚持以人民军队为基础,又招贤纳士,广罗人才,团结教育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从接管国民党海军机构、舰船开始,不到两年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本文作者为张爱萍同志之子。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国民党在马英九的主导下呈现加速本土化的趋势,认同“台湾意识”、坚持“台湾主体性”的本土路线在党内渐成主流。本文分析了国民党加速本土化的现象、原因及其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并就如何因应国民党加速本土化,做好现阶段对台工作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皖南事变发生后,事变的制造者--国民党就如何处理此次事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除了诸多的国内因素外,当时的国际因素也对国民党有着很大的影响.事变发生后,苏美英三国从世界反法西斯的共同目标或各自的利益出发,在外交和经济方面对国民党蒋介石施加压力,海外华侨则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出发,在舆论上对国民党施加压力,而此时日本在正面战场对国民党的进攻,则使蒋介石处于更加尴尬的境地,从而促使国民党尽快的解决皖南事变.  相似文献   

4.
1947年是战后国内政治局势变动最为剧烈的一年。部分民主党派成员坚持中间路线的幻想随着国民党取缔民盟而宣告破灭,再加上国民党方面坚持反动的内战政策导致国共和谈的破裂,使得国内政党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1948年中国共产党“五一”口号发布后得到各民主党派的积极响应正是这一变化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是中国两大主要政党,国共两党之外还存在其他多个开展政治活动的党派,通常被称作“中间党派”,在国民党一党专政下形成了国共两党极端对立与中间党派并存的政党格局。中间党派最初坚持“中间路线”,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不赞成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但是它们本身力量有限,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因而难以独立和强大,最终在国共两党激烈的斗争下不得不做出政治选择。  相似文献   

6.
中共在大革命时期对国民党的策略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变的,一开始还是比较积极的,但是随着革命的深入和国民党右派分子的进攻,中共的主要领导人却在右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做的一系列都是企图以妥协和退让来维持国共合作,主动放弃领导权,不懂得正确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不懂得又联合又斗争的方法,最后导致了大革命的失败。这个教训对于我们今天还是有借鉴意义的。要想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加强国情研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7.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由于国民党"大选"失败、国民党自身老龄化加重以及党内青年精英出走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国民党开始逐渐意识到青年的重要性,并通过各种手段吸收青年党员,吸引青年选票,扩大国民党在岛内青年中的影响,从而为国民党再次上台"执政"奠定青年基础。从表面上看,国民党赢得了2008和2012"总统"选举,其吸引青年的方法是成功的。但仔细分析会发现,国民党在吸引青年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岛内青年政治冷漠、党员的纯洁性难以保证、青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以及国民党青年政策逐渐与民进党趋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民革的孕育和产生,都与宋庆龄的革命活动有着密切联系。以宋庆龄为代表的中国国民党左派,坚持国民党"一大"确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始终和中国共产党人站在一起,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宋庆龄是国民党左派和爱国民主派的杰出代表,是民革创建时的一面旗帜,对民革的孕育和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927年春夏之交,正当同共合作的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工农运动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背叛革命,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在极为严峻的形势下,要不要坚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极为丰富,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之下,建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就是高举民族解放的旗帜,正确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争取和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在有利于团结合作的前提下,国共两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信任,作出让步,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下,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战略上相互配合、支援,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完整的前提下,实行解放区的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与国民党统治区的地主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治制度同时并存,才能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从而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政治上,在与国民党错误政治路线的不断斗争中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军事上,提出了正确的军事理论与坚持持久战的一整套军事战略战术;经济上,在抗日根据地大力发展经济,保障军队供给,坚持长期抗战;文化上,形成了以延安、重庆为主要阵地的抗战文化。这些都充分证实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伟大作用,并且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黄埔军校是共产国际、联共(布)和苏联政府大力支持孙中山和中国国民革命的产物,是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成果。鲍罗廷奉派来华出任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政治顾问,建议创建黄埔军校,为建设与人民相结合的新军队培养军事人才。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走上以俄为师的道路,以此为背景,鲍罗廷为黄埔军校引入苏联红军建校模式和制度资源,刷新了中国近现代军事教育记录。同时,他以黄埔军校为阵地,积极宣传坚持孙中山三民主义、坚持国共合作和推进国民革命的主张,对于黄埔军校的革命化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大变化的世纪,是中国人民运用统一战线法宝,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从艰难走向胜利的世纪.二十世纪中国人民的每一个胜利无不和统一战线联系在一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的联合阵线,取得了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国产影视作品中,眼尖的网友发现了一个现象,剧中公务人员基本都会提着一个深色系的手提包。那么,公务员真的人手一个公文包吗?红军刚成立时,从军官到士兵都配有公文包。1929年3月,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四军从赣南进入闽西,击败国民党军,解放长汀城。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重重困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方针。党中央在此时制定这一方针,原因是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从国际形势的发展看,考虑到美国政府不会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正义行动;从国共内战的形势看,为了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从美台关系的变化看,为了挫败美国政府分离台湾的阴谋;从国民党的前途看,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梦想把台湾作为最后挣扎的根据地的企图。  相似文献   

16.
在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迎来新高潮的形势下,为了进一步向外界宣传中共的政治主张,促成全国的最后胜利,中共中央适时发布"五一口号"。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五一口号"的发布开启了新政协运动的序幕,极大地促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为创立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构建新型政党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五一口号"前后的历史实践也蕴含着诸多启示,启示我们始终坚持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当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建成以后,党内一 部分人在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上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做法。毛泽东针对这一情况,从正面论述了自己的一系列正确观点,从 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迈可·曼关于"国家能力"的理论,对研究中国政治颇有启迪。一个政府或政党拥有了国家权力,并非就具备了"国家能力"。国民党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党治国家",尽管在形式上垄断了国家的各项权力,但是其党义的混乱,不仅致使其内部派系纷争,而且加大了民众对其政权的疏离。国民党国家能力的弱势,终于加快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覆亡。国民党国家能力的弱势,给中国共产党人以深刻警示。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三大"在讨论改组国民党和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的过程中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是以陈独秀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为代表,另一种意见是以张国焘和蔡和森等为代表.笔者认为,党内对一些重大问题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在党的会议上充分发表不同意见,甚至激烈的争论,是党内生活的正常现象,这也是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一种体现.此外,中共"三大"讨论重大问题时,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坚持集体领导原则.<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决议案>吸收了陈独秀和张国焘的意见的合理成分,克服其片面性,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特别是中共"三大"制定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中央组织结构和工作制度的法规性文件,集中体现了党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其意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三大”究竟应该划归在哪一个历史时期和陈独秀在中共“三大”上是否提出过“一切工作归国民党”,这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中共“三大”应划归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陈独秀在中共“三大”上没有讲过“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