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刘淑金 《新长征》2008,(7):40-40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韩国指责别国将其领土错误标记为他国领土的事情时有发生,现在,其民问又将矛头指向中国历史地图。据韩联社7月1日报道,韩国民问网络团体“VANK”调查称,许多介绍中国历史的世界地图将朝鲜半岛标记为中国领土。中韩领土争议,在更广范围和更久历史的意义上,是关于中国东北地域历史建制沿革的争议。  相似文献   

3.
湖北黄冈(现黄州市)是个历史文化名城,北宋大诗人苏轼受贬于此时,留下了诸多的壮丽诗篇,其中的豪放之作,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已成为中华文化的千古绝唱。八百多年后,也是在黄冈一个不起眼的大湾里,走出了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林育容(林彪),他们在中国革命波谰壮阔的历史舞台上,扮演轰轰烈烈的历史角色。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然而。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结局。林育英和林育南成为彪炳史册的革命先烈。林彪则晚节沦丧,叛国外逃,成为历史的罪人。  相似文献   

4.
快乐大叔 《党课》2009,(11):98-100
在中国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个特别的人物,变法者在中国历史上多半以悲剧收场,相比之下,王安石倒是基本做到了善始善终。  相似文献   

5.
张海鹏 《前线》2011,(10):44-46
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中国人纪念的日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进入20世纪后发生的一次伟大的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历史事件,是秦朝以来中国历史最伟大的一次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6.
石仲泉撰文认为: 一是关于近现代中国与当代中国的时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是个理论概念,也是个历史概念,即有一个界定当代中国历史时限问题。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重要文献,都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划分建国后历史的一个界限。如果承认这样断代,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是“现代中国”的下限,也是“当代中国”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7.
郭湛 《前线》2014,(2):42-43
人是一种现实历史的存在。我们共同生活在当今这样一个历史时代,共处于这样一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中。这是一种历史的机缘。在当代中国历史条件下,风云际会,我们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每一个有历史感的中国人都会想到这个问题。李瑞环同志常说:“历史的人要办历史的事”。作为历史的人,我们要能够自觉地参与历史创造,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意识。这是历史的人的历史自觉,有这种历史自觉,可以使我们在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现实历史过程,做好我们该做并能做的事。  相似文献   

8.
红色怀化     
怀化是生态绿色的,是民族特色的,是历史古色的,这里我想着重说说红色的怀化。因为现当代在这里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些重大事件,每一个事件都直接影响到中国命运、中华民族命运、甚至全人类的命运,影响着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袁成亮 《党史纵横》2009,(10):19-22
新中国开国大典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新中国精神风貌的第一次集中展示,在新中国开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刘博文 《廉政瞭望》2008,(11):62-62
公元581年,在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从三国、魏、晋、南北朝以来390多年混乱、割据、分裂、动荡的局面后,建立了一个统一稳定的隋王朝。可惜的是隋王朝立国只有父子两代短短的37年,就在风雨飘摇中灭亡了,成了中国历史上除了秦朝以外唯一的短命王朝,也成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历史周期率的最典型注脚。探幽大隋兴亡的历史轨迹,改革立国和腐败亡国都是值得警醒的。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一部以真实历史故事为素材的电视连续剧《中国地》,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电视剧出于艺术的需要,对史实作了一定的演绎和加工,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中国地”究竟发生了哪些故事,作为故事发生地一名党史工作者的笔者将带你走进中国地,走进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传奇。  相似文献   

12.
30年前召开的短短5天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因其伟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共产党历史乃至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过去理论界比较注重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意义.但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高度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起点.而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思想来源。十一届三中全会高扬的改革精神、  相似文献   

13.
吴城 《世纪风采》2009,(5):16-18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和运动的经过已为人们所熟知,毋庸赘述,而梁启超在这场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中的这一不朽诗句,已经成了中外人士、专家学者、旅游观光者们认识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名言。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己的历史,如果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外国人如果要了解中国,不了解长城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长城所记载的中华民族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太丰富了,所表现的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坚强勇敢的本色太形象了,所点缀的锦绣山河也太壮丽了。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中国,群星闪耀。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史称“宋氏三姐妹”,可谓是这个世纪的璀璨明星。在那个特殊的历史舞台上,“宋氏三姐妹”随同她们的丈夫.以个人的突出才华和贡献改变了中国历史.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历史,对中国妇女的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值得称颂的是,“宋氏三姐妹”作为女性而言,她们出生伊始,便走在时代前列,在多方面开创了“中国第一”,并在此后为推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齐卫平 《党史博览》2009,(10):29-31,37
五四运动在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百年抗争中具有历史转折的重大意义。鸦片战争以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经五四运动洗礼而显现出新的生机。这样的生机,表现在一些先进人士对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的思考。他们的思想动向,印证了中国发展道路改向,代表着中国革命前进方向的抉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沧桑一甲子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那庄严的宣告,翻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 弹指一挥间,祖国大地沧桑巨变。60年来,巍巍中国,走过多少峥嵘岁月坎坷路;长城内外,经历多少风云变幻风雨雪;年轻的共和国披荆斩棘,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日益壮大,书写了多少不朽的神奇篇章……新中国的建设历程,犹如一幅波澜壮阅的历史画卷,构筑了人类发展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历史主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精神密码。党在把握历史主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历史维度上顺应时代发展,逐步实现了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在实践维度上立足现实要求,以实现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实践旨归;在世界维度上,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为解决人类现代化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方案,而且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国一代伟人毛泽东诗词中的这一不朽诗句,已经成了中外人士、专家学者、旅游观光者们认识中国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的名言。一个中国人要认识自己的历史,如果不了解长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外国人如果要了解中国,不了解长城也是难以想象的。因为长城所记载的中华民族上下两千多年的历史内容太丰富了,所表现的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坚强勇敢的本色太形象了,所点缀的锦绣山河也太壮丽了。  相似文献   

20.
从党史研究的角度看,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内涵作了精辟的历史总结和高度的理论概括,这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党史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