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正>1942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新四军政委、华中局书记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委托,从华中北上山东检查指导工作。此时,山东抗战面临最为艰难的局面。刘少奇到达山东后,立即埋头搞起了调查研究。经过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认真分析,刘少奇认为,造成山东严重困难局面的原因主要是根据地领导班子群众观念薄弱,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着力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党对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领导,为夺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我军一代名将张震,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先后任新四军游击支队、新四军第六支队、八路军第四纵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和四师第十一旅旅长,相继辅佐彭雪枫、张爱萍驰骋淮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参与了党领导的敌后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解放战争时期,他曾任华中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副参谋长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协助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挥戈华东战场,参与指挥了从宿北战役、开封战役、济南战役到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一系列  相似文献   

4.
《湘潮》2021,(10)
正新四军扛鼎华中抗战新四军作为全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主力部队之一,是开辟和建立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坚持华中敌后战场、配合正面战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军事力量。抗日战争胜利的实践证明,新四军是华中抗战的生力军,为坚持华中进而赢得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曾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山临危授命,服从中央安排,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积极投入抗战洪流,为坚持华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曾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初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曾山临危授命,服从中央安排,担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和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委员,积极投入抗战洪流,为坚持华中抗战和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曾山同志参与了新四军的组建工作,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新四军分会委员.皖南事变后,担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是在华中党内和新四军中都担任要职的少数几位领导人之一.我采访了曾山同志的三子曾庆洋少将.  相似文献   

8.
1945年9月19日,鉴于国民党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中共中央制订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了落实这一方针,中共中央对全国各解放区兵力做了重大调整,调新四军8万人北上,其中一部抢先进入东北;同时决定将山东分局与华中局合并,成立华东局,调  相似文献   

9.
刘学礼 《党史文汇》2013,(11):19-23
新四军是由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红军游击队发展而来,其名称存在的时间为1937年10月至1947年1月。先后由叶挺、陈毅任军长,后组建为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对于新四军的抗日情况,中外历史资料都有很多记载,国共双方编写的军史、党史,国外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等都有论述。实际上,新四军的抗日环境相对八路军来说更为艰难困苦,因为其活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曾是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区域,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担心中共领导的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会影响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们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1942年初召开的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是"皖南事变"之后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会议对于新四军和华中各根据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精神结合华中实际,提出了华中发展的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重要的是,通过此次会议及其精神的贯彻,在消解各根据地矛盾的基础上,确立了根据地党政军一元化的领导体制,高度强化了中共的领导,有效保证了战时决策的高效贯彻与执行。这对于粉碎日伪的疯狂"围剿",对于新四军及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和迎接更艰苦的抗战阶段的到来,无疑是必须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冯晓蔚 《党史纵览》2014,(11):28-33
正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1914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他一生中曾两授军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军营长,团参谋长,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师参谋长,华中野战军第九纵司令员兼政委,第一兵团和第三野战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部长、军事科学院院长、解放军总参谋部参谋长、国防大学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被誉为"能参善谋"  相似文献   

12.
正1949年4月23日,华东海军司令部在泰州市郊白马庙宣告成立,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委,在南京笆斗山江面宣布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司令、中共秘密党员林遵任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三十四军政委赵启民任副政委。这一天,是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纪念日。其实,早在1940年11月,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代总指挥陈毅、政委胡服(刘少奇)就把组建新四军海防部队  相似文献   

13.
新四军是在日、伪、顽三股反动势力夹击的险恶环境中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八年全面抗战期间,新四军和敌人进行了空前英勇、可歌可泣的胜利战争,成为华中抗战的主力军和中流砥柱,不仅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国民党军的作战行动,而且为赢得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本文从新四军组建的时代背景入手,分五个方面对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日的特点与作用进行研究与探讨,对新四军这段英勇斗争的光辉历史作一回顾,以此铭记历史,传扬红色精神。  相似文献   

14.
风起青萍之末 1942年5月,整风运动开始由高级干部学习转入全党整风阶段.此时的华中、华东根据地正面临数万日本侵略军和几万伪军的"大扫荡".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被迫由苏北盐城转移到津浦路东黄花塘村.虽然战事非常激烈,但是有中央军委和华中局的正确领导,新四军边战斗边整风,各项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9月19日,饶漱石从淮南检查完工作后回到黄花塘,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内部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精兵建设系抗战艰难时期中共“精兵简政”政策的重要内容。华中抗日根据地在1941年即推进以缩简上层机关为中心的军队精简举措。在中共中央正式提出“精兵简政”初期,华中局与新四军内部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扩军思想。毛泽东基于抗战局势与现实困境的整体考量,推动了“精兵简政”在各根据地的贯彻。华中抗日根据地于1942年秋进入深入“精兵简政”阶段,取得了较好的精兵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6.
渡江战役期间,陈毅曾任渡江战役总前委常委、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为实现心仪已久的"破敌收京(指南京,下同)取沪"的目标,他参与第二、第三野战军飞越长江天堑,成为蒋家王朝22年独裁统治的掘墓人之一,为江南半壁河山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卓越功勋.  相似文献   

17.
1945年10月27日,粟裕向中共中央发出“请求改任华中军区司令副职”的电报,电报针对中共中央同意华中局建议决定粟裕留华中任司令的意见,“请求中央以张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中共中央于10月29日电示华中局,同意粟裕的请求,改任张鼎丞为华中军区司令,粟裕为副司令兼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军事文集》第234页)  相似文献   

18.
正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除主体纪念馆外,还有军部礼堂旧址和陈毅、饶漱石、张云逸、赖传珠、曾山旧居等。在建筑风格上,除主体纪念馆为造型别致的现代建筑外,其余均为当年民居式样的院落和茅草房。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暨中共中央华中局移驻盱眙黄花塘,直到抗战胜利,历时两年零八个月。这是新  相似文献   

19.
正1939年12月19日,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提出:江苏北部是有最大发展希望的地区。在苏北打开抗战局面,向南可与苏南抗日根据地呼应,扼制长江下游,直接威胁南京日本侵略军总部;向北、向西可与鲁南、皖东、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便于沟通华中和华北的联系,有利于新四军协同八路军,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因此,应确  相似文献   

20.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早在抗日战争初期,为了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1938年9月至1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并委派刘少奇出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临危受命,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考验中,组织和建立了华中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刘少奇出任新四军政委、中共中央华中局书记,以他的雄韬伟略,重振新四军雄风,使华中大地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抗日民主新气象。此时,在华中敌后奔波劳累的刘少奇,并不知道党中央和毛泽东正热切地关注着他,酝酿着如伺更好地发挥他的聪明才智和领导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