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执政党的执政理念决定其执政活动的根本方法和基本价值取向。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社会和谐的执政理念,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按照社会和谐执政理念的要求,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途径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从而深化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2.
刘立伟 《工会博览》2011,(9):148-1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体系将为社会构建一道安全网,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从人类社会学意义来理解,和谐指的是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应当同时实现。和谐社会是温饱的社会,和谐社会是民主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多元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秩序的社会,和谐社会是充满生机的社会。国有企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发展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和谐的发展又必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人为本,促进人性的和谐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人性状态,应该是基于利己利他双重人性、具有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奉行互利主义行为准则的“道德经济人”.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培育和塑造“道德经济人”,一要弘扬互利主义精...  相似文献   

5.
试论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和谐是在承认和引导多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和谐,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价值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每个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型时期存在着某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各种价值冲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消除不和谐的因素,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振峰 《工会博览》2009,(12):24-24
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完成这一任务,就要求全党必须把“和谐”与“发展”贯穿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切具体实践之中。医院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对它而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要认真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和谐.管理中的和谐。只有处理好了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关系,才会确保医院在和谐中不断健康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文化与国家、民族的内在联系以及人民群众在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要以国家、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文化利益为价值出发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古今中西文化激烈碰撞、意识形态斗争以全新的形式进行着的时代展开的,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继承性与创造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人本性与人民...  相似文献   

8.
黄文奎 《法制博览》2013,(11):122+93
在法制的背景下,以人为本和人格独立,以及平等自由,这是民法所倡导的理念。这种理念的大力弘扬与培养,能够充分的调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谐社会不仅要满足社会发展与人们社会活动需求之间和谐关系,更要使生态发展、经济发展、法律法制发展与自然、人类相和谐,社会发展内部环境的和谐等等一些列问题,要想使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建设工作有进展有效果,就必须强调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法治的重要性。法治是约束人们行为规范、社会建设规范、社会行为规范的中工具,有了健全的法制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可以更有导向。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唱响了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了时代的主旋律。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致力于构建和谐企业,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对于更好地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增强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及预防犯罪中的学习能力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素质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资源和基础动力。然而,实现和谐社会,既包含着人对环境的改造,也包括对自身的改造。但是,在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的总体素质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要求还不一致,有些甚至还成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严重障碍。因此,不断加强青少年的学习,提升青少年的文明素养,是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种社会是建立在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是消灭了剥削、两极分化不明显的社会,也是共同富裕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都体现了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化解社会文明发展中的矛盾是我们党的职责所在。党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4.
要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解决方案固然必要,但还需要高屋建瓴的哲学理念的指导,才更有利于从全局上、从规律上促进社会和谐。所以,确立一种哲学的思维方式,掌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原则至关重要。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可归纳为:整体和谐与局部和谐相统一;遵循矛盾运动规律与和谐发展相统一;依据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2005年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后具体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一年.特别是2006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将成为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和谐中国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和谐”的研究在中国古代始于哲学。“和”从哲学范畴转化成伦理准则,推演至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日益世俗化和实用化的过程。在进入社会生活层面后,“和”就由抽象的哲学范畴变成了和谐社会理想。绵延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和谐思想中蕴涵着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勾勒出了和谐社会的基本范畴,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富有价值的思想材料。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的制度根基——法律和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规则,从产生时起就具有和谐的本性,它渊源于原始人维护社会和谐的规则,产生于人类维护社会和谐的活动。法律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制度根基,是人的本性的要求,是法律本质的反映。然而,法律和谐不是从一开始就能达到完美的状态,而是随着社会和谐的发展而演进。社会主义法律和谐是法律和谐的高级形态,它以秩序和正义为基本价值,以稳定性、确定性、一致性等为形式表征。目前,我国法律在整体上是和谐的,但和谐的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整合法律价值冲突、消除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法律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18.
重建获利的合法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共享发展成果已经成为主流的政治话语。这个提法首先最多的出现在决策层的各种讲话中。2005年,国家主席胡锦涛2月在贵州考察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必须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扎扎实实推进。7月底在山西考察时他又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12月13日至15日在青海考察时,他明确提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吴邦国委员长在江苏、山东等地考察时也明确强调,要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谐是要追…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公民的个体价值和个人利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正确地认识并处理好公民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现在需要进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就是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养成。公民意识的养成是改革过程中思想价值观的重大调整,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公民意识不同于人民意识,更不同于臣民意识和奴仆意识,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其基本的理念是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