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云,贺龙将军指挥作战,每遇关键时刻,必大呼:"贺炳炎,上!"贺炳炎将军此时必一跃而起,右臂空袖,左手挥枪,亦高呼:"冲啊!"其势如雷滚,如电闪,如山崩,如潮涌,所向披靡也。  相似文献   

2.
初出茅庐,“红军赵子龙”显神威 1913年,贺炳炎出生于湖北松滋,家境贫寒。贺炳炎9岁丧坶,不久,因家境贫寒给地主放牛,但他并没有向命运折服,常常对玩伴说:“将来,一定让那些地主恶霸倒过来走路,看他们还敢不敢欺负咱们!”  相似文献   

3.
贺炳炎、余秋里都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贺龙元帅戏称他们为“一把手”,冀中老百姓则称他们为“共戴一双手套”的将军。在两人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曾先后三次搭档,并肩战斗,为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  相似文献   

4.
《先锋队》1997,(1)
反“围剿”和长征中失去腿、臂的将军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首次授衔的高级将领中,有9位独臂将军和1位独腿将军。其中,有5位是在反“围剿”和长征中失去腿臂的。这5位血铸的将星,谁都有一段传奇的战斗经历。贺炳炎上将1913年出生于湖南松滋,1929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独特的人才!”1945年4月23日,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会议上见到贺炳炎时,如此夸奖他。贺炳炎,1913年2月5日出生在湖北省松滋县,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首任军长。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佳话和美谈。后卫变前锋。贺龙传令,阻击3个小时,为贺炳炎做手术。贺炳炎锯了臂红军长征有先有后,由贺龙等指挥的红二军团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支队伍。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位著名的师长,他就是1935年11月担任红二军团新编第五师师长的贺炳炎。1935年12月22日,国…  相似文献   

6.
2005年9月4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人民日报》在“永远的丰碑·抗日英雄谱”专栏,以《“独臂将军”建奇功》为题,报道了开国上将贺炳炎的革命事迹,一代名将重新引起党史、军史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贺炳炎、余秋里是我军著名的独臂将军,战争年代被戏称为“一把手”将军。 贺炳炎是贺龙手下的一员骁将,1935年11月红二方面军长征前夕,他担任了红五师师长。12月,在一次与国民党军作战中,被敌军炮弹炸伤,右臂骨头被粉碎,仅一肤相连。如不马上作截肢手术,创口感染恶化,会有生命危险。 没有手术锯,红二军团卫生部长贺  相似文献   

8.
贺捷生 《新湘评论》2013,(18):41-42
贺炳炎是我父亲贺龙手下一员爱将。在20年的革命战争中,父亲倚重他,偏爱他,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他是否在身边,也不论他当时是团长还是师长,都会大喊一声:“贺炳炎,上!”以至人们善意地以讹传讹地说他是贺龙的儿子,叫“贺小龙”。  相似文献   

9.
孟兰英 《党史天地》2009,(10):35-38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官队伍要“另起炉灶”,派什么人任驻外大使成了难题。 周恩来说:(外交干部)首先从军队中调,军队干部经过战争的考验.是最靠得住的! 毛泽东说: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都是从军队里调来的高级干部.他们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  相似文献   

10.
黄军 《大特区党风》2002,(11):29-29
夜读《老照片》旧杂志,为一只“粗黑饭碗”的照片所吸引。照片上是抗日民族英雄吉鸿昌将军生前使用的一只碗:还附了如下文字:“吉鸿昌少时家贫。投身军旅,九死一生.官至宁夏省主席。其父屡以‘作官即不许发财’诫之,吉将军牢记在心,其父殁,吉将军又请人以此诫烧制于饭碗之上,每哺必警,两袖  相似文献   

11.
孟兰英 《党史文苑》2009,(12):28-32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官队伍要“另起炉灶”。派什么人任驻外大使成了难题。周恩来说:(外交干部)首先从军队中调.军队干部经过战争的考验.是最靠得住的!毛泽东说:中国的首批驻外大使都是从军队里调来的高级干部,他们都是将军。将军当大使好!  相似文献   

12.
颜梅生 《党史文苑》2010,(10):32-35
在1955年授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众多开国将军中.有13位独臂、独腿、独脚将军。毛泽东曾评价说:“中国从古到今,有几个独臂、独腿、独脚将军?旧时代是没有的.只有我们红军部队,才能培养出这样的独特人才!”而在这13位残疾将军中,独脚将军只有一个。就是这位将军,不仅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九死一生,而且著作等身,被中国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  相似文献   

13.
笑笑     
玉树 《党建文汇》2008,(1):55-55
招待会上一位将军被问及这样一个问题:“您作为一位将军认为什么最难?”将军思索片刻说:“最难的就是让那些年轻的少尉们明白,他们还不是将军!”  相似文献   

14.
战功赫赫,伤痕累累。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中有两位独臂将军——彭绍辉和贺炳炎。两个人都只有一只手臂,前者右,后者左。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人民解放军的首任军长,前者是第七军首任军长,后者是第一军首任军长。本文讲述的,是第七军首任军长彭绍辉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贺炳炎是唯一一位被毛泽东批准不用行军礼的将军,也是开国将军中唯一被国家民政部追认的革命烈士。他英勇顽强,战功赫赫,曾忍受剧痛接受无麻醉截肢手术。他严于律己,忘我工作,以残病之躯奋斗到最后一息。贺炳炎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乐章。  相似文献   

16.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会间休息,毛泽东笑盈盈地走向一位个子不高的年轻军人,老远就伸出了右手。那军人立即举起左手,端端正正敬了一个军礼——他的右臂是一条空袖管。“贺炳炎同志,你是独臂将军嘛,不用这样敬礼。从今往后免掉你这份礼吧!”毛泽东连忙用右手握住贺炳炎的左手,亲切地说。  相似文献   

17.
在庆祝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光辉日子里,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让我们特别怀念他。他就是开国上将贺炳炎,今年7月1日,是贺将军逝世51周年。  相似文献   

18.
刘荣付 《广东党史》2011,(12):21-23
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中一共有10位独臂将军,他们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贺炳炎(上将)、余秋里(中将)两位将军有着相似的传奇经历,并有过多次成功合作。他们同年参加革命,都是贺龙的爱将,都在随红二军团长征中受伤断臂,都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二人又并肩战斗多年,共同迎接了新中国的诞生。  相似文献   

19.
1960年7月1日,成都军区司令员贺炳炎上将不幸病逝。这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独臂将军,就象夜空中一颗耀眼的流星,将一串闪光的轨迹刻在人们的记忆里。这里记述的只是几件意味深长的小事。 “这个车,娃娃不能用” “周师傅,出个车,把司令员的娃娃接回来”。1956年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贺炳炎的警卫员杨明松站在车库前向司机喊道。 杨明松刚刚接任贺炳炎警卫员。前任警卫员交接时告诉他,司令员有4个子女在成都军区八一小学寄读,每个星期六下午接司令员子女回家度假,是警卫员的一项例行任务。但怎样去接却没有交待。杨明松想,八一小学距军区大院有7里多路,司令员配有2部专车,难道接几个娃娃还要  相似文献   

20.
正开国上将贺炳炎和中将余秋里都是独臂将军,余秋里无左臂,贺炳炎无右臂,他们带领的部队被称为"一把手"部队。余秋里和贺炳炎第一次搭档,是在1935年5月的忠堡战斗中。此战,是红军以少胜多的典范。18团在团长贺炳炎、政委余秋里的指挥下奋勇杀敌,歼灭了敌师部和一个旅,活捉了敌纵队司令兼师长张振汉。抗战时期, 129师挺进冀中,两人分别为第3支队军政主官。他们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