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当代农民与传统体制下的农民相比,不论是自身素质、生产生活方式和政治讼求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民的民主、平等、法律意识明显提高,参与国家和社会政务、事务管理的途径发生了新的变化,民主监督进一步强化.群众来信来访、农民的口头传播议政等途径和方式,必将成为今后农民政治讼求的新走势,必将对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和目标,是以人为本,不断构建中国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中国农村新型农民,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加强农村教育文化建设仍然是培育造就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现阶段,要突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切实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要多渠道开展科技培训和经营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和经营素质;要着力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3.
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省684名农民的实证调查表明,农民时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呈现出理性认知的匮乏性、权利意识的淡薄性、冲突应对方式的消极性、社会参与意识的缺失性、社会公平感的低落性等特征.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促进农民对农村基本生活保障的心理体验朝着更为积极和理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焦存朝 《学理论》2010,(15):76-77
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政府、农村社会组织和农民构成了农村社会管理的主体。由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素质、领导体制、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缺陷、农村基层政府在管理理念、职能定位、管理机制等方面上的偏失,农村社会组织的不健全不完善,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上的欠缺,造成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的主体困境,要提升农村社会管理的水平,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强化农村基层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村阅读文化工程建设的抽样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合肥地区农家书屋利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和总结。提出坚持传统阅读方式、推广现代阅读方式,整合全国文化共享、农村信息化、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其他惠民工程,吸纳社会资源搭建网络文献阅读平台,多种途径打开新农村知识、文化阅读窗口。推动安徽省新农村阅读文化发展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科技发展生产、经营家庭致富、丰富文化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视野下的新型农民培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经济时代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现代农业,最终所要求的是农民在素质方面的改变,即需要大量的有现代化视野和素质的农民来实现和支撑,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为此,整个中国社会需要确立"农民教育"和"教育农民"的意识,从中提升农民的职业观念、经营素质,培育起他们"终身学习"、"知识致富"、"现代生产"、"全球竞争"等理念,进而实现中国农民从身份到职业的一种转变。  相似文献   

7.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农村基层组织功能定位、设置形式以及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和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C村若干青年农民的调查,揭示了外出流动对于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农民们不愿意再以传统方式生存下去,如何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渴望转变为社会进步与农村现代化的动力而不是过重的压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腐败--社会整合机制内部矛盾的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社会整合机制内部法律整合、组织整合和道德整合三种主要整合方式彼此之问功能不和谐,各整合方式内部次因素彼此之间也存在诸多矛盾.这些冲突和矛盾既是腐败得以滋生蔓延的社会温床,又是腐败难以遏制和根除的制度原因.  相似文献   

10.
梁春燕 《学理论》2011,(27):57-5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包括农民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等方面。首先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内涵,进而分析提高农民素质与新农村建设的紧密关系,最后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