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孙瑾 《人民论坛》2023,(23):130-134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在“反向消费”的热潮下,当代青年的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反向消费”的青年群体更享受“循环”带来的乐趣,更乐于以租代买、共享和交换;在意品质生活和性价比,寻找大牌平替与“货比三家”;目的明确,不再囤货,更注重商品的功能价值;对国货的兴趣日益浓厚。“反向消费”现象是由多因素驱动的,包括经济发展阶段转变、消费态度的变化、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以及个体消费动机的转变。“反向消费”不仅对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还对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变革效应。  相似文献   

2.
当前经济文化现象探析郭永红,吴建军身处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常常自觉和不自觉地为当前经济文化现象的多彩多姿所吸引。经济文化现象,即文化思维、文化范式、文化活动以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形态向经济生活的生产、分配、消费等各个领域和环节渗透,已成为我国当前...  相似文献   

3.
本文聚焦数字时代高校校园流动女工的消费实践,通过深度访谈北京市N大学25位校园流动女工,系统呈现她们网络购物的特征与消费习惯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由技术与社会力量共塑的阶层差异。网络购物嵌入校园流动女工的生活工作轨迹,承载她们按需、按能购物的消费品味,并被界定为一种生活社交、心理满足、社会融入的需求,体现为一种阶层惯习。信息技术在消费领域对流动女工的赋权存在局限,技术的革新无法修补资源匮缺,也难以撼动流动女工群体内嵌于传统社会文化制度与结构中的多重弱势。故而,信息技术并非赋权流动女工、缩小阶层差距的催化剂,新技术带来的“赋权异化”现象应得到学界与政策界的正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进入2018年以来,中国出现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下降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预期指数突然掉头向下的重大现象,这引发了中国是否发生“消费降级”“消费升级”和“消费分级”现象的诸多争论。从“消费结构性变异”现象的界定和定义入手,通过对中国消费结构性变化的诸多方面典型事实的梳理和内在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的一个判断是,当下可能正在发生“消费结构性变异”的重大现象,即在实际收入水平增长出现绝对停滞或者相对停滞的情形下,某些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消费预期和消费层次发生了短暂性或相对较长时期内的下移状态,形成了典型的“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并存现象以及“消费分层”的重大事实。如果进一步从房地产泡沫对消费者消费能力带来的挤出效应和扭曲效应、吸收就业数量最多的制造业等相关行业长期的相对低工资水平、股市的跨周期持续下行以及当前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下降导致的财富效应消失、直接国外消费需求增加对国内消费的替代效应、执行中有失偏颇的环保治理行动对特定区域必需品和日常消费品价格的推高作用等方面来探究,可知中国消费结构性变异现象的发生机制以及可能的深层次因素,据此方能提出相应的破解思路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农村,特别是高寒民族山区,生活消费相对增加,生产支出相应减少,请客送礼和抽烟喝酒悄然成风,农民消费导向非生产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在温饱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的少数民族山区,若想缓解收入增长的滞后与消费增长的超前的矛盾,增加积累用于生产开发,就必须提倡按自己的收入实际有计划地安排生产生活,反对大操大办婚丧事,自觉抵制不切实际的高消费行为。居住在永胜县地葛平村的傈僳族,近年来对勤俭节约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他们在反对吸烟喝酒和大操大办婚丧事的同时,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努力发展生产,积极兴办学校…  相似文献   

6.
群众的文化消费需要正确引导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逯弘秀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拓宽了人们精神生活的空间。然而,某些文化娱乐活动,特别是音像市场的混乱,以及舆论的误导,致使广大群众的文化消费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畸型现象:一些地方的歌舞厅、茶座、酒廊、咖啡...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消费环境改善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外相关消费理论主要关注消费水平、消费政策、消费行为等孤立的现象,而忽略了消费环境对消费的影响。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强调先生产后生活的实践以及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的现实,使研究和改善消费环境具有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消费环境可分为基础环境和成长环境,两者的改善,对于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适应消费的发展趋势,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调控模式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说读书受穷应当不应当羞耻?这就是没有弄明白读书的真实现象和真实意义。所谓的读书就是一种文化生活,是对文化的享受和消费。有人可以偏重这种文化生活,有人可以偏重其它文化生活,就像饮食一样,各自去寻找和享受自己的口味。我还在一家主流媒体看到煞有介事的“警惕富人不读书”,这叫啥问题?  相似文献   

9.
商战新理念——情感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彦臻 《湖湘论坛》2001,14(5):77-77,7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而使社会进入了重视情感价值胜于机能价值的时代。也就是说,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愈来愈重视商品的象征意义,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来获取个性的满足、精神的愉悦、舒适及优越感,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之为感性消费。 消费需求的感性化,就要求现代企业要转变经营思路,努力将最能体现消费需求感性化的“情感”这条主线,贯穿其营销活动的全过程,让商战在情感平台上展开。 一、开发“人情味”商品,引导消费,创造消费 传统的市场营销观念过分强调适应顾客需求,忽视…  相似文献   

10.
消费时尚是经济生活中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它反映了某个阶段消费者心理变化和需求。企业经营者如何迎合、引导消费时尚,抓住机遇,对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宽市场,搞活流通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城市消费方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与文化,消费在城市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不良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则会导致城市生活方式的不可持续。“‘大量消费’模式导致‘大量生产’,使不可持续成为现实:人们在消费模式与生活方式上的竞相攀比竞争与模仿,导致了抽象的需要能力的形成;对消费时尚与流行产品的追逐,导致产品社会寿命大大缩短,提高了更新换代率,大量浪费与废弃物增加;对外观美感与符号象征价值的追求导致过度包装与广告,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二、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即机会平等性,既强调代际公平,也…  相似文献   

12.
1 2 1世纪的消费将成为文化型消费。所谓文化型消费 ,是指在人们的全部消费生活支出中 ,文化消费支出占有较大的比重 ,成为主体。目前 ,西方有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比例高达 5 5 % ,已经超过对物质产品的需求。这是由于文化消费弹性很大 ;同时 ,也是由于人类对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很大弹性的缘故。从长远来看 ,文化消费的比重 ,包括我们国家在内 ,所有国家都将超过 5 0 %。生活消费这种“文化化”趋势 ,由物质型向文化型转换 ,是必然的 ,是规律性的经济现象。这是由于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 ,收入的增加 ,精神文明的进步和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环境和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不仅对青年的消费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也波及到在校中学生,致使中学生消费出现了"超常"现象,其发展趋势令人担忧.(一)通过对长春市几所中学300份问卷的分析,当前中学生"超常"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交往活动.在300份问卷中有271人(占90.3%)认为交往是中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补充.现在  相似文献   

14.
张海良 《前沿》2013,(16):82-84
我国市场经济正处于改革发展阶段,国家出台经济产业政策推动了企业营销模式的优化转变,也广泛带动了市场消费活动的全面开展。近年来各个行业营销方式有了显著的调整,商家在产品销售、价格定位、款式更新等方面均采取综合整顿方式,进一步刺激了社会群体的市场消费取向。面对市场经济的大环境趋势,国内市场也开始出现了盲目消费现象,各种不良消费心理误导了人们的市场购买行为,直接导致我国商品消费结构呈现失衡状态,这对经济事业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本次分析了社会群体消费存在的几种失衡现象,阐述其对企业营销方案造成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从企业营销、政府调控、消费计划等方面倡导理性消费活动。  相似文献   

15.
民生就是人民生活,而旅游已经成为人民大众重要的生活方式。大众时代的旅游,表现出对自然回归的向往,对人类文明的好奇,但就个人而言,从时间和消费上,与定居生活相比,还不算是常态生活,却已经与游牧文明的本能移动有了本质区别。以作为生活方式的旅游为载体的人类移动生活,将在后工业文明时代逐渐成为主流,完美实现从“游牧文明”“定居文明”到“移动文明”的螺旋式上升。2010年,笔者受到恩格尔定律和恩格尔系数的启发,原创了“旅游恩格尔系数”的概念及其理论。旅游作为一种发展和享受性消费,兼具物质和精神双重消费功能,自然也与恩格尔系数形成反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随着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旅游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会增加,而且理论上讲空间巨大。那么,完全可以顺势而为,把旅游消费支出在居民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定义为“旅游恩格尔系数”,以便从与恩格尔系数相反的另一个视角来判断社会的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16.
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时研讨消费领域中的一些新问题、新现象,把握它在不同时期的特点,以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客观依据。本文拟就我国人民生活基本状况变化以及消费目标建设谈些粗陋之见。  相似文献   

17.
广州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宪 《青年探索》2008,(1):44-47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消费者。通过对他们费用来源、消费用途、影响消费的因素等情况开展调查与统计,发现大学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其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呈现出:消费多元化倾向突出;消费不平衡态势明显;实用消费仍是主流;交往与时尚性消费日益高涨;攀比与超前消费现象严重等五个特征。认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消费教育,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提倡绿色消费等是在校大学生消费需要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消费问题是经济理论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大类。生产消费是指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对各种生产资料的消费。这种消费,最终还是为了生产消费资料。生活消费是指人们对各种消费资料的消费,我们通常讲的消费,就是指生活消费。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就这个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费差异性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能源消费差异性较明显且呈扩大趋势,能源消费具有较强的惯性现象。另外,东、中部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典型库兹涅茨曲线关系,而西部地区则为正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关注劳动者的闲暇生活陈瑞生(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当前,城市闲暇生活中的文化消费享乐活动呈现这样几种形式:第一,家庭化的文化消费活动方式。在电视发明之前,家庭消费主要限于物质产品,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参加文化消费的情况不是经常化的。本世纪中叶,电视技术发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