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随着网络化步伐的加快,网上青年自组织发展呈现蓬勃之势。从当前来看,网上青年自组织作为青年网络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对社会和青年发展产生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网络舆论动员方式、网上青年自组织成员优化组合方式以及网上网下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2.
刘强 《青年探索》2016,(4):100-106
网络媒体的兴起对香港青年的政治倾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形成的过程中,"意见领袖"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青年群体扮演"欢呼者"的角色,网络公司及科技人员扮演"放大者"的角色。三者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了网络舆论的形成。可以说,谁掌握了网络媒体,谁就掌握了青年世代的舆论方向。香港各政治力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网络舆论战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部分青年道德失范:漠视道德现象,道德情感趋于麻木;亲友关系疏离,与道德环境脱节;沉浸舆论"狂欢",炮制和传播消极信息;思想功利,理想信念弱化。对此,要从舆论引导、资源挖掘、网络监管、文化治理入手,加强对青年的道德培育。  相似文献   

4.
上海青年网络特约评论员队伍正式成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机关动态》2005,(10):40-40
7月15日,团市委、市网宣办联合召开上海青年网络特约评论员队伍成立仪式暨首次工作培训会。组建青年网络评论员队伍是团市委动员广大青年参与网宣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其目的是通过发挥青年自身的作用,以青年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积极地从正面引导互联网上的舆论,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到青年中。为此,近日,团市委从本市基层单位选了20名优秀青年首次组建青年网络特约评论员队伍,  相似文献   

5.
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平台的积极作用,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有效提高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更是一个关乎青年发展的长远战略问题。网络环境下培养青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将网络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他们,增进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爱国热情,将极大地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建设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青年意见领袖在重大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背景下,青年意见领袖对重大事件的舆论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从青年意见领袖的类别上看,主要包括现实意见领袖、网络意见领袖和具有“比较”优势的意见领袖.从其对重大事件的影响力上看,更加具有直接性、鲜明性、深刻性和说服性.通过对2008年发生的“抵制家乐福”事件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青年意见领袖对舆论话题出现、引导以及反思等阶段都有不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躺平"是2021年最火的网络流行语,并在与"内卷"的网络共振中发展成为2021年最值得关注的网络现象。本文认为,在社会"内卷"语境下,网络"躺平"现象表征着青年释放压力、对抗焦虑的情绪宣泄,申明诉求、陈述主张的意见表达,填充真空、重建自我的行动自觉;网络"躺平"现象根源于社会资源稀缺的现实发生与制度藩篱的局部存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转型与人力资源的适配错位,消费主义的悄然退潮与节俭传统的高调回归。应对网络"躺平"现象,必须着眼青年奋斗精神培育,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优化青年成长环境,改善青年发展条件,提高青年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8.
正青年官兵既是社会网民群体的组成部分,又是部队网络使用的主体;既是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和拉拢的对象,又是我军舆论阵地的重要力量。2015年7月四总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基层工作指导和管理秩序若干规定》,对军人使用网络新媒体的限制有所放宽,普通官兵可以在不违反保密规定的情况下合法使用移动通信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打牢官兵思想防线、做好舆论引导,使青年官兵能够正确运用媒体、理解媒体、应对媒体,是一个涉及官兵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9.
增强高校共青团干部舆论引导能力,是服务青年、凝聚青年、赢得青年的一项关键所在。鉴于高校共青团干部的时代特征与舆论引导工作优势,高校共青团干部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路径主要有:以团属校园媒体为主阵地开展宣传和引导工作;以专兼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团结、善战的共青团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团队;以人为本增强高校共青团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以校外媒体为依托增强其对学校舆论引导工作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舆论的主要场所。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网络意识不强,观念落后;对网络舆论的分析、甄别能力不强;网络舆论引导政出多门,责任不明。构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首先要明晰高校网络舆论的内容和特点,建设科学合理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队伍,在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时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占据网络舆论主导权。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只有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良性发展状态,才能实现网络舆论的正向功能。网络舆论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外部制约体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网络舆论生态某些方面的失衡与错位。鉴于此,需要通过强化网络舆论的政府参与机制、完善对网络舆论的制度性规范、提升舆论主体的网络媒介素养等措施,实现网络舆论生态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信息传播中,网民通过接受、转发、评论网络热点信息,形成网络舆论热点与焦点,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负面网络舆论,则容易演变生成网络舆论暴力。本文基于传播议题、传播主体、生存平台重点剖析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条件和生成机理,针对不同阶段提出占据舆论话语主阵地、调适网民舆论心态等调控策略,以期减少网络舆论暴力,构建和谐网络生态。  相似文献   

13.
孔庆龙 《乡音》2013,(3):16-17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舆论已成为民间舆论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能有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而负面网络舆论势必制约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网络舆论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社会改革和进步,另一方面又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重视网络建设,对网络舆论加强引导和管理,及时化解网络舆论矛盾、依法履行  相似文献   

14.
孙随根 《传承》2011,(18):50-52
我国网络舆论引导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存在着管理主体多元、机制不健全、理念滞后、队伍素质低等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设立专门的网络宣传与网络舆论的管理引导机构,建立健全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上舆情监测和预警机制、突发事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机制等,形成网络舆论引导的合力。要健全网络舆论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主体的道德法制教育和网络舆论引导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浅议网络舆论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短短的十年间已经发展到近一亿网民。每逢社会热点问题发生的时候,广大网民利用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开放性和交互性,在网络空间激扬文字,“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网络舆论就在网络空间得以形成。但是由于网络空间言论的极度自由,所以保证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就成了网络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一、网络舆论的特征分析网络舆论和传统的舆论一样,都有以下构成要素:舆论主体、舆论客体、舆论自身、舆论的数量、舆论的质量、舆论的强烈程度、舆论的持续性、舆论的功能表现。网络…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正"网络红娘"既促成了陌生人的相识,催生了一对对美好姻缘,也可能成为藏垢纳污之地,不适时规范当然是不行的。——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推动服务青年婚恋工作做出指导和规范,获得舆论好评。《南方都市报》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发扬网络舆论积极作用,抑制网络舆论的消极影响,必须以法律为武器,为网络舆论表达划定边界,让网络舆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发挥积极作用,要坚决确保网络舆论表达不危害国家安全、不侵犯他人权利、不干扰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只有处于一种平衡、和谐的良性发展状态,才能实现网络舆论的正向功能。网络舆论生态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外部制约体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网络舆论生态某些方面的失衡与错位。鉴于此,需要通过强化网络舆论的政府参与机制、完善对网络舆论的制度性规范、提升舆论主体的网络媒介素养等措施,实现网络舆论生态的均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传承》2015,(7)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具有很强的影响作用。只有加强网络舆论队伍的建设,占领高校网络舆论主阵地,推进校园文化与网络舆论的双向互动,重点培养舆论领袖并加强其引领作用,改进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才能促使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年是网络语言传播的重要主体,自媒体时代,青年网络语言传播范式出现新转向,表现为网络部落的圈群范式、融合消解的复合范式、自由组合的开放范式。新范式为青年网络语言传播带来新挑战,青年圈群交往容易造成价值迷失、多元主体造成监控压力变大、碎片化表达弱化了语言的受众粘性。要顺应传播范式转变,必须树立多元的互联网思维,掌控议程设置权、主导舆论方向,打造"微平台"阵地、让网络语言传播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