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建设是向世界阐述中国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向外部展示真实、立体和全面中国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建设面临着机遇:理论维度,真理性和道义性的统一增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主动;实践维度,实力增长和世界贡献相呼应提升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底气。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意涵彰显存在现实困境:协同发声不足以至话语聚合力分化;学理阐释滞后以至话语说服力弱化;呈现方式单调以至话语感召力钝化;信息技术劣势以至话语辐射力窄化。为此,需要从话语底气、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及话语传播等方面综合施策,统筹推进,探索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权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两种意识形态较量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对外传播已然成为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建构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际传播格局中仍然面临诸多困境,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西强中弱”话语传播格局,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对外传播的国际话语权,需要不断加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构建,提升话语质量;塑造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主体,掌握话语主动;整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载体,提升传播效能;优化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传播环境,增进话语认同。  相似文献   

3.
对传统话语的继承和超越,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话语的借鉴和吸收,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放性,而表达和平崛起的本土话语诉求,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上述话语形式和内容中展现了话语的创新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话语,提供了与西方价值观话语共存的话语形态,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内涵,提升了核心价值观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公安教育》2021,(6):7-8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综合国力的大大增强并没有转化为话语权力的相应提升,与西方话语权相比,中国国际话语权严重缺失。近年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课题,国内学术界对此给予极大关注并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对国际话语权的科学内涵以及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性、机遇、现实挑战和路径等重要问题进行较为系统地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析。今后国内学术界对于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研究应该把握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抓住学术话语权基础,突破西方话语体系障碍;拓宽研究视角,加强对话语传播过程的研究;重视中国话语世界性意义的研究,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特定时空环境下诸多因素和机制的混合交织决定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内的中国理念国际认知状况的复杂性。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例,该理念在时空维度契合了全球化趋势,但逆全球化运动使其遭到了排斥;在主体维度,理念契合了寻求加强和改革全球治理、改善自身发展环境的全球南方的普遍诉求,而试图维护“自由国际秩序”的霸权国家对中国理念持敌视态度;在利益维度,全球性问题与风险虽然建构了基于共同利益的共识基础,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和冲突始终是影响中国理念国际认知的负面因素;在文化维度,理念凭借开放性、包容性特质具备被其他文明理解的可能,但地方性文明对普世价值的抗拒心理以及多元文化差异阻隔了理念认同的形成与内化;在传播维度,多元传播机制成为促成和提升中国理念国际认同的重要武器,但国际话语权的“西强东弱”成为影响传播效能的短期“天堑”。鉴于此,中国需要全面审视和理性应对中国理念及其国际传播与认同建构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使“认同”真正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性力量。  相似文献   

7.
海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主要从提出缘由、理论内涵、实践路径三个方面展开。海外研究所普遍认同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应对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变化、实现外交政策发展创新、树立大国形象与提升国际话语权而提出的;它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重大创新,同时还遵循了《联合国宪章》与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亚投行等金融机构是其主要实践载体,构建多层级、多维度的命运共同体是其现实展开。海外研究的分野之处,主要体现在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谨慎与消极的三种不同评价态度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主场外交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之一。开展主场外交能起到展示大国形象、获得国际话语权、拉近和深化与伙伴国关系、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作用。成功的主场外交,需要主办方统筹谋划。其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近年来中国主场外交的重要议题,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中国主场外交的特色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际话语权在国内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概念和工作概念。综合借鉴学理研究和实践需求,国际话语权可以划分为理念性话语权、制度性话语权、事务性话语权、传播性话语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在前述四个层面都实现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新时代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要从夯实话语基础、协调话语主体、提高话语质量、做好话语传播、进行话语斗争等五个方面着手,展示好中国形象,维护好中国利益。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题中之意。以话语的国际传播为着力点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能够有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冲击,坚定中国人民的话语自信和贡献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在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建构过程中,还面临着西方大国主导国际议程设置,曲解中国的论调甚嚣尘上,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客观差异和中国话语国际传播机制建设滞后等主客观方面的现实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挑战,要始终坚持党对中国国际话语权建构的领导,大力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国际传播体系和积极开拓国际传播突破口,以此推动建构中国国际话语权,竭力重塑公平合理的国际话语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已进入文化软实力激烈博弈的时代,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需要增强话语自信,大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需要广纳百川,兼容并蓄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有益成果;同时也需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努力提高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从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学者的研究和评论来看,他们普遍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崛起后的战略表达,所倡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将会对现行的国际秩序造成冲击。一些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的中国文化和全球治理观进行了意识形态解构,认为中国正在挑战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体制,并试图将国际秩序中国化。基于以上两方面,西方学者对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态度出现分化,或反对,或支持,或主张容纳。西方学者的诠释和态度对于我们如何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话语"发展成为世界话语,使之在不同的话语体系、思想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相对稳定的共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结合的当代典范。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华"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向世界阐释了中华"和"文化的理念;将中华"和"文化视为维护国际关系的准则;用中华"和"文化化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依靠中华"和"文化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和"文化理念走出去的重要途径,它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软实力,提升了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为解决复杂多变的国际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面对全球化时代共同难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作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庄严承诺和独特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全面促进国际人权价值、国际人权理论、国际人权规范以及国际人权合作的新发展。新时代中国应顺势而为,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联合国人权机制,形成国际人权对话合作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话语体系,深度参与全球人权治理,讲好中国人权故事,切实提高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提出"携手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人文共同体"的重大倡议,期待各国深化团结合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四个共同体"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将进入历史新阶段。十年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方案不断深化并被逐渐接受的过程,彰显着这一理念以全人类为本的价值逻辑。中国应加快对"四个共同体"的价值传播和话语创新,借助历史记忆形成共同体的内聚力;通过仪式性活动强化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阐释中国方案;调整舆论斗争策略变"阵地战"为"运动战",让全球民众充分体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推进国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较好实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逐步探索形成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核心的政党制度和政党理论,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世界政党理论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政党制度及其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我们需要直面西方国家在政党制度及其理论方面的话语主导、国内学术话语影响力不足以及话语传播形式和途径不够丰富等现实问题,创新我国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政治中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话语是观念权力与物质权力之间的媒介工具,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做好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是其中关键。在提升中国政治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过程中,需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内在支点,以多模态的话语表达,形成中国特色的价值话语体系。在此基础上,还要链接各政治话语主体实现对国际话语霸权的突破,探索政治话语文本的社会共写来力避官方话语独白,从而形成有效的协同传播机制。此外,还要成为中国政治话语构建与流通的主导者,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政治话语精准译介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要议题,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生态和实际矛盾,以"21世纪马克思主义"阐明话语权理论旨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以诗词、俗语和比拟式的"大众话语"引领"大众意识",形成了"理论抽象—空间意象—实践具象"立体思维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导向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李智 《人民论坛》2023,(18):103-106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正成为一套兼具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具有独特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中国新话语。打破西方对现代化的定义权、解释权和评判权的垄断,破除国际话语权困境,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基于此,自主构建并对外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成为我国未来知识生产和国际传播事业的重要议题。具体地说,一方面,应融通中外,自主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另一方面,应以交往为本位,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进而在自主构建和对外传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过程中,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正习主席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对外军事培训更需要借助当前有利条件,面向外训学员,积极主动打造中国名片,营造有利于国家对外发展的话语格局。构筑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教学管理环境。对于外训学员而言,在中国受训的见闻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