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中,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有着重要的地位.发展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的政绩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内容,以"权为民所用"为根本价值取向.把握新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要以正确理解GDP为线索,并据此对政府职能进行转变,对领导者职能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2.
强化"四个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强化"用历史责任感引领个人发展"的理念,用高含金量的政绩铺设进步之路 政绩观与发展观是紧密相连的,科学的发展观引领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具体来讲,个人的发展观决定着政绩观,也就是说一个人朝什么目标去努力,就会有什么样的动力,就会谋取什么样的政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也都在为实现个人的最大价值而努力.这是正常的,但有的同志为了多出政绩、快出政绩,搞急功近利,不少工作开始热热闹闹,只要经验被上级转发,或被媒体宣传,就寿终正寝,留下不少"半截子工程".甚至出现"前吃祖宗饭,后吃儿孙粮,为了本任顺利,给后任留下隐患;为了眼前火焰高,不管后人没柴烧;本人出成果,后人吃苦果"等现象.这其中不排除有上级的原因,但主要是自身的责任,必须坚决克服.  相似文献   

3.
胡小国 《政策》2004,(8):44-45
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密切相连的。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如果领导干部对“发展”的认识产生误区,就会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增长是硬道理”,把“经济发展”简单化为“GDP增长”。如果用这种片面的发展观指导工作,必然导致片面的政绩观。能不能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  相似文献   

4.
树立正确政绩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发展,也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就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当前来讲,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注意克服不重视政绩成本、不重视政绩道德和不重视科学看待GDP三种偏向.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发展条件的变化,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省委书记罗保铭多次强调指出"以亩产效益论英雄",即海南的发展再不能简单地以经济总量算笼统账,要算亩产投资、亩产经济效益、亩产社会效益的精细账,树立"以亩产效益论英雄"的发展观、政绩观,这是海南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对各级官员和干部的政绩考核指标内容不少,但实质上只有传统GDP才是"硬指标"。近期,福建省各级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围绕完善绿色GDP考核机制积极建言献策。力求从根本上改变党政官员的政绩观,确保绿色GDP核算的实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绿色GDP核算体系。现将各级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的意见建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国家统计局2009年1月发布了2007年中国GDP修正值,意味着中国在GDP总量上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这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但是,不能由此认定"中国经济总量超过德国"或"中国经济实力超过德国".中国在GDP总量方面超过德国,是一个相对容易的过程,而在经济结构和人均水平等方面要全面超过德国,那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需要"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头脑".  相似文献   

8.
政策信息     
非经济内容更受重视摇摇有关人士近日透露,目前正在国内几个省市试点的干部考核评价新体系有望于一年内在内地全面推开,这将是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促使内地官员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举措。专家促转为社会型政府内地一直以来推行以经济指针特别是GDP为主要内容的考核体系,助长了政府官员片面的政绩观,政绩大小往往由GDP说了算。这种考核评价体系只反映出国民经济收入总量,不考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忽视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反映社会发展情况,忽视民生问题。这与新一届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专家指出,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应…  相似文献   

9.
《小康》2017,(32)
正"公鸡"还是"母鸡"、"加法"和"减法"、"抓手"和"放手",是上海松江供给侧改革的三本账,成为观察基层发展观、政绩观及治理能力的窗口。房地产来钱多来钱快,不搞房地产搞什么?去产能抓环境,经济会不会往下掉?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上海松江区关于"公鸡"还是"母鸡"、"加法"和"减法"、"抓手"和"放手"的"三本账",成为观察基层发展观、政绩观及治理能力的窗口。  相似文献   

10.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国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如今,我国的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这实在是可喜可贺的。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跨上了一个重要的台阶,人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沾沾自喜。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和绝对化。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才能少走或不走弯路。首先,要敏锐地看到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的同时,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这条腿相对长…  相似文献   

11.
<正>"十二五"期间,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经济增量的促进作用,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年来我市经济发展特点来看,增量调整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十分突出:一是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2005-2009年,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作用由9.4个百分点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确的政绩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前提。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发展观。能不能自觉追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人三方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能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是对领导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严峻考验。一、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正确政绩观的科学内涵求真务实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相似文献   

13.
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很可能呈正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强劲,政治治理有效。但也可能经济发展良好,政局不稳,社会治理隐患不少。在极端意义上,也有由于各种原因经济发展落后,但政治建设却坚如磐石的国家。因此,不能简单将经济发展与政治建设予以等同,还是需要个案分析,从中汲取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晓超  闾海琪  刘冰 《政策》2004,(5):32-34
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1090美元,超过了1000美元。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辉煌成绩,更是我国经济进人一个充满机遇、面临风险的关键阶段的重要标志。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经济发展都遇到过道路选择问题,出现了不一样甚至截然不同的结果,也有许多经验教训。现在,我国经济也进入了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只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我国经济就仍然会快速发展,仍有可能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GDP翻一番,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两会什么最‘热’?"在奔往人民大会堂的出租车上,一个特别能侃的"的哥"一下子把我给问住了。确实,从3日代表报到,到4日开始采访,GDP7%、反腐败、治理大气污染……刹那间能想到的题目不少,但也只能说各有千秋,真不敢说谁最热。"嗨!嗨!你看前面那车怎么就不守规矩,都黄灯了还给什么油儿,红灯亮了刚到马路中间,知不知道交通法啊!"的哥说,听说这次大会不少人都在讲什么法,这我不懂,但我觉得法律挺重要的,要人人都守法。似乎"法"不仅是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83—2014年的相关数据,测算了湖北省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率,另外还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检验了湖北省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和GDP等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故而不能进行线性回归,同时,GDP增长是进口和出口贸易额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但进口和出口贸易额的增长不是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说明:长期以来,湖北省的对外贸易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都不够显著,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以及经济发展的外向性、开放性水平都不高,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或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7.
某些地方领导通过放狠话来推动政府治理,这使得我国在地方政府管理中形成了某种程度的"狠话治理"。"狠话治理"的蔓延源于地方制度的不合理,一些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为人民服务的政绩观和为人民服务的纪律观等的扭曲。要矫正"狠话治理"的不足,就需要健全地方政府的集体决策制度、干部监督制度,构建地方政府制度与责任清单,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并在干部晋升任用中重点考察服务积极性、政绩观、纪律观等要素。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管理的局限性,"救火式"治理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其不能成为治理主体的习惯和动辄使用的工具,更不能成为信仰。对于"救火式"治理的弊端,学界早有批评。但时至今日,为什么这种治理方式仍有市场甚至在一些地方还能大行其道呢?从"救火式"治理转向均衡式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经历较长的渐进推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新常态"下,为了促进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学术界一般认为"整合科技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是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然而过度强调提高生产效率,不重视环境污染治理,会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损耗资源、积蓄负面风险因素,造成经济发展停滞甚至退化。加快环渤海地区科技资源的整合,有助于遏制资源枯竭,优化环渤海地区的产业布局和空间结构,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建立现代经济体系,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效用,促进环渤海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后,古巴进入经济困难和变革创新的"特殊时期"。在把马克思主义与古巴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古巴走上一条具有古巴特色的经济体制变革之路。古巴经济体制改革以国家安全、稳定、公正、共富为基础,不走市场经济道路但可利用市场因素,甚至牺牲效率以求公正和稳定。新世纪以来,古巴在改革开放步伐和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上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分析古巴经济体制调整与变革的态势,对于我们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及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