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在网络空间中,新媒体内容低俗化、刻意炒作、网络情绪表达非理性等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网络道德建设和网络生态的培育。新媒体内容低俗化极易破坏网络舆论氛围、恶化网络生态环境、导致道德失范,对此,我们要加强新媒体内容监管和公民道德建设,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根治新媒体内容低俗化"顽症"。  相似文献   

2.
智能推送过程中的推荐算法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热度"指标所体现的公众对一个信息的趣味性的认可,视为公众认为该信息重要。这实际上是把重要性和趣味性混为一谈,把趣味性当成了第一重要的东西,导致其推荐内容过度娱乐化并流向低俗化。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与"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态环境"是现代信息社会人们了解和认知世界,并由此调整自身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重要"依据".新媒体因其交互性、延展性、分众性和融合性,所构建的"拟态环境"具有环境监测功能去权力化、"宏内容"向"微内容"转向、话语泛在传播和加速环境化等特点.对此,应当从引导新媒体客观反映现实环境、与传统媒体"拟态环境"融合互动、提高新媒体受众的媒介素养等方面着手,促进新媒体构建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网络文化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不小的影响,构建新媒体环境下的校园文化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媒体具有海量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当前阶段构建校园文化面临多元文化冲击、学生沉湎于网络、"信息沟-知识沟"出现、学校道德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通过加强软硬件建设、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创新和引导学生参与等途径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使人们获取信息更精准,但如使用不当会造成"信息茧房"等问题。在算法推荐下的"信息茧房"中,人们可能会落入工具奴隶的圈套、迷失正确的价值观,进而陷入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误区。单纯的流量导向不应成为新媒体平台运行的价值准则,让内容的良币价值回归才是吸引法则起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政务公开需要借助于一定的传播媒介,以传统媒体为载体的政务公开固守着"权力本位"的意识,政务公开的方式、方法和内容由行政机关决定。而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灵活、互动性更强,公众的参与热情高涨,这就要求政务公开必须回归"权利本位"。实践中,政务公开在公开的方式方法、公开的内容、公开的程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不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要求。为适应新媒体环境,政务公开必须转换路向,变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变单向公开为双向沟通。  相似文献   

7.
告读者     
为进一步加强网络新媒体应用,及时公开政府信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室正式开通了"宁波政府公报"政务微博,主要内容是将市政府出台的政策文件及有关信息集中、准确、及时地向社会公众公开,并适时进行互动。读者可通过"宁波政府公报"微博内容后的链接点击进入宁波市人民政府公报网站,阅读详细内容。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生态格局,新媒体舆情危机呈现出"新"特征,面临监测难、引导难、协调难等问题。因此,舆情危机不能"堵",要以"疏"为核心,在遵循新媒体信息传播规律的前提之下,采取有针对性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产业格局。通过产业化方式提升新媒体内容服务供给能力,赋予内容生产以更丰富的创新和创意内涵,提升信息品质,规范发展方向,坚守文化价值底线,是新媒体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媒体内容建设只有真正纳入了产业化、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实现其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的核心要素包括新技术、新媒介、新内容三类,概括而言,即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利用信息化设备传播数字化内容的形式。据此分析,"新媒体"不仅是一个相对于"旧媒体"的工具概念,其自身也处于动态演化过程中,属于社会文化概念范畴。换言之,新媒体在颠覆传统媒体运转模式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正>需求论。挑战"反低俗化运动"的第一种思潮主张,低俗化是"客观存在,大众需要"。持此一思想的人认为,既然文化中的低俗现象客观存在,又不可能消除,那就索性对此问题抱以宽容的态度,听之任之,允许它"合理"存在。需求论者不仅没有意识到当下时代严重的文化生态危机对未成年  相似文献   

12.
蔡岚  丁凯利 《岭南学刊》2020,(4):50-56,63
政务新媒体矩阵是指政务新媒体向多种模式互动及多介质互融转变,形成包含网站、"两微多端"等在内的跨媒体形态的传播矩阵。通过梳理"共青团中央"新媒体矩阵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知乎、B站和抖音的传播现状、平台定位、受众特征和内容类别等,发现其新媒体矩阵中存在着权威消解下的"冷处理"现象,低原创率背后的"同质化"难题以及矩阵扩张中的"人格分裂"危机等困境,因此,新媒体矩阵的未来发展要以制度树立权威,做疑声的"回应者",要深度利用平台,当好内容的"创作者",要注重解决身份矛盾,选好后台的"运营者"。  相似文献   

13.
将新媒体技术融入"红船精神"传播,既是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红船精神"传播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新媒体时代下"红船精神"传播的必然要求。借助新媒体能有效突破传统传播途径下的局限性,提高受众的认知度与认同感,增强"红船精神"的时代感,并使"红船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基于此,本文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当前"红船精神"的传播现状,并针对"红船精神"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困境与乏力,从传播内容、方式、主体、受众四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自媒体作为新媒体传播方式,不仅在信息大众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构建全媒体化的马克思主义传播体系,更新传播内容及语言表达,实现"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营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网红党支部"建设的优秀案例集中体现了我国企业党建工作的时代敏锐性,为当前新媒体党建工作的创新提供了示范意义。加强新媒体党建创新要勇于为思想"破壁",在遵循党章党纪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活化党建方式,深挖人力资源,加强内容设计,逐步探索和启动新媒体党建工作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新媒体的"新"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而言的。新媒体是数字化媒体,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传播。我国接入全球互联网,已经超过20年。1999年前后,国内的新媒体进入公众视野,迄今已经16年。从过去的网站,发展到如今的移动终端应用、数字电视终端应用等,"新媒体"真的也不再"新"了。但是传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来自多方面。在教育内容方面,传统的高校道德教育模式和内容已显滞后;在教育媒介方面,新媒体的兴起对于高校道德教育带来广泛深入的冲击,而新媒体自身伦理的缺失更是凸显出"反道德"色彩;在教育对象方面,大学生道德观念养成的不稳定以及媒介行为的含混性更使得高校道德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因而高校积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道德教育的新对策则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8.
纪振强  张九海 《传承》2014,(6):50-52
"民间网络反腐"在反腐败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低俗化、娱乐化的不良倾向。其表现在于过分关注和炒作腐败官员的穿着打扮、财产、个人隐私以及桃色新闻等。研究"民间网络反腐"低俗化、娱乐化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现实土壤、文化背景和技术条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规避其不良影响,合理引导"民间网络反腐"的规范有序发展,对社会主义政治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7,(13)
<正>随着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和移动智能终端广泛普及,短视频已日渐成为两岸同胞、尤其是两岸青少年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必需品"。这种"必需品"在一定程度上,虽为提升人们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为这个社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大尺度涉黄、暴力、"奇葩"镜头层出不穷,内容低俗化、虚假泛滥化、是非混淆化比比皆是。为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碎片化特征显著。对全国七所师范院校916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1)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阅读的内容碎片化、时间碎片化和注意力碎片化程度均较为严重;(2)大学生的新媒体阅读内容以休闲娱乐类为主,知识类内容过少;(3)大学生的新媒体阅读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和学业差异。监管部门应加强媒体内容监管;学校要丰富校园生活,线上提供学习平台,线下组织交流环境,化解碎片化;班级教师和同学共创优良学习氛围;个体自身增强网络信息辨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