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民币汇率"被"升值是一场涉及国际政治、经济利益的大博弈。后危机时代,全球汇率摩擦使人民币汇率"被"升值。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不稳固的背景下,如果人民币短期大幅升值将会有大批出口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农民工大规模返乡,造成中国严重的失业问题,引发社会动荡,给世界经济的复苏造成消极影响。为维护中国外贸安全和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捍卫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必须深刻认识人民币汇率"被"升值产生的根源,揭示人民币汇率"被"升值博弈背后的实质,估足人民币汇率"被"升值的风险,确保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积极有效化解人民币汇率"被"升值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现实压力主要来自于中国持续增长的出口和外汇储备。在实实在在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升值趋势中,当务之急是采取综合的有力的措施予以缓解,以避免人民币被迫短期大幅升值对经济的冲击,以利于更多地把人民币升值的好处留给长期进行艰苦财富积累的我国人民。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严峻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问题已成为全球经济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既有消极的影响又有积极的作用。当前我们应该在分清利弊的基础上,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20 0 3年以来 ,人民币币值问题引起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升值论者主要依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高额的外汇储备、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等要求人民币升值。在升值论者中 ,一些人是出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意图 ,一些人则是因为对中国总体经济形势、具体经济现象的错误判断与把握。目前人民币升值的时机尚未成熟 ,维持人民币较长时期的汇率稳定 ,延缓升值进程 ,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2003年人民币升值论产生的国际、国内背景,指出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日本经济深陷通货紧缩以及中国国际收支顺差和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共同催生了人民币升值论。作者认为“升值论”夸大了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出口对美、日等国经济的消极作用,却忽略了人民币升值将对中国的外贸、外资、就业、物价和经济稳定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逼迫中国在目前的局势下调整人民币汇率、放松外汇干预是不合理的。中国可以也能够采取扩大进口、消化外汇储备、放宽购汇条件、抑制投机资本流入等政策措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有效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人民币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持续升值的阶段。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对世界经济格局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已经出现端倪。人民币升值不仅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对美、日乃至世界的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的影响,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有利于中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复苏。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经济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仍未摆脱通货紧缩的阴影 ,面对国内选民和商界的压力 ,西方政治家力图把舆论的注意力转移到人民币上来 ,要求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将是弊大于利 ,因此 ,目前必须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面对要求升值的压力 ,中国必须采取主动应对策略 ,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础 ,改进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 ,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 ,逐步消减压力。  相似文献   

8.
四十年前,日元便开始踏上国际化的道路。当时的日本经济与今天中国经济所处的情况有几分相似。因此可以说研究日元国际化的模式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基于此,对日本20世纪60-80年代的经济发展及日元国际化进程进行回顾,寻找日本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同处,从而找到日元与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相似处。对日元模式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益的启示,提出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亦有弊,本文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入手,着重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研究发现(1)长期内,中国贸易收支(出口、进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没有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与中国出口变动、进口变动之间均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即它们没有系统性相互影响和决定关系.(2)短期内,我国出口增长将引起人民币升值,不过到第三期影响基本消失,而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变动影响不确定;我国进口变动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不确定,而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并不会带来进口增加.(3)短期内,人民币汇率与我国出口、进口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是很小的,并且前者变动对后者的影响要大于后者变动对前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犯罪心理结构"之争,已经集中在"犯罪心理"或"犯罪人心理"这个焦点上.反对"犯罪心理结构"者认为,犯罪心理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犯罪人心理在很多方面(甚至一切方面)同守法公民没有区别.因此,犯罪心理学实际上是一门研究"犯罪人心理"的学科.这是一种违反逻辑的、必将导致取消犯罪心理学的推论.  相似文献   

12.
《徽州女人》借助系列物象,积极使用象征艺术,"井"和"蛙"是系列物象中的两个代表。"井"之象征物象,不仅给主人公"女人"提供了活动平台,而且象征着她处境的封闭,生活的单调,思想的守旧;"蛙"之象征物象,类比"女人"形象,预示着其前途的暗淡和命运的忧伤。象征艺术的积极使用,提高了剧本的艺术表现力,增强了剧本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官话”新闻越来越多地采用民间语言,反映出领导语言、新闻语言的“亲民”趋势。从文风的变化固然可以看到作风的一些变化,然而要弘扬联系群众、亲民为民的作风,更深层次上是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具体、深入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相似文献   

14.
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增加了“意见”文种 ,文章从特点、分类、适用范围和制作四个方面对“意见”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进程中存在着"电子"与"政务"定位不合理的问题,这必将导致电子政务的职能和作用不能充分体现出来。正确理解电子政务的本质,摆正"电子"与"政务"的关系,改革政府机构的管理模式,将是现阶段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贫困与富裕是一对古老的矛盾,贫困与富裕的矛盾处理得好,国泰民安,欣欣向荣;处理得不好,危机四伏,民怨四起。我国目前的区域贫困和部分贫困,已构成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瓶颈,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充分认识"贫"与"富"的辩证关系,全方位建立由"贫"到"富"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前十年,毛泽东对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做了许多的思考。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大致经历了"利用和限制"、"改造和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和"使资本主义绝种"这四个阶段。毛泽东的资本主义观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毛泽东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价值判断,也有他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亦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还有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与生产力落后这一基本国情相矛盾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冷福榜 《理论前沿》2002,(18):17-18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的两个基本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致性的枢纽。  相似文献   

19.
厘清了村委会"海选"与"直选"的定义,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并联系村委会换届选举实践,分析"海选"与"直选"的利弊.总体而言,海选更能体现民意,更具发展前景,但实行"海选"必须具备一定条件,要加强引导,避免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和十七大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