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正德江必须围绕实现撤县建市、全面小康社会、整县减贫摘帽"三个指标体系"的要求,坚定不移地加快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全面小康社会。2013年,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德江县紧紧围绕"两加一推"发展基调和"四化同步,一业振兴"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主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主线,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不折腾,克难攻坚不懈怠,增比进位不动摇,保持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
经过“十一五”的积累,德江县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特别是杭瑞高速公路、长丰水库、城南大道和环城路的开工建设,“两违”有效整治,全县上下抓发展的信心进一步增强;省里将德江县定位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省5个区域性重要中等城市来规划建设,为德江跨越发展、加速崛起提供了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云德 《当代贵州》2013,(11):48-49
德江县今年将更加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稳定,更加注重加强自身建设,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德江县跨越发展、后发赶超,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奋斗的机遇之年。为此,德江县将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线;  相似文献   

4.
张珍强 《当代贵州》2011,(31):42-43
省委、省政府把德江定位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十二五”规划把德江作为全省5个区域性重要中等城市来建设;地区“十二五”规划中,德江项目占396个,投资额达1842亿元,为加快推动德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5.
傩乡新气象     
正德江县围绕"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目标,发力"大交通、大产业、大教育、大生态"四大支撑工程,山乡巨变,气象一新。德江县把区域发展、地理转变放在全省全国的大盘子中去审视、去谋划,抢抓贵州交通大发展机遇,变不沿边不沿海的劣势为区域中心的优势,始终紧紧围绕"黔东北交通枢纽  相似文献   

6.
张勇  张玉阶  文叶飞 《当代贵州》2014,(1):I0002-I0002
正2010年起,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有着"中国傩戏之乡"、"中国天麻之乡"美誉的德江县一直朝着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前行,践行着德江人的"中国梦"。近年来,德江区位优势逐渐凸显,高速公路过境,数百万吨级港口通航;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城南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城市扩大一倍;产业发展从小到大,特色产业快速壮大,物流产业蓬勃兴起……2012年6月15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德江调研城南新区和玉溪河岸景观建设情况时,对该县大力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的做法给予肯定。2011年6月6日,省委书记,时任省长赵克志在德江调研城镇建设工作时,给予"规划  相似文献   

7.
作为黔东北未来的区域中心,德江“十二五”期间将出现“三高四铁一港口”交通梦幻组合,被确定为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树绿花开、生机盎然,春日的阳光尽情滋润着黔东北高原,地处大美武陵腹地的中国傩戏之乡——德江,正朝着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德江"中国梦"目标,戮力前行、后发赶超。德江正在发生巨变。区位变"优",高速公路过境,500万吨级港口通航;城市变"大",县城人口从8万增至17万,城镇面积从8平方公里增至18平方公里;速度变"快",地方生产总值从4年前的25.47亿元增至60亿元,财政总收入从1.71亿元增至6亿元;产业变"强",特色产业快速壮大,机电、  相似文献   

9.
以永不疲倦的工作激情、永不畏难的顽强斗志、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加快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加快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不沿边、不沿海、不沿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传统农业大县,德江县以城镇化带动为战略,以"三高五铁一机场一港口"建设为载体,大抓交通建设,大抓产业发展,大兴教育文化。地方生产总值从"十二五"初的25亿元增长到"十二五"末的85亿元,财政收入从1.7亿元增长到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828元增加到6800元,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88%,城区面积从5平方公里拓展到2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从7万人增长到20万人……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蓝图呼之欲出。依托乌江经济走廊发展战略,德江已建成省级农业高效示范园区4个、市级农  相似文献   

11.
杨德华 《当代贵州》2011,(11):48-49
以建设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德江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抓总揽全局促合力发挥、抓作风建设促工作落实、抓环境建设促经济发展、抓项目建设促投资增长抓机制建设促活力提升。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8年时间,德江县路水电讯基础设施、经济产业发展、文化智力建设蓬勃推进,县城人口从8万人增至21万人,城镇面积从7.8平方公里增至2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28%升至43%,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姿初现。"变化太快了,德江这些年的发展超乎想象。"春阳温煦,几位在德江县大犀山森林公园休闲游玩的老人感慨道。2010年,贵州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把德江定位  相似文献   

13.
围绕2010年9月,省委、省政府9号文件提出"把德江培育成为贵州东北部的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2011年初,省"十二五"规划又提出"把德江等有条件的县城培育发展为区域性重要的中等城市"的定位,如何打造德江旅游文化品牌,全面建设"实业德江、活力德江、满意德江"?当下,全县正着力建设"一核心、三品牌、三组团"旅游产品,三年夯实基础,五年形成产业,把旅游产业发展为德江新的经济增长极。2011年2月,德江县十届四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以构建梵净山旅游经济圈为依托,充分利用傩文化、红色文化、高山洋山河、泉口万亩草场等资源优势,大力打造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2012年3月,县委书记张珍强在中共德江县十一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德江县区位优势逐日凸显,迎来旅游产业跨越发展的春天。深秋时节,丹桂飘香。10月29日至30日,以"多彩贵州·五彩洋山河"为主题的德江县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洋山河休闲国际旅游度假区举行。这是该县在铜仁市率先单县域举办此类活动,旨在全面展示和推介山奇、石秀、水灵、物丰的原生态风光。在德江县首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招商引资推介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余客商参会,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20.8亿元。大会期间,先后成功举办了书画摄影作品展、旅游商品展销、  相似文献   

15.
正遵义市委提出建设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就是要把遵义打造成为黔川渝区域内处于引领地位,具有较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性节点城市。良好的生态则是打造黔川渝结合部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遵义市建设黔川渝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努力把遵义建设成为"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清水绿岸、四季闻香"的生态家园。  相似文献   

16.
德江的每一次重大突破、每一个重要进步,都是打破常规、敢闯敢试的结果。3年来,地处黔东北铜仁市西部的德江县,应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在城市经济发展的里程上自强不息、砥砺奋进,后发赶超、提速转型,不  相似文献   

17.
杨德振 《当代贵州》2016,(19):46-47
正玉屏侗族自治县紧紧围绕建设"黔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工业聚集区、西南旅游集散地、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县"目标,努力打造殷实、宜居、小康、幸福、和谐、绿色、活力的新玉屏。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玉屏侗族自治县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贵州省、铜仁市战略部署,按照县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和主攻方向,紧紧围绕建设"黔东区域性中心城市、黔东工业聚集区、西南旅游集散地、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样板县"目标,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以"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为总纲,以脱贫攻坚为抓手,以投资拉动为手段,突出抓好"三大战役、八项工程、十个重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打造殷实、宜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贵州结合省情启动了以县为单位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铜仁市委、市政府把德江列为全市第二批于2018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54万德江人民梦寐以求的大事。我们深感任务艰巨,尽管困难重重,但有责任、有信心在黔东北地区走前列、做表率,举全县之力建设一个实实在在、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发展和环境相协调的全面小康社会。德江处在遵义、铜仁、黔江几何中心位置,是黔中经济圈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  相似文献   

19.
<正>聚焦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长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坚定发展信心,明确发展方向要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长吉图开发开放、哈长城市群建设、东北振兴等一系列政策,抓住长春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长春与天津对口合作、吉林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全面启动的难得机遇,围绕产业基础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特征,加快长春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  相似文献   

20.
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加快把安顺市培育成为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大城市"精神,结合安顺市委、市政府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目标,西秀区要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围绕构建"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扩张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安顺建成经济发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初具现代化特征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旅游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