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信用工程建设,简单来讲就是:哪怕你是单身汉,只要你守诚信、讲信用,农村商业银行都会给你贷款,让你搭建大棚、发展养殖、修建房子、娶来媳妇。"7月8日晚,在黔东南州麻江县宣威镇翁保村的乌羊麻村民组铜鼓广场上,麻江农商行"金融夜校"讲师用生动幽默、妙语连珠的语言,让200多村民在欢笑声中记住了金融知识。今年3月26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在荔波县召开"金融夜校"现场推进会,决定以"金融夜校"为抓手,让全省农村群众全部接受一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铜仁审计中心把"金融夜校"作为全市农信社"系群众、抓基础、促发展"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用"五注重"扎实推进"金融夜校"活动向纵深发展。自开展"金融夜校"活动以来,贵州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铜仁审计中心始终把"金融夜校"作为全市农信社"系群众、抓基础、促发展"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用"五注重"扎实推进"金融夜校"活动向纵深发展,交出一张张群众满意的支农成绩单。"农信社姓农,支农则无旁贷。"铜仁审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金融夜校"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拉近了农信社与群众的距离。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4月起,毕节市农信社提出完善一套机制、打造一支队伍、编好一本教材、构建一个平台、凸显一个成效的"五个一"目标,把"金融夜校"打造成农信社发展的一张名片。当前,毕节市农信社已召开"金融夜校"共计1.24万场,参训人员达63.78万人次。毕节市所有行政村已实现"金融夜校"全覆盖。以金沙县为例,"金融夜校"已成为当地百姓的"固定节目"。9月29日晚上,金沙县联社安底信用社"金融夜校"宣讲会在安底乡民主村一户农民的院子里举行,信贷员李华正在台上讲解金融知识,现场50余名村民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信用等级分为哪些?"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金融夜校"活动的开展,清镇农村商业银行把致富理财的信息送到了村村寨寨、田间地头,让村民感受到"银行"不仅开到了家门口,装进了口袋里,而且放在了指尖上。清镇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清镇农商银行)自2015年4月启动"金融夜校"活动以来,采取高管授课、上下联动、多管齐下的方式,在清镇市大小村寨掀起一场农民群众学金融、用金融的热潮。截至2015年5月底,清镇农商银行共开展"金融夜校"150余场,宣传覆盖10250余人次,发放宣传折页12500余份,为农民评级建档6800余户,组织存款3.64亿元,发放新增贷款  相似文献   

5.
正荔波县农商银行创造性开展"金融夜校"服务,成为当地农民了解金融信贷知识和创业致富信息的窗口。截至目前,全县培训人数已超20万人次。"老潘,我们眼下有个问题,今年的枇杷交易和种植户分成可以用转账形式吗?"荔波县朝阳镇八烂村弘信枇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覃建凡说,每年枇杷成熟时外地老板来收购,现金交易最多时有几十万,容易出错。荔波县农商银行副行长潘仕凯应声而答:"没问题,你们做好账单,转账下发给各户由我们来统筹。"  相似文献   

6.
<正>在荔波县,认识潘仕凯的人很多,他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潘老大"。大家都说:"在我们这里,老大是一种昵称,更是一种爱戴和尊敬,比称呼主任、干部更亲。‘潘老大’时时刻刻为我们着想,一心一意帮我们,是农民的贴心人。"82枚红手印挽留的"驻村人"说起荔波县的乡情民情,潘仕凯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说农民们一个个都发家致富、安居乐业,他神采飞扬,喜上眉稍。"潘仕凯同志2014年到山江村驻村以来,工作认真负责,每天走村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初,黔南农信社创新开办"金融夜校"宣传"信用工程"、普及金融知识、解读政策法规、传递致富信息,全年共举办"金融夜校"4118场次,培训人数30.12万余人次,覆盖全州99个乡镇、1222个自然村。"普惠金融"需求最强烈的群体是农民,最难开展的地方是农村,最难面对的是"三农"。为引导农村群众掌握应有的金融知识,充分运用金融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致富步,2014年初,黔南州12个县(市)农信  相似文献   

8.
正通过开展"金融夜校"活动,不仅解决了农村地区金融常识匮乏、农民理财知识少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农村地区金融知识水平,进一步优化了金融生态环境。"今晚参加学习班,让我想起过去上扫盲夜校的场景,听后学到了很多新的金融知识。"都匀市归兰水族乡52岁村民蒙荣秋参加"金融夜校"培训后说。今年3月以来,黔南农信社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四川部分贫困村开办"农民夜校",利用晚上、农闲的时间给老乡讲扶贫政策,教生产技术。夜校这个词儿,很久没听到了。这种在业余时间授课的学校,可是历史课本里的"高频词"。建党早期,革命者们在夜校的课堂上传播革命道理,唤起工农千百万;新中国成立后,夜校又成为扫除文盲的"主战场",在夜校里,很多群众学会了简单的认字、写字,告别了"睁眼瞎"。在如今的时间节点上,再办夜校,意义何在呢?  相似文献   

10.
秦涛  李唯睿 《当代贵州》2014,(28):49-49
正荔波联社的工作人员最近晚饭后都很忙,他们忙着深入农村,走进农户家中、下到田间耐心为农户解答各类金融相关问题。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荔波联社领导班子深入基层向群众收集意见和建议,得知大多数农民对金融知识了解很少,时常被一些基础金融问题困扰后,面向全县广大农村群众开办了"金融夜校"培训班。  相似文献   

11.
<正>抗日战争期间,有一支著名的抗日女兵队伍活跃在新余。1939年4月至1940年10月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她们在新余发动群众、宣传抗日、救死扶伤、鼓舞斗志、维护军纪,是抗日军队和群众的纽带。她们和新余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支队伍就是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战地之花"淞沪抗战之际,全国慰劳总会上海分会会长何香凝,为了支援淞沪抗战、慰劳抗战士兵、融洽军民关系,派秘书胡兰畦到上海基督教会女青年会夜校招募了10名女青年,  相似文献   

12.
蜀事     
正我省将实现"农民夜校"全覆盖近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农工委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全省所有贫困村夜校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启动建设,12月底前全面开班授课;非贫困村夜校在明年1月底前全面开班授课,实现"农民夜校"全覆盖。贫困村夜校要对贫困群众开展针对性强的脱贫培训,确保有条件的贫困户普遍掌握1至2项实用技能。我省通报表扬2011-2015年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和个人  相似文献   

13.
正到过李营的人都会疑惑:一个不具备任何优势的普通村庄为什么发展得这么好?探其原委,李营的美丽蝶变,离不开强大的组织动员力。——突出政治,形成强大引导力讲党性、重品行、顾大局,创出了李营的"政治名片"。村里开办两个夜校培训班,党员夜校每月一期,农民夜校每季一期,必有课程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员群众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  相似文献   

14.
信息扫描     
正华蓥市"扶贫夜校"让贫困户乐享"精神食粮"为切实引导贫困群众感恩奋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凝聚脱贫攻坚强大正能量。华蓥市在全市25个贫困村开办了"扶贫夜校",讲授产业发展技术,宣传教育引导贫困户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让贫困群众乐享"精神食粮"。截至目前,该市25个贫困村的"扶贫夜校"相继完成了挂牌及开班授课工作,共计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以来,荔波县将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确保贫困群众如期告别贫困、走向小康。种桑养蚕、发展食用菌,种植中药材、早熟蔬菜、精品水果,养牛养猪养鸡;县全媒体中心、发改局、人社局、城管局等多个县直部门"一把手"扎根村组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为群众谋发展想出路思脱贫……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黔西县发起"万名干部进万家"脱贫攻坚大决战攻势,组织6000余名县乡干部、5000余名村组干部,走进农家小院、田间地头,用真情做好群众服务员。覃文举就是这支攻坚队伍中的一员。覃文举是黔西县人社局的一名90后干部,2018年2月主动请缨,到铁石乡石丫口村担任第一书记。刚到石丫口村时,群众议论纷纷,不相信这个一身书生气的年轻人能给村子带来新变化。石丫口村山高坡陡,土地以坡耕  相似文献   

17.
<正>"这个片子很感人呢!""今天这课还讲得好!""咋老广播都响了耶"……这些话语都是赤水"农民夜校"开班以来群众的真实感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毛主席曾经指出:"思想这个阵地,你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为了提升群众素质,传递党的声音,培育社会正能量,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动  相似文献   

18.
正"伙计干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稳固了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基础,赢得社会赞誉和群众好评。"打伙计",是瑶族同胞之间的一种习俗,意指如果两个人合得来、谈得拢,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相互认可,就相约"打伙计",平时常走动、有事帮一帮,感情胜似亲兄弟。荔波县瑶山瑶族乡以民间传统的、群众易于接受的"打伙计"方式,让干部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结对子、交朋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肯定。  相似文献   

19.
在白雪皑皑的长白山天池脚下有一块"功德石",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在上面刻了一个名字——杨春明。他说,这个名字改变了103个穷苦娃儿的命运,给全镇4000人带来了希望。他要让这个名字像长白山一样名昭天下,像三江水一样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松江区不断拓展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和渠道,逐步构建了以"组团服务、民情诉求、结对帮扶、‘双千'关爱"为主要内容的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扎实深入、有序有效地做好服务群众各项工作。组团服务建立了"一联二访三解决"工作模式,实现了把矛盾和问题发现在最基层、化解在最基层,截止到目前,松江区的组团服务力量已经达到了16349人。全区共有1587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384名驻区单位党员直接参与到组团走访中,确保了群众诉求回应反馈的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