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华 《党史文汇》2011,(11):40-42
起义失败,改装赴美 1895年(光绪十一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国外,清政府悬赏通缉,并致电各驻外使节,缉拿孙中山。当时,为了躲避清政府的追捕,孙中山、陈少白等人流亡日本横滨。10月底,孙中山在侨商冯镜如、冯紫珊兄弟的帮助下,在当地建立了兴中会分会,冯镜如任会长。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粤语“日新”的谐音)。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农历十月初六日)。诞生在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在求学时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的一系列倒行逆施,使孙中山深受刺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孙中山深深感到,如果不改革中国的政治,中国就要完了。  相似文献   

3.
李秋 《党史纵横》2001,(9):7-10
31894年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前方连遭败绩,清朝反动头子慈禧太后却在北京斥巨资为自己庆寿,国人侧目.此战,最终导致清军水师一败涂地,清政府不得不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相似文献   

4.
1912年,孙中山指导筹办了国民党历史上的第一所大学——中国大学。这是一所非常著名的私立大学,孙中山的教育思想,在该校得以实践和反映。一、教育为立国之本孙中山创办中国大学是基于对教育与中国革命关系的认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  相似文献   

5.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兴中会,入会誓词中规定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正式宜战的中日战争结束。是日,清政府和日本签订割  相似文献   

6.
11、香港问题是怎么形成的?答:香港问题是当年英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之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关于结束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北京条约》,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1898年6月9日,英国乘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和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之机,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地专条》,“租借”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及附近200多个大小岛屿…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与容星桥容星桥(1865-1933),南屏人。1874年由清政府官派美国留学,毕业后曾参加南洋海军。1895年在香港加入兴中会,是最早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的兴中会会员之一;1900年参与创办兴中会机关报《中国日报》。广东独立后任交通司副司长。民国肇建后,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最高顾问。1933年病逝。在容星桥的大力支持下,1900年1月25日,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01,(2)
1901年 9月 7日清政府与英、法、美等 11国公使签订《辛丑条约》,中国赔款银 4.5亿两。 1902年 4月 27日蔡元培在上海创办中国教育会。 1903年邹容《革命军》出版,该书阐述革命主张,流传极广,逾百万册。 1904年 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 1905年 8月 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1906年冬孙中山、黄兴等在日本制定同盟会《革命方略》,备起义时用。 1907年 7月 13日秋瑾在绍兴起义,事泄被捕, 15日牺牲。 1908年 1月 13日中、英、德签订《津浦铁路借款合同》。 1909年“上海日报公会”成立。 1910年 11月 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同…  相似文献   

9.
伟大的孙中山先生为了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这些斗争虽然都失败了,但却引发了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而最后成为推翻反动腐朽的清政府封建统治催化剂的,是声势浩大的四川保路运动。  相似文献   

10.
历史选择了中国:2008年奥林匹克的圣火,将在华夏大地上燃烧。炎黄儿女终于圆了一个世纪的梦。 此刻,我们回眺身后,兀自竖立在遥远地平线上的,是一个东方巨人的身姿,那就是我们历尽沧桑、饱经忧患的祖国。肇始于1894年的奥运历史,竟然长久看不到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民族的身影。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在希腊雅典举行,国际奥委会通过法国驻华使馆向清政府发出了邀请,但刚刚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处于内忧外患中的清朝统治者,既无心思更无力量接受邀请。雅典赛场看台上的绅士和太太们也许会议论此事,提起中国…  相似文献   

11.
邓中夏简历     
《湘潮》1994,(6)
邓中夏简历1894年10月5日,生于湖南省宜章县太平里乡邓家湾村。1901年至1915年夏,先后就读本村私塾、樟桥小学、宜章县立高等小学、郴县联合中学。1915年秋,考入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1917年秋,考入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1918年春,在俄...  相似文献   

12.
1912年9月28日到10月1日,孙中山先生来青岛考察。这短短的几天不过是其革命生涯中的一朵浪花,但却是孙中山先生国家建设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谆谆教导后人为党、为官、为学之道,他重视实业救国、对外开放、文明教化的光辉思想,是他在青岛为国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3.
“中山”舰是我国近代海军史上的一艘著名军舰,在这艘军舰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如孙中山先生登舰避难、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以及抗战初期该舰被日军飞机炸沉等,人们知之颇多,但该舰为日本所造的历史却鲜为人知。 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中,清政府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军元气大伤。这一惨败不但惊动了国人,也惊动了统治阶级。光绪皇帝在  相似文献   

14.
广州设立“鲍公馆”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后,宣布同情和支持世界各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废除了沙俄与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孙中山对此十分赞赏,逐渐倾向于列宁领导的苏俄。1923年8月,孙中山派出以蒋介石为团长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学习,并寻求援助。  相似文献   

15.
尹虹 《党史纵横》2002,(12):36-37
安奉铁路(今沈丹铁路),原系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了从朝鲜调运物资、部队的迅捷,于1904年8月由日本临时军用铁道部运工修建的一条从丹东经由凤城、下马塘、本溪桥头至沈阳的单线简易轻便铁路。按约定,日俄战后本应拆除,可是日本依恃强权和武力,于1905年9月5日在美国与俄国签署和约(即《朴茨茅斯条约》),达成了私分中国的肮脏交易。根据该条约的规定,俄国擅自将在中国东北的部分权益转让给日本。1905年12月22日,日本又同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迫使清政府承允日本继续经营安奉铁路十五年。…  相似文献   

16.
共产国际、苏联与国民党的改组李颖在孙中山1922年8月至1924年1月改组国民党的过程中,共产国际、苏联起了重大作用,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一、共产国际、苏联确定孙中山为同盟者早在1920年6月,列宁在为共产国际二大草拟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孙自俭 《世纪桥》2009,(3):68-70
二十世纪初,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传播,资产阶级有投资铁路的意愿。同时政府借债官办铁路失权过多,引起国人的忧虑和政府的警惕,促使清政府改变其铁路政策。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鼓励和支持绅商投资铁路,各省绅商和爱国人士纷纷申请承办铁路,以开富源、保利权,中国出现了创设商办铁路公司的高潮。  相似文献   

18.
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东京,一个满脸悲愤的中国青年一步一步走向大森海湾岸边,他抬头望了一下湛蓝的天空,毅然纵身跳下大海。这位投海的青年名叫陈天华,是湖南新化人。他蹈海赴死,起因于日本颁布“取缔规则”,该规则禁止中国留学生从事革命活动。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革命风潮一日千里。日本是当时革命党人在海外的活动中心,他们在这里宣传鼓动,策划起义,搅得清政府不得安宁。为了清除这个革命策源地,清政府一再要求日本政府出面禁止。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令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程》。这个规程…  相似文献   

19.
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宋庆龄编者按:这里发表的《我家和孙中山先生的关系》一文,是宋庆龄在逝世前一个多月(大约是1981年4月底5月初)用英文写成的。文章介绍了孙中山先生早期的一些革命活动,以及作者和孙中山先生早年接触的一些情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宋...  相似文献   

20.
封面所刊照片,为宋庆龄、何香凝、向警予同国民党女党员代表1925年4月17日在孙中山故居前的合影。1925年3月12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不幸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强忍着巨大的悲痛,决心完成这位革命先驱者未竟的事业。在此期间,她在何香凝的陪同下,往来于南京、上海之间,一边积极参加孙中山的殡殓、移灵等活动,一边大力宣传孙中山的临终遗愿和三大革命政策。孙中山逝世后,由国民党员和共产党员组成的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在全市范围内及外省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悼念和宣传活动。3月22日,时任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部长助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