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食和石油一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安全,只有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各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美国权势集团从"取消世界粮食储备制度""农业商业化""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和"生物燃料革命",不断使用新技术以逐步控制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在粮食商品化和粮食政治化的相互作用下,现在已有不少国家因引进美国的现代农业技术、转基因种子和化学肥料,导致其农业逐渐形成对美国的严重依赖.2005年以来,跨国资本已侵蚀中国的粮油市场,中国粮食安全堪忧.  相似文献   

2.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全局性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次粮食战略的调整,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国的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的是波动式增长的趋势,这种增长与中央粮食战略的调整均有一定关系。国家粮食战略经过了20世纪50年代的从互助组到统购统销、60年代的进口粮食缓解粮食危机、70和80年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直至21世纪初期至今的从取消农业税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这样一个过程。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粮农种粮的相对收益较低的结构性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从国家层面加大投入资本和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多次聚焦"三农"问题,始终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这凸显了国家在协调粮食政策运转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中共中央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只有保住"安全口粮和放心粮",才能保证中国到21世纪中叶顺利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相似文献   

3.
世界粮食问题中的供给长期紧平衡、自然灾害肆虐、金融危机后遗症、金融炒作、粮能互动、国际粮食市场狭小且被垄断等现象已成为影响世界粮食安全的主要问题。未来国际粮价将长期在高位跌宕,严重威胁全球最饥饿人群的生存和发展。我国在世界粮食安全上贡献卓越,但也存在粮食增产困难、自然资源条件恶化、外资阴云笼罩及粮食储备与购销体系的缺陷等影响粮食安全的隐患。我国未来在应对粮食问题上应积极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全面审慎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判断一国粮食安全的实现程度,要基于对粮食安全的清晰认知。粮食安全问题易被简化为粮食总产量问题。上述概念相关但非同一命题。国际粮食安全认知维度及演进显示,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从横向看,它包含可供量、粮食获取、粮食利用(如营养安全)与稳定性四个维度;从纵向看,它包括宏观、中观与微观(如家庭获取能力)三个层面。一个完备的国家粮食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也应与这四个维度、三个层面相对应。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政策与监测主要强调国内供给总量安全,属于可供量维度与宏观层面的交集;其他维度则较为单薄,尤其是微观层面的粮食获取维度以及粮食利用维度下的营养安全。借鉴巴西跳出"粮食生产大国无粮食安全之虞"的认知窠臼、直面其粮食安全严峻态势、进而推行影响深远的"零饥饿"计划、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中国应加快构建一套比较全面的、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现状的粮食安全认知、监测及治理体系,即将粮食安全治理重心从宏观转入宏观、中观、微观并重,构建一套全面的粮食安全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建立跨部门的粮食安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粮食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和各具代表性的经济转轨国家,其粮食安全问题历来为两国政府和其他转轨国家所密切关注;作为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粮食安全状况也对东北亚地区其他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以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和安全线指标为基础,中国规定粮食自给率必须保持在95%以上,这是粮食安全的红线,但按这一标准仍时常有缺口。俄罗斯虽谷物自给率较高,但按粮食和食品安全的综合性标准衡量,其粮食和食品自给总水平一直低于90%,存在粮食安全的隐患和风险。  相似文献   

6.
孔志坚 《东南亚》2010,(4):46-50
粮食安全包括三个具体目标:生产安全、供给安全、消费安全。1988年9月,缅甸军政府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展农业,粮食生产成效显著。但由于受到国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贫困人口数目庞大等因素的制约,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其实施的经济制裁,缅甸的粮食供给、消费形势严峻,要实现真正的粮食安全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菲律宾粮食供给概况及其影响因素,认为菲律宾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尚未能够确保该国的粮食安全,谷物的进口依存度仍较高;影响菲律宾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土地等资源性投入以及肥料等现代生产因素,农用机械对粮食生产的作用并不明显;自然灾害对菲律宾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粮食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发粮食危机的因素很多,但是全球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土地质量退化是最直接的因素,近年出现的海外屯田热潮就是其鲜明的例证。本文从土地资源的角度,论证了中拉农业合作不宜采取海外屯田的方式,而是要通过建立大型跨国农业投资贸易公司,在拉美建立农业生产基地,控制相关农产品的国际物流,从而增强我国在重要农产品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9.
试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日本农业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农业政策从最初的以价格政策结合边境的措施到20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都一贯重视境内粮食自给、农业的发展和生产者的收入稳定.其此后的改革也强化了农业环境欠佳地区的农业政策,并导入了直接支付政策.WTO新一轮谈判中欧盟意图通过农业改革实现直接支付政策向绿箱政策的转换.日本在多边谈判中主张联合欧盟,国内农业改革也着力构建以"山间地区农业直接支付"和"跨品目农业经营安定对策"为主的直接支付体系,但农业政策重点仍然放在结构调整上.因此,要实现日本提高粮食自给率这一最重要目标仍须结合针对单一农产品的支付政策.同时,日本今后有必要加强同东亚地区国家的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10.
全球粮价上涨既有短期因素也有长期因素.短期因素有,全球变暖引起的干旱、暴雨等恶劣天气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油价高企使得大量粮食作物被用于生产生物燃料,美元疲软导致大量投机资金进入大宗商品期货市场从而提高了粮价,等等.从长期因素看,粮价飙升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各国在农业投入和农业贸易政策方面所累积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农业补贴角度阐述发达国家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并在研究拉美粮食贸易现状的基础上试图说明拉美国家构筑粮食安全战略的途径.拉美粮食部门所处的劣势是,国内支持不足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发达国家凭借高额补贴向国际市场"倾销"农产品.为扭转上述趋势,拉美国家一方面要在农业补贴由价格补贴向收入支持转变过程中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并为小农户构筑安全网,另一方面要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前提下争取充足的政策空间和灵活性并在未来的多边谈判中采取集体行动以纠正全球农业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系统性不平衡.  相似文献   

11.
粮价大幅上涨给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在这次粮食危机中受到巨大冲击.居民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引发了社会动荡.引发本轮粮食危机的原因除灾害性气候之外,还出现一些新因素,将对长期粮食安全构成挑战.严重的粮食短缺状况,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安全问题,再次警示认真改变非洲农业落后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长缓慢,需求不断增长,粮食危机席卷全球,如何保证粮食供应安全已成为东南亚国家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此,东南亚各国纷纷实施粮食新政,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供给与粮食安全。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促进中国与东盟强化在粮食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国家作用的变化 一、国家在各部门作用的变化 1.农业 1971年的旱灾以及那种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最大大米进口国的大米进口日益增长,充分说明了以下道理:粮食供应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有必要实行政府干预,以便对投入物和粮食增产计划进行补贴。因此,印度尼西亚农业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推动大米的自给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底以来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在持续的疫情防控背景下,全球粮食市场一度出现异常波动,并给社会各界带来世界粮食安全的隐忧。对于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和粮食出口国来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续扩散将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印度粮食安全,尤其是疫情的交通封锁性防控措施对印度粮食生产与贸易流通带来不利影响,导致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及其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进而强化了印度粮食安全危机的悲观预期,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全球粮食供求紧张和粮食市场波动升级风险,甚至引发全球粮食市场安全危机。印度作为第一大米出口国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其特殊的国情使得新冠疫情持续冲击下的粮食安全严峻形势更加值得关注。本文认为印度须保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保障粮食供求大体平衡;打通粮食流通消费渠道,提高人均粮食供应能力;保障足够粮食储备,并争取国际粮食资源应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测预警,提高粮食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应对新冠疫情对粮食安全带来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处于工业化的起步和经济增长阶段,但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依旧没有改变,因此,利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最大化发挥农业的基础作用、增加粮食产量成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而已经逐渐得到当今各国普遍认同的可持续农业理念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文认为巴西卢拉政府时期的粮食收购计划(PAA)在改善农业生产结构、保障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保障农民收入等方面成为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益尝试,值得包括拉关地区在内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相似文献   

16.
构建丝路粮食通道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枢纽部位,具有从内陆贯通亚欧大陆的地缘区位优势。耕地资源是中亚最具优势、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使中亚具备打造出世界级粮仓的天然禀赋。在中亚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哈萨克斯坦具备发挥这两种优势的潜力。以哈萨克斯坦为切入点,拓展中哈农业深度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共建丝路粮食通道,对缓解世界粮食危机、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WTO多哈回合农业谈判近况及日本立场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哈回合2008年7月部长级会议最终谈判失败,主要分歧仍然在农业领域.美国和欧盟等发达成员虽然在国内农业补贴削减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但在特殊保障机制等问题上依然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开放进一步施加压力.谈判中,日本在敏感产品比例等问题上被迫让步,但这也是日本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欲进一步强化在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结果.谈判破裂虽然延缓了日本农业进一步开放的时间,但日本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特点将在"多边"和"双边"两方面影响日本的农业政策.  相似文献   

18.
2006~2008年国际大宗粮食价格快速上涨最终酿成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期间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更增添了其复杂性.文章主要从供需失衡、投机活动、生物能源开发、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受到制约、市场垄断结构等方面分析危机发生的原因,同时阐述危机对拉美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社会骚乱和政局动荡、通货膨胀攀升、赤贫人口增加、国际收支恶化,等等.拉美国家采取的紧急救助、价格控制等措施只在短期内缓解了危机程度,但并未真正解决粮食危机.对拉美国家而言,过去30多年贸易和农业发展中的政策偏差才是造成这种"富饶中的匮乏"现象的根源.因此,拉美国家应建立长期的农业发展战略,并通过集体行动纠正全球农业生产与贸易之间的系统性不平衡.  相似文献   

19.
加强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与韩国和日本在经济合作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缘和资源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加强山东与日韩经济合作的路径应是在有效弥合双方差异的同时加大克服自身缺陷的力度,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加大研发投入;加大农业科技开发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构建区域一体化新机制;着力发展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相似文献   

20.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其影响力对于2007年以来全球粮价迅速上涨关系重大.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利用双层次博弈的分析框架,探讨美国政府与国内粮食寡头及国际上欠发达国家间的深层次博弈关系,指出正是因为美国政府和粮食寡头在美国国内存在着协调博弈,在集体利益一致的情况下,双方选择相互合作,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渗透,损害他国的粮食安全体系;而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美国政府利用其雄厚的财政实力,用粮食补贴政策与欠发达国家进行博弈,从而有利于与其合作的粮食寡头在不发达国家经济垄断地位的确立,同时粮食寡头又为美国政府的经济和政治扩张发挥了急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