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盟对华政策的调整体现出越来越多的"对抗性"思维,联合美日,利用西方国家的整体优势,在市场准入、产能过剩、技术转让等议题上对中国施压,并且积极介入亚太安全事务,试图制衡中国。这加剧了中欧关系中的"失衡"状态:中国与欧盟成员国的双边关系要好于和欧盟的总体关系。这一方面是因为欧盟对国际格局的看法发生了改变,面对中国的崛起变得不再自信;另一方面在于一些欧盟成员国在对华关系上滥用欧盟体制的优势,总是试图在中国和欧盟机构之间左右逢源。  相似文献   

2.
英国"脱欧"是否会对欧盟安全与防务造成影响,对此一直存在争论。在欧盟现行的安全框架下,英国虽然仍参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卫政策,但其并不想依靠欧盟来提供安全保障。英国在"脱欧"后将会面临整体参与者、联合伙伴、分离观察员三种模式的战略选择。而欧盟由于受到不断变化的内部、外部安全环境影响,在英国"脱欧"后,将会更加注重内部军事力量和"战略自主权"的建设。英国与欧盟在"脱欧"协议上关于边界等问题的分歧为欧洲地区安全格局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在英国"脱欧"后,欧盟安全与防务的建设由于缺乏英国的参与,将会变得更加困难,欧盟想要建立完备的军事指挥和保障体系,实现欧盟军事力量的"战略自主"还需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欧盟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英国学派"地区国际社会研究的话语中,欧盟被视为地区概念,具有国际社会属性,遵从地区国际社会的一般逻辑,即欧盟地区的国家行为体和非国家行为体共享与全球层次和其他地区层次国际社会不同的国际社会要素。"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为认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供了一种独特理论视角。它将欧盟国际社会分为欧盟国家间社会和欧盟世界社会(或跨国社会)两个维度,并将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国际社会两个维度的形成和扩展联系起来。尽管如此,"英国学派"的欧盟国际社会研究表明,其地区研究仍需在理论建设、议题选择和理论应用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欧在交通设施联通、金融合作以及贸易往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文献研究、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从经贸合作视角而言,欧盟对"一带一路"创造的合作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区域范围和执行计划、中欧投资的互惠性以及相关项目遵守欧盟原则等问题十分关注,但对"一带一路"认识还存在不少偏误。中国需加强对"一带一路"建设互利共赢理念的外宣,加快与欧盟投资协定谈判进程,充分了解欧盟及其成员国政策法规,以应对和化解欧盟认识偏误可能对"一带一路"建设形成的不利影响;通过与欧盟层面更紧密的政策沟通以及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探索等措施,深化与欧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经贸合作,更好发挥中欧双方在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1990年以来,欧盟产业政策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90—2000年的理念奠定阶段、2000—2009年的体系完善阶段和2010年至今的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阶段。欧盟2020年3月推出的"欧盟新产业战略"并不是又一次彻底的政策调整,而是2010年政策调整过程的延续和加速。事实上,2010年"欧洲2020战略"的出台便已揭开了欧盟产业政策调整的序幕,它在坚持竞争性的前提下,加大选择性干预的部门产业政策,并更具保护色彩,同时转向绿色化和数字化,将经济目标和社会、生态目标并重。"欧盟新产业战略"只是将加强产业保护以及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提升到了追求欧盟战略自主的高度。欧盟产业政策的调整为中欧建立和加强绿色与数字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了契机,但中欧之间的合作也因为欧盟加强关键产业保护以及绿色和数字领域的标准及规则的制定,包括欧美之间的协调而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张迎红 《国际展望》2012,(6):121-134,146
本文主要论述了欧盟创新政策的主要发展阶段及模式特征,并阐述了欧盟创新经济的理论背景,分析了近十年来欧盟在创新经济方面的不足,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根据《欧洲2020战略》及其行动计划《创新型联盟》,欧盟未来的创新政策将更加突出区域性和整体性理念,使创新经济成为欧盟未来"巧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主动进行了理论上和组织上的调整,社会党所代表的左翼力量又重新站稳了脚跟并继续发展.当前社会民主主义在欧洲主要关心的事项和政策主张包括:推进以欧洲制宪为核心的机制改革;通过欧盟扩大建立包括东欧国家在内的大欧盟;维护和改革欧洲社会和经济模式等.社会民主主义的欧洲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加强欧盟建设,提高欧盟机构在欧洲的地位以扭转市场化的倾向,建立"新的社会化欧洲";提高欧盟在国际的地位以抗衡新自由主义,促进全球社会民主治理.然而,由于近年欧盟宪法批准进程中的失败,社会党在欧盟和欧盟各成员国政治地位的下降以及"第三条道路"遇到的困境,社会民主主义欧洲政策的实现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欧盟东扩和中东欧国家入盟,无疑是双赢的大事.但欧盟推行的是"争取加限制"的政策,侧重于使中东欧国家成为其产品倾销地,而不是使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其竞争对手.欧盟在"欢迎"的同时,提出了苛刻的入盟条件.  相似文献   

9.
2016年6月,欧盟对外行动署发布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的全球战略》,其中提出了"战略自主"的愿景。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是欧盟提出这一愿景的背景。但是,由于欧盟长期以来在安全防务方面一直处于对美国的战略依赖之中,因此,在追求和实现战略自主上动力和能力不足。防务自主是战略自主的前提,建设可信的防务能力是欧盟谋求战略自主的必要条件。对于欧盟这样的超国家组织来说,防务能力的建设显然依赖成员国之间高效率、高质量的防务合作。通过对欧盟防务合作的具体措施和重点项目的分析,可以发现欧盟防务合作能够有针对性地弥补其目前防务能力的缺陷和短板,并促使其防务能力得以提升。但欧盟战略自主依然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制约,内部制约来自欧盟内部的制度因素,即欧盟如何通过一体化的深化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欧盟的战略";外部制约来自欧盟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态势,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对欧盟战略自主的牵制。这些制约因素使得欧盟战略自主的前景并不明朗,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目前的确是欧盟实现战略自主的最好时机。对中国而言,欧盟实现战略自主利大于弊,中欧双方在促进欧盟战略自主、塑造国际多边秩序方面有合作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在遵循"制度平衡"和"辅助性原则"的基础上,欧盟将超国家治理权力分别赋予欧盟委员会、欧洲议会、欧洲法院等超国家机构,并在不同的政策领域侧重于不同的治理模式。在这种超国家制度安排下,欧盟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制宪、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等高政治领域的一体化成果有限,欧盟超国家制度安排的"政治合法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借来的"合法性、"输出的"合法性、"输入的"合法性三个角度对目前欧盟超国家制度安排所达成的政治合法性进行具体评析,指出欧盟政治合法性的三种来源是一种相互依赖与制约的关系,因而其制度建设始终在政府间主义与超国家主义之间徘徊,难以摆脱三种合法性来源此消彼长的循环。但也应看到,通过构建欧盟政治精英与欧洲民众之间沟通和对话的媒介,拓展"欧洲公众空间",培育民众的"欧洲认同",可以促进欧盟超国家制度的政治合法性,而且许多相关政策措施正在筹划或落实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