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到密云做县委书记三年来,经常打交道的是农村干部和农民,研究处理的大多是形形色色的农村工作和农民问题。在这并不太长的实践中,我对农村工作面临的发展和稳定两大主题有着深切感受。发展和稳定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只有很好解决了发展问题,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走向富裕,才可能真正实现稳定。同时也只有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那么,抓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在哪里?总结工作实践和研究探索的体会,我觉得在于切实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快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阿克苏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艰难的爬坡阶段,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国内外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新发展农村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阿克苏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完善和规范,以进一步发挥在农民增收中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农村工业化到城乡统筹发展:浙江农村改革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工业化起步的浙江农村改革,促进了农村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前30年的改革给予了农民自由发展的权力,今后浙江省将重点围绕农民的平等发展、全面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李炳炎 《学习论坛》2010,26(3):26-30
从30多年的改革实践来看,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改革与发展,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农村。有效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关键是抓住所有制问题,就是要在农村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大力重建已被严重削弱的集体经济,进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彻底改变以个体农户为生产单位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格局,走发展集体经济,尊重和保护农民的主人翁地位和权益,实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5.
创建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促进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大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只有农村经济大发展,才能实现农民增收目标,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要启示是通过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进入后改革时代,安徽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持续维护农民积极性前提下寻求产业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实现安徽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鸿雪 《新长征》2009,(12):52-53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强。我围观实社会中的很多问题部与贫富差距、城乡矛盾有直接关系,而这些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就是“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我省农村发生巨大变化,农产品由短缺到相对过剩,农民由解决温饱到走向小康,农村由城乡分离转向融合一体化,这标志着农业与农村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然而,到90年代后期,随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开始转入新阶段,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和农村经济持续增长难等“三难”问题日显突出。化解“三难”问题,成为新阶段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0.
陈锡文 《求是》2013,(2):38-40
一、把握新的阶段性特征,加强建设现代农业的紧迫感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成就显著。粮食连续9年增产,农民连续9年较快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新农合、低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这10年是我国农业发展最  相似文献   

11.
余留芬 《当代贵州》2012,(35):24-24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党代表,我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是一个我们农民能听懂、能理解的好报告,听后觉得很温暖、很贴心。贵州农村近年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源于党对农村、农民的关心,源于党的好政策。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有信心、有勇气、有激情做好农村工作,让岩博村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这些重要论断,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仅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而且是推动农民有效进人市场的关键,同时也是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因此,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现行体制下,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对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问题的认识,深人开展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从而使我们的思想认识自觉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把党中央的要求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准确把握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切实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实施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战略张治安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基本达到小康生活水平的要求,我省根据自身的实际,提出了提前三年到1997年基本实现小康的目标。实现小康的重点是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也就很难有全省人民的小康。而农村实现小康的核心是农民人均...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虽然要突出一个新字,但决不是标新立异。我不赞成“要想富裕农民,必先消灭农民”的观点,中国几亿农民怎么去“消灭”,消灭了农民谁来从事农业;我不赞成仅仅以外出务工人数多少作为政绩津津乐道,精壮和知识劳动力都出去了,谁来建设新农村;我不赞成资金的平均使力,毛毛雨打湿不了农村这片广阔天地;我不赞成农民涌进城市,人为造成地广人稀。农民要富裕、农业要强大、农村要繁荣,农村经济要实现第二次飞跃,“必须彻底扭转农业发展传统的路径依赖,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理念与发展方式的根本变局”。  相似文献   

15.
开幕式上花团锦簇,春意盎然;讨论会上气氛热烈,掌声如潮;专家报告主题鲜明,引发思考;与会人员心潮澎湃,神情激荡……2011年12月29日至30日,由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原农村发展论坛暨“农业现代化与‘三化’协调发展”研讨会,在许昌市许昌学院隆重召开,学者、官员、农民汇聚一堂,共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6.
王孝东 《前线》2013,(2):19-2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一论断,对于全市解决“三农”问题,率先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虎军 《共产党人》2004,(11):30-30,35
固原仍属贫困落后地区,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进一步分析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适应新形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及时探索发展思路和对策,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固原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状 固原市长期以来是一个贫困落后地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粮、经、饲比例逐步趋于合理,经济作物面积不断扩大。草畜产业有了新突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3%,全市农村在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目标后开始由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生活迈进。  相似文献   

18.
新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农民增收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粮食、棉花、现代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四大产业基地,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依靠科技促进农业生产规范化、产品质量标准化、经营方式产业化和劳动者素质知识化、专业化。通过实现农业生产四化标准,达到提升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产业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人口城镇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进程中,加强农村社区教育对于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应结合我国农村的发展实际,努力探索适应城镇化要求的农村社区教育的发展途径,为“新农民”进入城市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袁周 《当代贵州》2008,(7):27-27
贵阳市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培育扶持创业型企业,巩固提升带动型企业,积极引导发展扩张型企业。改革开放以来,脱胎于农业、根植于农村的贵州乡镇企业,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逐步壮大起来。30年来,贵州乡镇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成为农民客现小康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