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艳 《当代贵州》2013,(27):46-47
铜仁市委、市政府形成了对计生家庭的奖励、保障、救助、优惠"四项制度",今年2月又出台了《关于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率先小康"工程的意见》,对计生家庭率先实现小康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为使铜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铜仁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有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作为人口计生部门,则需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带领和帮助计生家庭率先步入小康社会,为共同实现铜仁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政策顾问     
《党的建设》2012,(1):57-57
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今年起提高 财政部、人口计生委日前下发通知,决定自2012年1月1日起,调整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着家庭保障功能弱化、土地无法保障家庭养老、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低、养老保障覆盖面小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构建和完善,必须确定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对策,更好地发挥家庭养老保障的功能,继续发挥土地养老保障的作用,明确政府职责、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板桥霜 《廉政瞭望》2014,(18):54-55
9月2日,赵白鸽卸任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伴随而来的,是网络上汹涌的评论。从事多年计生工作的赵自鸽有很重的家庭观念,曾在记者发布会上笑称,“在我这个年纪的老太太,都应该回家抱孙子了。”多次批评红会和赵白鸽的媒体人周筱赘则说了这样一段话:“赵白鸽还是体制内想做一点事的人。只是红会体制内阻碍改革的力量实在太强大,赵白鸽也无能为力,甚至只能与他们合流。”  相似文献   

5.
人所生活、生存的基础环境是家庭,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会的细胞。从微观层面上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就是构建和谐家庭。因此,必须关注家庭的建设与和谐发展,家庭的建设与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9,(9):65-65
山西省明确四类家庭和人员为住房保障对象:廉租住房保障对象——具有当地城镇非农业户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家庭;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具有当地城镇非农业户口,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低于当地上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当地上年度人均住房平均面积60%的家庭;棚户区改造对象——居住在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基础设施不配套、交通不畅、消防隐患大、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人》2010,(9):11-11
近年来,银川市在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残疾人住房保障问题的解决。截至今年一季度,银川市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累计达8866户,其中涉及残疾人家庭629户,占总保障户的7.1%。据介绍,银川市在实物配租过程中,对需监护的智障或精神残疾家庭主动与其监护人制定廉租住房监护协议予以保障。对无监护人的孤寡残疾人,  相似文献   

8.
袁立超  王三秀 《探索》2023,(4):138-150
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家庭的主体性福利参与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家庭自我福利发展的功能存在弱化趋势,亟待功能上的增进。创新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成为实现家庭有效增能的重要选择。家庭福利治理能力具有一般治理能力的共性,同时也具有特定的意涵、价值与特性。从能力体系的构成来看,家庭增能下的政府福利治理能力包括福利新价值嵌入能力、精细规则的建构实践能力、家庭风险的协同化解能力、家庭潜能激活与运用能力、福利提供形式的创新能力等。基于客观需求,塑造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能力需要借鉴已有理论和实践经验,并从价值支持、策略选择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系统进行。其中,价值支持能够为政府的家庭福利治理能力体系塑造提供有效的观念基础和目标指引;策略选择注重从福利过程、形态、治理角色等方面塑造家庭福利治理能力体系;制度保障则可以从专门的立法制度和契约化福利制度方面维护福利治理体系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9.
一个项目安置3000多名移民就业,意味着3000多个移民家庭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张晖 《兵团党校学报》2007,108(5):21-23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中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重大社会问题。如何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农八师石河子市采用多种形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实例出发,分析了目前住房保障体制中存在的住房保障手段单一、住房保障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缺乏稳定的资金渠道、住房档案和收入信息系统不健全、退出机制操作难以实现、住房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广等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沈洁 《前线》2013,(2):44-45
全国妇联所做的《中国和谐家庭建设与对策研究》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家庭建设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家庭结构、功能变化而导致的种种不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和谐家庭建设的深入开展,对于营造和谐稳定、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是十分不利的。因此,  相似文献   

12.
《当代党员》2011,(5):F0002-F0002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一个家庭,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依靠共同经营。这种经营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更多的还足强调精神上的;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等等。  相似文献   

13.
当下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社会压力激增问题已日益突出,提升心理适应能力成为对抗压力的有效方式。基于原生家庭视角对影响广西大学生心理适应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主要因素提出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其中一方面要从原生家庭着手,改善家庭关系,完善家庭功能;另一方面要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着手,引导其矫正消极认知,构建理性思维,继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国家未来做好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5,(6)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但在人口与社会的双重变迁中,家庭发展能力被削弱,家庭在生产、生活方面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常常因此陷入困境。从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理论来看,家庭发展的困境不仅是由于收入贫困,更多是机会与权利的缺失所导致的可行能力贫困,而家庭可行能力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工具性自由的缺失。因此,要解决家庭发展问题,应以扩展可行能力为导向,构建家庭导向的公共政策体系,保障家庭发展的工具性自由,消除家庭获取资源、机会方面的障碍,实现家庭的实质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志文 《世纪桥》2012,(11):153-154
中国社会目前的老年养老已呈现出性别差异特征,农村老年女性晚年生活艰难,她们既是家庭经济劳动和情感的支持者,同时也是需在晚年生活中得到家庭成员和社会在经济、物质、情感方面支持的受照顾者。本文对朔州市农村老年女性在个人、家庭、社会等三个方面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虽然国家和社会在农村养老问题上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是家庭养老依然占据老人养老的主要地位,只有国家和社会继续加大农村养老保障工作,坚持家庭养老的主体地位,正确发挥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间的能动性,才能提高和改善朔州农村老年女性的养老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发现,农村非独生家庭通过“半招半嫁”实现了双系转型,家庭权力结构从单系侧重的代际整合型变为儿女平权后的双系分散型。不同于独生子女家庭双系转型被女方家庭的养老与继嗣需求推动,非独生家庭的双系转型是由婚姻压力下的男方家庭与自由婚恋风险下的青年女性推动完成的。其中,儿女平权机制回应了青年女性的需求,性别平等机制保护了青年男性的婚姻机会,家庭发展机制保障了小家庭的婚后生活。尽管这一转型是桂北农村的地方性产物,但却有着重要的经验意义:它挑战了传统的父权体系,实践了儿女平权与性别平等,形塑了地方性的婚姻保护机制,同时呈现出农民家庭转型的准核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潘燕在2010年第23期的《瞭望》上介绍:何谓中产阶层?香港科技大学经济系教授雷鼎鸣认为,应以收入为主要标准,同时辅之以教育程度、职业和住房。依据这一较为宽泛的标准,雷鼎鸣认为香港的中产家庭至少占全港家庭的50%以上。其中,现家庭月收入在1.75万以上、受过高等教育、有自住房的香港家庭,当属香港中产金字塔的底部。在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吕大乐看来,  相似文献   

18.
以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求实》2013,(6)
家庭农场是我国未来重点培育的农业经营主体。根据家庭农场的内涵并以江西水稻种植为例进行分析,家庭农场的土地适度规模为70-150亩。要达到这样的适度规模,存在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工看重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农村人力资源匮乏、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低等制约因素。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好农民承包权流转服务、提高财政补贴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等措施将有效促进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政策和福利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支持政策已由补充性政策逐渐发展为基础性政策,家庭视角的经济社会政策在整个公共体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十四五”时期,对“一老一小”的支持政策逐步成为家庭支持政策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构建积极、能动、包容的全方位政策体系,纾解家庭养老之忧、育儿之难,增强家庭发展能力,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急剧变化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家庭结构、规模、功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本文从保障家庭经济安全,支持家庭照顾能力,分担家庭照顾责任,以及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等角度出发重构了我国的家庭福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