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思奇,一个奇怪的名字,不少人还以为是个外国人,原来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写过一本书,名叫《大众哲学》,于1936年1月出版。这本“把哲学还给民众”的通俗化哲学著作.不到5个月就连续出了4版.十多年一直成为该出版社的畅销书,创下了连出32版的奇迹。蒋介石骂他的《大众哲学》害死人,还操着浙江奉化口音说:“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2.
艾思奇,一个奇怪的名字,不少人还以为是个外国人,原来他就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他写过一本书,名叫《大众哲学》,于1936年1月出版。这本把哲学还给民众的通俗化哲学著作,不到5个月就连续出了4版,十多年一直成为该出版社的畅销书,创下了连出32版的奇迹。蒋介石骂他的《大众哲学》害死人,还操着浙江奉化口音说:一本《大众哲学》,冲垮了三民主义的思想防线。  相似文献   

3.
1971年底,蒋介石决定将儿子蒋经国接班之事列入议事日程。蒋介石首先召见了总政战部副主任王升上将,告诉他说,这段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要求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还有千余名“国大代表”联名上书(实质上是蒋介石策划的)。他还指示王升去找台湾省议会议长谢东闵写一封举荐信给党中央,使大家都感到蒋经国当“院长”是人心所向。王升找人以谢东闵的名义草拟了一封举荐信,谢让他的秘书抄了一遍,盖上自己的印章。  相似文献   

4.
1971年底,蒋介石决定将儿子蒋经国接班之事列入议事日程。蒋介石首先召见了总政战部副主任王升上将,告诉他说,这段时间,社会各界纷纷要求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长,还有千余名国大代表联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的自辩──国民党为什么会败在共产党手下?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与蒋经国》一书,是根据美国学者易劳逸所著的《毁灭的种子》一书翻译而成的。此书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和调查局档案所藏的大量国民党自已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写成,对我们研...  相似文献   

6.
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不久,1949年12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原台湾“总督府”树起了一杆青天白日旗,挂出“总统府”的牌子。12月31日,蒋氏父子垂钓日月谭。望着头发斑白的父亲,蒋经国悲从心起:63岁的蒋介石似乎又老了10岁。华盛顿的白宫和五角大楼数度集会,“会诊”蒋介石是否有救。会议分成几派,最后杜鲁门总统支持国务卿艾奇逊的观点:蒋是扶不起的“阿斗”,败给共产党是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即使美国介入亦无济于  相似文献   

7.
钟厚涛 《世纪风采》2014,(12):28-33
前台湾地区领导人蒋经国一生命运多变,25岁时就加入共产党;“四·一二”事变后,还曾上台声讨其父蒋介石,并发表声明,表示与蒋介石断绝父子关系。但后来时事际遇,蒋经国却又在蒋介石精心培养下,逐步登上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宝座。  相似文献   

8.
1938年7月三青团成立时,自苏联回国不久的蒋经国正在江西任职。1939年7月蒋经国担任三青团江西支团部筹备处主任,负责筹建江西支团。在随后的六年中,蒋经国以赣南为立足点,积极筹建、发展、经营三青团江西支团,为其以后的仕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947年党团合并时,蒋经国已经崛起,逐步形成了“新太子系”。从溪口到江西蒋经国回国后,蒋介石一边令其在溪口雪窦寺补课,研读《曾文正公家书》、《王阳明全集》和《孙文学说》等,一边思虑如何让他出来锻炼锻炼,长长才干,以便日后担当重任。嗅觉特别灵敏的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抓住了这一既能讨…  相似文献   

9.
工作调动,坏事变好事 1944年春,蒋介石召见历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少将参议兼顾问事务处处长、立法院立委、陆军大学教授的屈武。蒋介石说:“今天找你来,要告诉你,我已决定派你到陕西去担任建设厅长。”屈武不愿意离开重庆,蒋介石声色俱厉地说:“这是命令!”无奈。屈武找挚友蒋经国。蒋经国说:“老兄,不行啦!有人在委座面前告发了你,说你同共产党暗地勾结,并与苏  相似文献   

10.
1937年7月,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疯狂侵略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抗战宣言》,至此,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蒋经国毅然从苏联回国参加抗战。1939年春,他临危受命,  相似文献   

11.
艾思奇,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革命家,被称为“人民的哲学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以一本《大众哲学》影响了大批青年投身革命、奔赴延安。1937年,他从上海来到延安。在欢迎会上,毛泽东亲切地说:“噢!搞《大众哲学》的艾思奇来了,你好呀!思奇同志,你的《大众哲学》我读过好几遍了。”  相似文献   

12.
1926年,邓小平与蒋经国同在苏联中山大学求学。那时,邓小平是蒋经国所在共青团小组的组长。 1975年,蒋介石死后,蒋经国于1978年3月11日被选为“总统”。对岸,老同学邓小平历经三次“沉浮”后,开始主政大陆。  相似文献   

13.
光阴似箭,流年似水。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世纪60年代末的时候.蒋介石已经是人老体衰.力不从心。晚年的他自然而然会对栽培未来事业“掌门人”多有考虑。为了能够让儿子蒋经国在自己身后牢靠地接班,蒋介石让时任行政院副院长的蒋经国频繁出国访问.一是为了台湾的外交活动.二来也为他树立在国际上的形象。可谓考虑周全.用心良苦。然而。“福兮祸兮”.这也造成了蒋经国在出国外交中的两次意外遇劫,险遭不测。  相似文献   

14.
肖丽 《党史纵横》2001,(3):11-11
《大众哲学》是艾思奇同志在 30年代为通俗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作的。   1934年 11月至 1935年 10月首先在上海出版的《读书生活》杂志第一、二卷连载,题为《哲学讲话》; 1936年印行第 4版时改为《大众哲学》。由于《大众哲学》的通俗易懂,打破了普通哲学艰深玄妙的神秘感,不必使大众读者花费很大的气力就可以接受,很受读者欢迎。到 1938年 2月就印行了 10版;至 1948年 12月时,已经印行了 32版。   《大众哲学》分为绪论,唯心论,二元论和唯物论,辩证法唯物论的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几个范畴五章。作…  相似文献   

15.
肖如平 《世纪风采》2010,(12):35-38
国民革命时期,苏俄顾问鲍罗廷曾特别推荐一批国民党要人的子女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其中,包括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廖仲恺之子廖承志、邵力子公子邵志刚、李宗仁内弟魏允成、张发奎之弟张发明、邓演达之弟邓明秋、于右任女婿屈武、冯玉祥长子冯洪国等。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大部分国民党要人的子女都顺利回国。然而,蒋经国却一直滞留在苏联,直至1937年,才返回国内。  相似文献   

16.
20年代中前期,中国军阀割据,苏联支持其中的两支武装力量:一是“西北王”冯玉祥,二是南方国民党的孙中山、蒋介石。就实力而言,孙、蒋远不如冯。因此,他们一方面拉拢冯玉祥,一方面创办黄埔军校。1925年,冯玉祥加入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在这个大背景下,苏联接纳国民党要员的子女去莫斯科孙逸仙大学留学。1925年10月,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冯玉祥之女冯弗能等20人从海参成坐火车进入莫斯科。当年,蒋经国16岁,冯弗能15岁。那时时尚早婚。1926年,蒋经国、冯弗能喜结连理。苏共以蒋介石为友,认为他实行三民主义之后必将在中国…  相似文献   

17.
艾思奇,一个奇怪的名字,不少人还以为他是个外国人,原来他是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许多人为了破译他名字的含义曾经苦思冥想。他写过一本书,书名叫《大众哲学》,于1936年1月出版,不到5个月就连续出了四版,10多年中创下了连续出32版的奇迹。这本被称作“把哲学还给民众“的哲学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启迪了广大青年的思想,鼓舞着许多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蒋介石骂他的《大众哲学》害死人!曾对国民党主管宣传工作的陈立夫说:共产党能写出《大众哲学》,我们国民党怎么就写不出来?毛泽东多次认真阅读该书,还特地给他在苏联留学的儿子毛岸英寄过一本,让他好好认真阅读这本书。毛泽东一直把他视为可以交谈哲学、深入交换对各种问题看法的密友。毛泽东对他有极高的评价.“老艾同志不是天下第一好人也是第二好人。“今年3月2日是艾思奇诞辰100周年,让我们揭开他神秘的面纱,还原出一个真实的艾思奇。  相似文献   

18.
李宗仁归国前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影响日益扩大,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1965年9月下旬,蒋介石派“国防部长”蒋经国访美,提出派兵到越南参战,遭到美方断然拒绝;1966年7月,美国国务卿腊斯克访问台湾答记者说:“我们承认中华民国政府……”,“唯一”两字不见了;1967年3月,大陆“文革”如火如荼,蒋经国对美国某杂志记者说“挥师北伐,必成必胜”,可该杂志却以《中国神话》为题,发表了一篇具有讽刺意味的社论;1968年2月,曾带头反共亲蒋的尼克松发表总统竞选演说,说“在今后8年中,中国问题一定要解决”。  相似文献   

19.
好人艾思奇     
前年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去云南搞调研,来到边城腾冲,发现这里的文化积淀很深,出了不少文化名人,离我们最近的一位是哲学家艾思奇。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艾思奇在上海一家刊物上发表的“哲学讲话”,成为哲学大众化的开始。他写的《大众哲学》影响了几代人。他用身边的事,通俗地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道理,使很多普通百姓也走进哲学,走出愚昧。战败的蒋介石曾经指责他的部属:为什么共产党就能写出《大众哲学》,你们写不出来!胜利的毛泽东则称赞艾思奇不是天下第一个好人,也是第二个好人。原因是他的书能顶十万兵。腾冲和顺乡水碓村,山清水秀之…  相似文献   

20.
《大众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典范之作,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通俗化的成功范例,成为革命进步人士的指路明灯,有力地批判和反击了国民党的欺骗宣传和文化专制。《大众哲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角逐的结果,是中国革命实际的需要。《大众哲学》产生深远影响,和它的广泛传播是分不开的。正是通过书籍报刊、民间社团及中国共产党积极进行的人际和群众间的宣传推广等多种传播途径,《大众哲学》才普遍走进人民大众的视野之中,为群众所接受。《大众哲学》的成功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读物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实践特色;同时,也必须站在群众的立场上,采用通俗浅显的语言、生动鲜明的事例和独具匠心的结构体例安排写作,才能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