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佳宁 《前沿》2006,(1):84-86
宪法所确认的公民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依赖于法律的实施而得以保障;但当权利没有被法律具体化,或当法律与宪法相抵触而侵犯了公民权利时,公民理应获得宪法救济.这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公民在自己的宪法权利受到侵害时通过何种途径获得救济?本文从我国现实案例入手分析我国宪法救济制度,为发展和完善我国公民权利的宪法制度提出一些学术建议.  相似文献   

2.
人权的宪法保障是现代宪政的出发点和归宿。宪法对人权的充分保障首先体现为公民基本权利立宪的健全和完善。对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立宪作历史考察,并在对现行宪法公民基本权利立宪进行检讨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现行宪法第二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些规定同国际上公认的人权公约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些人在人权问题上不顾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的宪法、法律,对我国无端进行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规定了普遍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2.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作了充分保障。1982年宪法,  相似文献   

4.
宪法与公民生活的关系密不可分,宪法是公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规范,不是宪法赋予个人权利和自由,而是个人权利产生宪法。国家权力要为公民权利而存在,公民是宪法的主体。宪法与党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是有区别的,宪法的意义不能仅仅停留在政治层面。本文通过规范和实证的方法论述了让宪法进入公民生活的必要性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由"正当法律程序"发展到"实质性正当法律程序",美国宪法的"正当法律程序"条款从单纯靠程序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发展到从内容上约束立法行为和行政行为,是法理上的进步,弥补了程序本身的不足.经过发展,"正当法律程序"条款成为同时保护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公正的重要法律武器,对于我国法律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能 《人民政坛》2008,(6):18-19
主权在民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公民神圣的宪法权利,既是宪法的重要内容,又是宪政追求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相似文献   

7.
宪法适用可分为立法适用、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三种模式.其中宪法立法适用属于立法者的宪法权力和义务,在一般情况下,它是宪法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的前提;宪法行政适用是宪法适用的重要途径;宪法司法适用是宪法适用的关键,是宪法作为裁判规范的具体表现和在实践中的实现方式.这三种宪法适用模式紧密联系,共同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8.
强调宪法是公民的生活规范,强调宪法权威根源于民众的生活,实质上是强调宪法与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突出公民在宪法中的主体地位。从更深的层面上讲,是强调宪法与宪政以人为本的精神。  相似文献   

9.
试论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王才松(一)宪法意识就是人们关于宪法的观点、思想、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公民的宪法意识是一个国家维护本国宪法权威、保障宪法实施的必要的思想条件,宪政国家的先决条件必须是全体公民统一在宪法意识的支配下进行宪法所规范的活动。事实上,在宪...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宪法虽然比较全面地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时至今日,一部分基本权利仍然还停留在宪法文本上.这些年陆续发生的孙志刚案、延安"黄碟"案、彭水诗案、成都自焚抗拆事件等等,暴露了当前一些地方公权力滥用,肆意践踏、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社会乱象.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论公安行政执法与公民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公安行政执法中切实维护公民权利,这不仅是实现公安民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但在当前的公安行政执法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侵犯公民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日前的法律、法规对此缺乏有效的规定,而且是因为公安民警对维护公民权利意识的淡薄。鉴于此,文章就有关公安执法中的公民权利保护问题作了必要的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紧急状态下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与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紧急状态下,国家必须行使紧急权力以维护公共利益,恢复社会秩序,因此紧急权力对公民基本权利作一定的限制是必要的,但由于国家权力的扩张性使然,必须同时对紧急权力加以限制,以使对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保持在合理限度内,这样才能真正使公民的权利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公民道德: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人格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人类文化历史发展的形态,其存在和运行需要有相应的道德前提。在现代公民社会中公民道德的个体独立性、平等性、互利性构成了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人格前提。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和谐社会与国家公共权力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法治则是解决这种天然矛盾的最佳途径.依法治国的本质在于用体现公平正义的"良法"控制、约束国家公共权力,防止其随意扩张和滥用,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法治视野下的国家公共权力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人民主权、权力有限、分权制衡、公正公开.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治国是我们政法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5.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07,23(6):63-65
文章通过展示在我国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各主体权利和权力的行使,历史地、动态地考察在法律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行政权力的膨胀、公民财产权意识的滋长、行政权力的自我调整以及司法权在行政权与公民财产权之间的角色定位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法治国家中公民财产权与行政权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16.
论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私权是一种宪法权利 ,公民隐私权受到法律的保护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体现。但是法律保护隐私权的程度又因权利主体的差异而存在差异 ,政府官员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 ,其所享受的隐私权边界相对来说小于普通公民。政府官员隐私权的有限性体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作为国家公权的执行部门,其执法行为与公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警务活动的规范化文明化是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户籍制度改革价值取向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价值取向规定着户籍制度改革的理性方向和价值认同。城镇化是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公民权利、市场经济、城镇化本身以及改革内生性四个层面的分析 ,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不应该是城镇化 ,而应该重新界定为人口迁徙的自由。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内涵了个性至上、利益本位、效率优先和实效原则的本质特点,遵从着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价值理念。两者的契合与协调体现为社会正义的实现。实际上,作为社会资源主要配置手段的“市场”,其效力时刻激励着市场主体的自由发展;作为市场的积极参与者的“政府”,其张力不同程度地渗透到市场,维护着市场的规则和社会的正义。如何看待和处理市场条件下政府张力中的人的自由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永恒主题。人类,尤其是现代人类,最终就是在政府、市场与自由[1]的协调中获得解放、步入自由王国的。因此,在现阶段探讨市场、政府与公民自由的关系,研究公民自由的实现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