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反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的腐败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就是“权力的资本化”、“权力的寻租”现象 ,其根源在于体制 ,主要是体制性腐败。反腐败斗争要坚持标本兼治 ,关键是通过加快改革和体制创新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2.
谭春英 《前沿》2005,(7):108-110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反腐败斗争的治本之举。从中国目前的情况看,腐败的源头主要在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规范真空”;权力主体理想信念和道德自律的弱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缺失;是官场“潜规则”的深层制约。因此,要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要从思想上构筑拒腐防变的牢固堤防;第二,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运行;第三,要建立健全法治,把反腐斗争纳入法治的轨道;第四,要加强与法治相配套的政治文化建设,铲除腐败滋生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3.
物资采购是物资管理中易发腐败问题的源头,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根治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纪问题的滋生,才能从“禁而不止”、“纠而复生”的怪圈中解脱出来。从而保证物资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物资管理中的党风廉政建设。一、改革体制,优化物资采购工作权力配置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践表明,深化改革,是根治腐败的成功之策。要着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对物资采购权力进行改革。1.明确责任,严格“限权”。“限权”是对物资采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要对路局各级物资采购工作的职责、范围、权力、…  相似文献   

4.
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在很大程度上与党员的行为规范意识淡薄有关。以制度创新遏制腐败,就党内而言,就是要加大用法律法令、政绩规章和党规党法规范党员行为的力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铲除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和条件,真正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铁路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深刻理解这一重要论断的精神实质,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形成廉洁勤政、为民务实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服务铁路企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申守勃 《大连干部学刊》2004,20(1):28-29,35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党内 监督,加大治本力度,堵塞管理制度上的漏洞,强化权力运行监控组织,逐步 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7.
董学生 《湖湘论坛》2003,16(4):36-37
“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各级各部门不断实践、努力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多年来 ,我们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形式和举措 ,使这项工作正积极、稳妥、有序地由治标向治本、由遏制腐败现象向治理腐败源头的纵深发展。但是 ,在从源头上治腐过程中 ,一些单位和个人 ,甚至有少数领导干部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等形式主义表现。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从源头上治腐的进程和效率 ,而且容易助长、滋生新的腐败现象。对此 ,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8.
李清梅 《前沿》2002,(4):82-84
江泽民同志指出 :“惩治腐败 ,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标本兼治”。笔者认为 ,国有企业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应着重从改革领导体制 ,完善监督机制 ,健全管理制度 ,强化党风廉政教育等四个方面入手 ,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预防和治理 ,使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得以有效遏制。———改革领导体制 ,从权力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体制上的弊端是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 ,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最大弊端就是企业负责人对企业人财物、产供销拥有绝对权力 ,并贯穿于从决策到执行的全过程 ,甚至形成了“拍脑袋决策 (不搞科学论证 ,不按程序决…  相似文献   

9.
腐败是与人类文明共生的痼疾,自从存在私有制社会和政治权力后,政权的腐败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从政治学角度讲,它是思想上、行为上的堕落,是腐败主体(某些个人或组织)以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腐败现象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力的异化。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  相似文献   

10.
物资采购是物资管理中易发腐败问题的源头,事实告诉我们,只有根治产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才能从源头上遏制违法违纪问题的滋生,才能从“禁而不止”、“纠而复生”的怪圈中解脱出来。从而保证物资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推进物资管理中的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再次明确提出,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管住钱”如同“管住权”、“管住人”一样,无疑是预防腐败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管住钱”的制度规定,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一、对“钱”管不住是当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腐败的本质特征是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利”的主要表现形式就…  相似文献   

12.
胡毅 《政策》2003,(10):42-42
在反腐败的工作实践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导致腐败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通过对一系列大小案例的剖析,我们发现,导致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权力被某些人滥用。加强对权力的制衡,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滋生和蔓延的重要一环。 从现实看,权力腐败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一是权力垄断型腐败。本来,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都要用于为人民谋福利,它是一种公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认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要求全党一定要充分认识腐败现象的极端危害性。他认为我们党产生腐败现象的原因有:受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我国的体制不健全;有些党组织软弱涣散。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坚持教育、法制、监督相结合,坚持预防与惩治相结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长城。逐步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纪委五中全会提出,把反腐败工作从侧重遏制,转到标本兼治、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上来,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全党同志一定要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党风廉政建设进行到底”,同时,江总书记号召全党,“我们一定要以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成果取信于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 ,构筑机关后勤防御腐败的体系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 ,同时 ,通过体制创新努力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加大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党政机关后勤部门是为机关业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的部门 ,同时又是管钱管物的重点部门之一 ,更需要反腐倡廉。因此 ,必须结合机关后勤工作的特点 ,加强思想教育和法治建设力度 ,构筑起坚固的反腐防线。注重教育 ,常念“紧箍咒”,筑牢思想道…  相似文献   

16.
反腐败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都十分关心反腐败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他要求坚持标本兼治,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本文试图就反腐败与建立健全权力监督  相似文献   

17.
依据美国学者罗伯特克利特加德的两个腐败公式 ,当前我国新旧体制斩转型时期腐败现象主要是由于各方面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造成的 ,反腐败工作只有从完善市场机制、行政机制、监督机制、利益机制上入手 ,加强政治经济制度建设 ,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18.
腐败是一种利用国家赋予的公权去谋取私利的非法行为。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依然存在,且在一些领域愈演愈烈。公职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利搞腐败的例子,屡见不鲜。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我们从事纪检监察工作多年,从办案中发现, “好官总是相似的,而贪官则各有各的贪法和迹象”。但发生腐败有一定的规律和迹象,了解和掌握易发生腐败的迹象,对于各级组织机构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体系,加强防范措施,预先提出警示,减少或防止腐败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全国上下反腐败力度逐年加大,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初步得到了遏制。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权力的失控、经济的失衡、文化的失导、行为的失范,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如何从抑制腐败的动机、从减少腐败产生的机会、从增大腐败的成本以及从公正待遇等环节入手,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铲除腐败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在这方面,著名的“木桶理论”给我们以有益启示:一个木桶的盛水量与其最长的木板和各个木板  相似文献   

20.
依据美国学者罗伯犄·克利特加德的两个腐败公式,当前我国新旧体制的转型时期腐败现象主要是由于各方面制度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造成的,反腐败工作只有从完善市场机制、行政机制、监督机制、利益机制上入手,加强政治经济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