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资源和环境约束是世界普遍遭遇的发展性问题;以自主创新破解经济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两大约束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日俱增,而且愈来愈成为国家安全的有效保障。从我国的现实看,资源性约束与增长模式惯性成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刚性。树立全社会致力于自主创新的自信心,充分发挥政府对于自主创新的引导和企业作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成为我国以自主创新破解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吴韩青 《世纪桥》2011,(23):76-7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球化所引发的人们生存方式的变迁、不同文化的渗透、国家治理的改革,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冲击。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还关系到民族、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外环境、主要内容和实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朱黎黄  江东 《唯实》2013,(1):65-69
南京目前有45所各类高校,是我国高校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随着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力度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南京高校就读。目前,南京各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大约在2万人左右,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也逐年提高。比如,中国药科大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已达6.2%。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增长使南京城市民族工作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样一个群体对高校民族关系的和谐乃至南京市社会和谐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未来社会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目前我国已将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现却需要社会知识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是实现自主创新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无论成人还是成才,都无法割断与民族精神的血肉联系。但是,目前关于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反映性的和学理性的,某些结论也有空洞之嫌。因此,超越脱离实际的经院式论争,开展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现状的基础性调查研究,应该成为此项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根本大计。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社会发展的未来,是民族精神的主要传承者。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民族国家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民族责任意识、民族文化意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研究和把握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遇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对策来回应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科技自主创新为原动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大学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高等学校不仅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传播知识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民族院校也不例外。民族院校作为党和国家解决国内民族问题而专门  相似文献   

8.
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大学生无论成人还是成才,都无法割断与民族精神的血肉联系.但是,目前关于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反映性的和学理性的,某些结论也有空洞之嫌.因此,超越脱离实际的经院式论争,开展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素养现状的基础性调查研究,应该成为此项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是一个公民对自己作为公民角色的自我觉悟,主要指在权利义务意识、道德法律意识、国家民族意识和公平正义意识等方面的意识自觉。本文依据课题组2012年下半年在全国23所高校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着重分析当代大学生公民基本知识、民族国家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公平正义意识、道德文明意识及合作意识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社会责任感是青年学生的首要素质。青年学生能否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战略主题的实现,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本文探讨了责任和责任感的内涵,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中存在的误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国有大中型企业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导力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莉 《新视野》2006,(2):30-33
在国家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成为创新的主导力量,这既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国企发展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企控制力的必然体现。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克服制约国企自主创新的主要障碍,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成为创新主导力量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关乎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对国家的认同关乎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安全稳定。因此,少数民族大学生既要重视民族认同更要注重国家认同。通过调查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情况,结果发现,维吾尔族大学生宏观和微观的国家认同状况都较好,但是国家认同中存在着公民身份自评较差和冲动性的民族情感问题,上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受教育者民族主体身份和国家公民身份共生共长的过程,具有民族性、多元性、开放性、统一性的特点和政治认同、文化整合、社会归化的功能。该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所接受并掌握的一定政党或国家的公民性民族观与受教育者实际的民族观水平之间的矛盾,具体矛盾主要有民族主体身份、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民族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外环境引起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财税政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目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十一五”规划已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财政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十一五”期间应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优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思想道德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做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高校担负着培养、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以来,创新,就成为当今时代的一个主题。在2006年1月9日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温家宝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支撑国家崛起的筋骨。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就难以在国际上争取平等地位,就难以获得应有的国家尊严,甚至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17.
6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大学毕业生就业、夏粮生产和企业自主创新等问题在西安调研。在西安莲湖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温总理说了这么一段话.“国家培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要尽量创造条件,让企业、科研单位扩大招收规模,同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使学到的知识有用武之地。”总理的话,无论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对参加高考的学生和正在就读的大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鼓舞。总理的话表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问题,高度重视当代青年的成长,增强了大学生勇敢面对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已接近于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社会化进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研究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尤其是未成年人在家庭中的社会化过程,能够提高社会、家庭对未成年人教育的主动性、有意识性和可控制性。  相似文献   

19.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就读过大学的人士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变迁,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知、情感、态度随之发生变化,整体上呈现出整合度降低、矛盾性增强,预成性减弱、自主性增强,理想性弱化、现实性增强的趋势。国家观民族观的影响因素也产生变化:传统因素影响力弱化、新兴因素影响力增强。因此,要注重大学生国家观民族观教育核心内容选择、主要途径选择,即在内容上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等,在途径上注重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强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发挥新兴传媒的舆论引领作用、引导朋辈教育的健康发展等。  相似文献   

20.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就读过大学的人士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发展变迁,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知、情感、态度随之发生变化,整体上呈现出整合度降低、矛盾性增强,预成性减弱、自主性增强,理想性弱化、现实性增强的趋势.国家观民族观的影响因素也产生变化:传统因素影响力弱化、新兴因素影响力增强.因此,要注重大学生国家观民族观教育核心内容选择、主要途径选择,即在内容上要注重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等,在途径上注重提高课堂教育的实效、强化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发挥新兴传媒的舆论引领作用、引导朋辈教育的健康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