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伐专辑     
《黄埔》2006,(4)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东较场举行北伐誓师大会。1926年10月4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毕业,分赴北伐前线。黄埔军校学生参加攻武昌城的战斗。以黄埔军校炮科学生为骨干组成的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炮兵团在武昌洪山阵地上。国民革命军为在北伐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学生修建烈士墓。北伐专辑  相似文献   

2.
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挽救革命,必须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当时,汪精卫已决心在军队中"清共"。而贺龙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和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11  相似文献   

3.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黄埔军校第一、二、三、四期学生,在各个战线上,英勇作战,发扬旺盛的革命精神,击败北洋军阀吴佩军和孙传芳的主力军,于Ic月11日,先后攻克武昌、南昌。蒋介石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驻南昌,邓演达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驻武昌旧督署(即清朝总督衙门,在抗日战争中大部被毁),同时成立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武汉行营,邓演达兼任行营主任。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继续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因此,于1926年11月成立“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校址在武昌两湖书院武汉分校成立初期,未明令公布谁是校长…  相似文献   

4.
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是中国近代军队的一个显著特点,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阐述了其演变及特点,对于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考察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国民党军事史的研究及其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研究尽管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孙桂珍 《传承》2009,(12):80-81
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是中国近代军队的一个显著特点,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阐述了其演变及特点,对于其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考察学术界对于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国民党军事史的研究及其中华民国史的研究,国民革命军党代表制度的研究尽管取得不少成果,但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贾晓明 《黄埔》2024,(1):84-88
<正>1926年5月25日,《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日刊》更名《黄埔日刊》,扩大发行。该报的编辑工作由军校政治部负责,共产党员安体诚担任主编,恽代英、萧楚女等是主要撰稿人。《黄埔日刊》的印刷工作,由饶来杰具体负责。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日刊》这份主要由共产党人编辑的报纸,最多时日发行达4万份,在黄埔师生、国民革命军和群众中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7.
统战史上的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6年7月9日,由国民党和共产党联合组成的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北伐战争的枪声至此打响。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当时,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共约40万人盘踞在...  相似文献   

8.
彭瑜 《世纪行》2012,(3):45-46
彭将军毓斌,湖北黄陂人,生前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领上将衔、国民革命军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战区南区作战总指挥。绥远抗战之时,将军因指挥红格尔图一役成名“抗战英雄”.国共内战之初,无奈中代人出兵上党并沦为“内战枭雄”且终其一生。纵观其戎马一生,就民族命运而言,将军不谙时务、可谓毁誉参半:  相似文献   

9.
《传承》2014,(5):152-152
中国人民解放军名称诞生于1927年8月1日,诞生以来曾先后使用过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名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927年8月1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和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的北伐军两万余人在江西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0.
正王尔琢,1903年生,湖南石门县人。1920年考入长沙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参加过进步学生运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学生队分队长,参加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两次东征。1926年参与国民革命军第3师的改编工作,任东路先遣军党代表,参加北伐战争。后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26团党代表。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25师74团参谋长。同年8  相似文献   

11.
段德昌,1904年生,湖南省南县人,黄埔四期生。1926年6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政治部秘书长,在部队中宣传革命思想,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相似文献   

12.
蒋建国  周海滨 《传承》2010,(34):23-25
<正>蒋光鼐,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一·二八"淞沪抗战总指挥,打响了中国正规军抵抗日本侵略军的第一枪,而年幼的蒋建国在战火中跟随父亲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童年。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6,(1)
正第二次东征前,钱大钧任黄埔军校参谋长,并任教育长,负责黄埔军校的教育与训练,还兼任教导第3团团长。在第二次东征结束后的1925年12月20日,黄埔军校呈请调任钱大钧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副师长(师长何应钦),兼任司令部参谋长。12月22日,钱大钧正式升任该职。不久,何应钦接替蒋介石出任第1军军长,钱大钧也接替何应钦担任第l师师长。此后,军事生涯发迹于黄埔军校的钱大钧在国民革命军中  相似文献   

14.
史霄 《中州统战》2001,(7):42-45
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之后,革命形势迅速向全国各地发展。广大工农群众、知识分子、爱国人士迫切要求国民革命政府迅速出师北伐,以最快的速度结束北洋军阀在中国的黑暗统治。到1926年春,广东反动军阀势力被肃清,军政、财政、民政相统一,成立了委员制国民政府。国民政府把所辖部队统编为国民革命军,程潜部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张轸任第六军第五十六团团长。  相似文献   

15.
陈予欢 《黄埔》2012,(2):34-38
陈减是民国军事统帅及国民革命军重要将领,是“黄埔嫡系”中央军高级将领。其毕生追随蒋介石左右,是中国国民党跨越海峡两岸举足轻重的军政领导人。他早年投效粤军,崛起于黄埔军校,其倚仗起家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第十一师,及后来统辖第十八军、衍生改编的第十四师、第五十二师、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0,(3):82-82
人们或许都知道南昌起义,却并不一定知道南昌起义的策源地在九江。 7927年7月,国民革命军以“东征讨蒋”的名义,从武汉开赴九江。其中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即是叶挺任师长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当时部队驻扎在圣约翰中学校园内,而叶挺的指挥部就设在校长的宿舍里。  相似文献   

17.
陈予欢 《黄埔》2012,(1):51-54
蒋鼎文将军是民国时期有影响的军政人物,是国民革命军“黄埔嫡系”中央军重要高级将领,.其早年投效粤军而发迹黄埔军校,历经统一广东、东征北伐、底定中原诸役.为国民革命军统一大江南北立有显赫战功,位列蒋介石倚重的“八大金刚”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中国国民党掌管西北军政封疆大吏之一,在民国军政历史上留有其重要作用与影响。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息影军政舞台,晚年在台北筹备诸暨同乡会,寄托乡情遥望大陆。  相似文献   

18.
《传承》1996,(4)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参加北伐1926年3月,新桂系首领李宗仁、黄绍站、白崇薄等顺应历史潮流,投身国民革命,桂军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5月,第七军派第八旅与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一起先行入湘,协同第八军作战,奏响了北伐战争的序曲。7...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2月15日,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共广西省工委委员、中共广西省中团书记、党在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工作的负责入刘敦安烈士牺牲50周年纪念日。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在博白县人民公园建立刘敦安烈士白玉石半身雕像。  相似文献   

20.
四、协助改组军队,建立统一的国民革命军军队改组之事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首任军事总顾问巴甫洛夫到职后,尽快熟悉了广东的形势,1924年7月提出改组军队和保卫广东的六点基本方案,它包括在军队中建立政治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