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但慈善捐赠并不必然能促进共同富裕。中美慈善捐赠的要素比较表明,中国慈善捐赠促进共同富裕的捐赠主力是企业,未来可预期的捐赠主力是个人,受赠主力与行动主力是基金会和慈善总会等社会组织,慈善资源的分配是关键环节,具有比较优势的促进主力是政府。第三次分配能否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共同富裕取决于捐赠主体共同富裕专项目的捐赠的广度、深度及捐赠规模,以及有促进共同富裕空间的综合慈善目的捐赠能有多大比例和规模及时、切实地投入共同富裕领域。第三次分配包括捐赠主体、捐赠目的、捐赠客体、捐赠对象和促管主体五个要素,包括募捐、捐赠、捐赠管理、捐赠分配和促管五个环节。因此,可从这五个要素和五个环节构建第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以下简称《捐赠法》)于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于1999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家第一部规范公益事业捐赠方面的法律。因此,认真学习并依法律规范民政事业发展中的捐赠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民政工作中的许多业务属于公益事业捐赠的范围。根据《捐赠法》的规定,民政部门组织开展的救灾捐赠、社会福利捐赠、扶贫济困捐赠等公益性、福利性捐赠行为都属于《捐赠法》规定的捐赠的范围。在这些工作领域,依据《捐赠洲规定,完善捐赠、受赠及捐赠款物的使…  相似文献   

3.
王东明 《中国减灾》2012,(11):43-43
从本质上看,救灾捐赠和公益慈善捐赠都是出于爱心的无私利他行为,但救灾捐赠有不同于一般公益慈善捐赠的某些特征。救灾捐赠因其公众参与面广,爆发非常集中,对捐赠接收机构的紧急应对能力提出很高要求。  相似文献   

4.
《桂海论丛》2013,(3):F0002-F0002
陈天祥,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南方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人力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的管理,保护捐赠人、救灾捐赠受赠人和灾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人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救灾捐赠受赠人捐赠财产,用于支援灾区、帮助灾民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救灾捐赠受赠人包括:(-)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二)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认定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社会团体。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条救灾捐赠应当是自愿和无偿的,禁止强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不得…  相似文献   

6.
精英     
曹德旺 第八届中国慈善排行榜揭晓,2010年捐赠十多亿元的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获得中国“首善”称号。中国慈善排行榜由民政部等单位指导,榜单数据主要来源于6个方面:民政系统提供的捐赠数据、捐赠者自己提供的捐赠数据、各公益机构提供的接受捐赠数据、上市公司年报公布的捐赠数据、各种公开媒体报道的捐赠数据以及《公益时报》的公益档案数据。  相似文献   

7.
王华 《中国民政》2012,(3):61-61
为规范救灾捐赠活动,加强救灾捐赠款物管理,海南省民政厅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征求有关省直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出台《海南省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办法》主要明确具备救灾募捐资格的救灾募捐组织才能进行救灾募捐、救灾捐赠受赠人的界定以及救灾捐赠款物的使用范围等。重点是明确组织捐赠与开展募捐活动的条件和要求,不具备救灾宗旨的社会组织不得以救灾名义进行募捐。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9,(9):63-64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2009年上半年全国慈善捐赠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国接收国内外社会捐赠总量达到131.3亿元。慈善正在经历从救济向发展领域转变的战略性变革。上半年,我国慈善捐赠主要用于教育、救灾和医疗健康、社会服务等传统领域,其中近半数的捐赠指向教育领域。来自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捐赠.仍然是社会捐赠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半年我国内地共接受来自外国、  相似文献   

9.
汪佑德  汪攀攀 《求索》2013,(8):229-231
以2008—2010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考察了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捐赠的影响。发现:政治关联的有无显著影响民营企业捐赠意愿与金额。在此基础上,区分政治关联方式与强度后发现,“后天建立”的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方式和强度对捐赠意愿和金额存在显著的、正向的影响,但“先天获得”的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方式和强度对其捐赠意愿与金额无显著影响:结论表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捐赠受政治关联影响.捐赠是出于政治动机。上述结论丰富了企业捐赠动机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理解转轨经济背景下政治关联对民营企业捐赠的影响。对发展我国慈善捐赠事业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乡亲对侨乡的捐赠活动具有数额大、范围广、内容多等特点,具有主动性、持续性、规范性等特征。海外乡亲的捐赠活动是中国慈善捐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优势。因此,研究海外乡亲对侨乡的捐赠活动,不仅有利于加深侨乡研究的内涵,而且对拓展中国慈善事业的研究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台山为个案,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台山海外乡亲捐赠活动的原因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11日发布的《2007胡润慈善榜》显示,全国100位慈善家共捐赠了95亿元(从2003年至今),其中15位捐赠过亿。85岁的余彭年以20亿元的捐赠额名列第一;朱孟依捐赠价值10亿元的股份,排名第二;牛根生承诺捐出全部股份,已捐出的价值约为6.5亿元,排名第三。捐赠集中在教育、医疗、健康、社会公益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统一战线》2008,(7):51-51
5月28日,中国泛海控股集团抗震救灾捐赠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出席捐赠仪式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出席。捐赠仪式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德平主持。  相似文献   

13.
民政部门是救灾捐赠工作的指导部门,同时又是代表政府接收救灾捐赠的部门。在工作中,经常有一些捐赠单位问:自己捐赠了救灾物资,为什么税务局还要征税,《公益事业捐赠法》不是说救灾捐赠企业可以享受税收优惠吗。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国家税收的实质和特征。税收是国家为了行使其职能,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我国现行有增值税等23个税种,其中与救灾捐赠有密切关系的有增值税和所得税。一、救灾捐赠中的增值税问题依据《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增值税是对销…  相似文献   

14.
林守钦 《中国民政》2008,(11):32-33
社会捐赠,是社会公众(或机构)为了公益事业、公共目的或其他特定目的,将其财产无偿、自愿捐献给其他个人或组织的行为。社会捐赠作为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对于组织调动社会资源、平衡协调分配关系、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具有积极意义。5·12汶川大地震激发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空前的捐赠热情,半个多月时间就募集了数百亿元捐赠款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4,(6):32-32
4月23-25日、5月7-9日,民政部救灾司在北京举办了两期全国救灾捐赠业务培训会。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出席培训会并讲话。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22个省份的省级、多灾易灾地(市)和县(市)级的近300名救灾捐赠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采取授课为主,交流互动为辅的方式进行,培训的内容包括救灾捐赠法规政策、捐赠导向机制建设、捐赠款物统计制度和信息系统操作等。  相似文献   

16.
《人大论坛》2008,(6):44-44
记者近日从民政部获悉,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适应救灾捐赠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救灾捐赠工作,民政部对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于4月28日签发,正式向社会颁布实施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7.
日前,国家民政部发出《关于基金会等社会组织不得提供公益捐赠回扣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基金会接受的公益捐赠,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用于公益目的。“不得在接受的公益捐赠中提取回扣,返还捐赠人或帮助筹集捐赠的个人或组织。”  相似文献   

18.
《广东民政》2008,(7):23-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旧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适应救灾捐赠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救灾捐赠工作,民政部对《救灾捐赠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民政部部长李学举于2008年4月28日签发民政部第35号令,正式向社会公布实行《救灾捐赠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媒体关注     
《中国民政》2013,(10):32-33
慈善捐赠“两连降”社会期盼公益慈善突围变革9月21日,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发布的《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款物捐赠总额约817亿元,是我国年度捐赠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均以“捐赠总额连续第二年下降”为题进行了报道。部分网民和媒体评论认为,慈善机构的公开性、透明度匮乏,制约了公民的捐赠积极性。中国新闻网发表评论认为,基金会透明度整体不合格,善款账目不清,  相似文献   

20.
《江西政报》2008,(14):13-14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做好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引导各类捐赠资金的合理配置、规范使用,充分体现捐赠人意愿,提高捐赠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交叉重复和损失浪费,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汶川地震抗震救灾捐赠资金使用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