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甦 《工会博览》2004,(21):35-38
“核心劳工标准”是经合组织(OECD)精心选择的,已经被国际劳工组织确认的,不论成员国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如何,为保护工作中的人权而应遵守的最基本的国际劳工公约。它们共同组成一个人权保护整体,是为了争取改善工作条件而采取的其他一切措施的前提条件。这些权利也包含在联合国的一些文件中。这些标准包括:自由结社与集体谈判、废除强迫劳动、就业无歧视和消除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所拥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及各界的关注。全球化给劳工世界带来的冲击己日益显性化,国际工会领域加大了对该组织的关注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90年代以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给劳动世界带来的冲击,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会多次提出将社会条款与国际贸易挂钩的主张,并利用国际劳工组织等多边场合,谴责一些发展中国家抵制或违背国际劳工公约。 在1997年第85届国际劳工大会提交的劳工局长报告中,提出了社会标签和加强劳工组织对国际劳工公约、特别是七个核心公约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4.
国际劳工组织自1919年成立以来,通过了183项国际劳工公约和191项建议书(这些公约和建议书统称为国际劳工标准),其中有8项公约涉及结社自由、集体谈判、强迫劳动、歧视和童工等工人的基本权利,因此被视为当今国际劳工领域中的基本人权标准或称核心公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工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出口企业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我国劳工标准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借用国际劳工标准,削弱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惟一优势,以及我国学界、企业界与政府在思想上、理论上、法律上以及经济条件上的准备还不充分,还不适应国际社会的挑战,是我国劳工标准问题形成的原因。对国际贸易中的劳工问题,我国社会各界与政府,既要看到其合理的一面,积极顺应;又要认清其保护性的一面,积极抗争。在顺应与抗争中,逐步与国际劳工标准接轨,是目前应当采取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社会的法治化程度大为提高,联合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道义与合法性代表,联合国能够很好地平衡大国和小国利益,充分利用其网络制度优势,在冲突地区和发展等领域有效地推进国际法治建设。联合国在国际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众多会员国的支持,尤其是大国的鼎力相助。随着中国全面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及中国国力的逐渐提升和观念改变,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中国对国际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联合国宪章的制定、维护和响应联合国国际法治建设,以及创造性地发展联合国宪章的价值理念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当前,逆全球化现象频发和民粹主义泛起,国际社会不确定性增加,更需要在联合国框架内强化国际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国际工会联合会在维也纳宣布成立,它有会员1.68亿人。国际工会运动历史上有两个最大的国际性工会组织,即受社会民主主义影响的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和有天主教会背景的世界劳工联合会。国际工会联合会就是以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为主,联合世界劳工联合会以及8个独立工会  相似文献   

8.
工党成立时存在劳工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思想,其中劳工主义是工党成立的思想基础。劳工主义和社会主义既有交汇点,也有分界线。从英国工党早期的政治诉求、实践行动、内部争论和第二国际的认知看,劳工主义而非社会主义是其早期的主导思想。工党早期对劳工主义思想的持守既表现在自身建设上,也表现在议会活动开展上。工党持守劳工主义思想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选择,是工党高层基于实际现状和追求目标从长计议的结果。劳工主义对工党自身发展产生了双重影响,既推动工党在成立初期取得快速发展,又导致工党在一战之前陷入发展的停滞期。对此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9.
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成立.是联合国机构中唯一具有三方性的政府问机构。国际劳工组织的诞生是建立在20世纪初国际工会运动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是全世界工人为改善自身的处境、维护合法权益进行不屈不挠的产物。中国是国际劳工组织的创始成员国.1944年成为国际劳工局理事会10个主要工业国即常任理事国之一。1971年11月,国际劳工局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大会第396(V)决议.通过了恢复中国合法地位的决议.并邀请中国恢复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中国于1983年6月派出三方代表团出席国际劳工大会.并恢复了中国在国际劳工组织的活动和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相似文献   

10.
1999年6月1日至17日,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在日内瓦召开。国际劳工局长向大会提交了题为“体面的劳动”的主旨报告,报告针对当前世界面临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提出了国际劳工组织面对挑战的主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是二战后70年国际秩序的基石。《联合国宪章》奠定了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法理基础,联合国通过集体安全机制和维持和平、建设和平等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秩序,通过非殖民化、加强法治、促进人权确立以民主和平等为目标的国际政治和法治秩序,通过实施四个发展十年、千年发展目标、制订2015年后发展议程等推动建立更加公平的国际经济和发展秩序。面对全球治理的转型、新兴大国的崛起、地区治理的兴起,联合国的应对并没有达到世人的期待,联合国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中的中心地位面临重大挑战,甚至出现边缘化的趋势。中国提出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对联合国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和发展,更是联合国重塑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为此,联合国需要推进全面和平衡的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加强国际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劳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中心环节。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作用下,劳资关系还日益影响一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国际环境。劳工标准本质上是一种在劳资关系乃至整个社会中催生社会正义与和谐的社会机制。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我国必须充分接受和尊重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从“入世”过渡到“达标”。  相似文献   

13.
合法性是一切权威(或权力)赖以维持和有效运作的前提。权威的合法性基础则是权威取得和维系合法性的依据。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作为国际社会(各主权国家)赋予联合国的一项重要权力,其合法性的取得和维持同样离不开自身的合法性基础。本文主要依据政治学的研究成果,对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的合法性及其基础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冷战后联合国人权国际保护面临的合法性危机及其原因作了客观的表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中国对外劳务输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劳工受困事件更时有发生。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国际,如何保护好外派劳工利益的课题已经摆到相关机构面前。  相似文献   

15.
王黎明 《工会博览》2003,(21):43-46
国际劳工组织第91届国际劳工大会于2003年6月2日至6月19日在日内瓦万国宫举行。国际劳工组织176个成员国政府、雇主、工人代表和顾问及有关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约2500多人参加了本届劳工大会,其中工人代表155名,工人代表顾问555名。肯尼亚副总统瓦马尔马当选为本届大会主席。  相似文献   

16.
夏明 《工会博览》2004,(20):37-40
社会条款问题引起的国际争议,SA8000的强行实施,这些焦点背后的核心问题,都是要将国际劳工标准与贸易直接挂钩。中国加入WTO以后,不仅在企业规则和贸易规则上要与国际接轨,在  相似文献   

17.
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也是中国对改革和完善现有国际秩序的重要理论贡献。建构新型国际关系是国际社会的共同任务,联合国也应该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联合国宪章》精神与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相契合;另一方面,广泛代表性与动员能力以及完备的合作机构和机制,也使联合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具有天然的优势。现实的条件和资源使联合国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能够扮演参与者、引领者、共识凝聚者与监督者的角色。因此,中国与联合国应该通过重塑联合国权威、保持联合国的协调中心地位、稳步推进联合国改革、提升联合国的全球治理能力等途径来推动联合国参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基于此,中国的联合国外交也应该有所作为,在尊重联合国地位的基础上,利用联合国的优势和平台,与联合国合作共建新型国际关系。这将是未来中国联合国外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许亮 《国际政治研究》2023,(3):133-160+8
非洲劳工史研究大致可分为缘起、兴起与发展、文化转向和复兴四个阶段。20世纪20—50年代,以罗德斯-利文斯顿研究所为代表的社会人类学家和少数加勒比地区的非洲裔学者开始系统研究非洲劳工问题。20世纪60—80年代是非洲劳工史研究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时期,其核心范式是“无产阶级化”,强调非洲工人也能像欧洲工人一样拥有阶级意识,并最终产生社会革命。20世纪90年代至2008年,非洲劳工史研究重点从物质层面转向文化层面,尤其关注劳工文化、身份、性别以及意识形态等议题。2009年至今,非洲劳工史出现复兴,新的学术网络和著作快速涌现。学者们开始重视全球视野比较、历史数据挖掘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中非经济交往的发展给“中国—非洲”研究学者们研究非洲劳工问题提供了便利条件,他们可能会对非洲劳工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青年就业的国际劳工公约 国际劳工标准在保护年轻工人权利和改善其劳动力市场机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关于青年就业的决议提及了有关青年就业的一系列国际劳工标准. 有关促进就业的公约和建议书要求成员国把获得充分、生产性和自由选择的就业作为改善年轻工人前景的一个重要问题.有四个公约和两个建议书被统称为国际劳工组织的就业文书.它们是:《1964年就业政策公约》(第122号);《1975年人力资源开发公约》(第142号);《1948年就业服务公约》(第88号);《1997年私营职业介绍所公约》(第181号);《1998年中小企业创造就业建议书》(第189号);  相似文献   

20.
合法性和有效性是决定干涉行动成功的核心条件。同主权国家相比,国际组织的干涉行动具有更高程度的合法性。通常而言,联合国是得到国际社会成员国广泛认可的具备干涉权利——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唯一具备这种权利——的国际组织,而这种权利则来自于其成员国的授权,并且在《联合国宪章》中得到明确体现。相比之下,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干涉行动的合法性则经常会受到国际社会成员的质疑。但是,联合国的干涉行动也经常出现有效性不足问题,这就需要地区性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非洲联盟由于可以满足地区性组织参与干涉行动的相关条件,其行动构成了对联合国的重要补充,从而促进了非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