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夸奖文化让我失去自我判断 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我自我感觉好极了。大学新闻学院的很多教授给我的作业评语通常都是“做得好”或者“做得不错”,这对一个没有多少自信的外国学生来说,无异于一曲曲悦耳的音乐。但是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原来每个学生得到的都是这样的评语。如果学生的作业都好,那么这种好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2.
政法憩园     
《法制与社会》2011,(5):61-61
区别在此 老师:“谁能回答一下,法和律有什么区别?” 女生:“假如我找个律师做男朋友,我妈一定会很高兴的;但假如我找个法师做男朋友,我妈一定会整死我的!”  相似文献   

3.
《法律与生活》2009,(10):57-57
当人们问我,你的职业是什么的时候,我总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你是做什么的?”“我在医院工作。”单位到了对方耳朵里变成“货站”。不是一次两次的事,干脆说个通俗易懂的。“护士?”护士是女的,因此,在医院工作+女性=护士。事实是,现在不止有女护士,还有男护士,而且,医院里除了医生、护士,还有其他工种的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法制与经济》2003,(10):61-62
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鱼,他随手从鱼摊上拿起一条鱼在鼻子上嗅了嗅。卖鱼的人怕他闻出自己的鱼不新鲜,就生气地说:“先生,你不买鱼没关系,你闻什么?”他回答说:“我没闻,我是同鱼谈谈话。”“你同鱼谈些什么呢?”“我问鱼,海里最近有什么新闻没有。”“鱼怎么回答你呢?”“鱼回答我说,它不知道海里的新闻,因为它出海时间很久了!”  相似文献   

5.
需要胆识     
一天.一个园艺师向一个日本企业家请教说:“社长先生.您的事业如日中天.而我就像一只蚯蚓,在地里爬来爬去的,没有一点出息,什么时候我也能赚大钱.能够成功呢?”  相似文献   

6.
董雪 《法庭内外》2009,(12):52-54
班车门一开,就听见一声:“竹子是草本还是木本?”不知是谁丢来的一个问题,搞得刚上班车的我一头雾水。这又是在讨论什么问题呢?随后,就听见立案法官老隗的答复:“竹子当然是木本了。”  相似文献   

7.
李浅予 《政府法制》2014,(11):36-36
8岁那年,母亲给她出了道选择题:“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说:应当有某个人对这个问题做些事情,但是为什么应当我做?另一种人说:必须有某个人对这个问题做些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不做?”她还没有来得及回答,这时妹妹从门外跑了进来:“我先选,我先选。”妹妹总是争“第一”,  相似文献   

8.
丁万明 《政府法制》2014,(32):36-37
李鸿章自述,“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无论是褒也罢贬也罢,在官场、洋务和外交方面都具有无与伦比影响力的,只有李鸿章。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他靠的是什么呢?我给总结为一个“杆子”。  相似文献   

9.
蔡建华 《政府法制》2011,(32):41-41
有人问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您脑子里都装着什么?”爱因斯坦回答说:“我脑子里始终都装着问题。”矛盾无处不有,问题无处不在,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过程。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始终装着问题,折射出的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0.
《法人》2008,(11):66-66
做律师到底在做什么?究竟要做什么?这是一个司空见惯却又可能常常被律师朋友们熟视无睹的问题。从本文中,我们看到浙江泽大所的主任王小军律师作出了一个很有参考价值、颇具借鉴意义的回答:做律师不仅仅是在做一种专业,而是在做一项事业;做律所不仅仅是在做一个平台,而是在做一种文化。  相似文献   

11.
虚惊     
“您是张局长吗?我是计委老王!”“什么!纪委?”张局长心里不由咯噔一下。纪委?纪委找我会是啥事呢?莫不是我的那些事被什么人捅到纪委去了?一时局长心里七上八下,心跳加快,以致手里的云烟掉到了文件上还不知道,竟把文件烧了一个窟窿。不会,绝对不会!我收的那些东西一无证人,二有发票,而目一件件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可谓“天知地知我知”,不会出纰露……莫非是……糟了,肯定是那个要我给他儿子转合同的老李头,当时他给我那个红包时,就很是不情愿张局长心里一阵紧似一阵,突然两眼一黑,脑子一片空日,什么出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2.
女謦官把曾芸介绍给我时,我就怀疑自己的眼睛,一个文静腼腆的姑娘怎么会犯罪呢?犯的又是什么罪呢? 在预审时,我的承办(办案警官)就说:你的案子与别人有区别,按当时的社会形势对“三个非常”要着重打击。一是盗窃数额非常大;二是情节非常恶劣;  相似文献   

13.
最好的回答果戈理是19世纪俄国的大作家。有一次他正在津津有味地向诗人茹科夫斯基朗读一个剧本。读者读着,忽然发现诗人已经发出轻微的鼾声。他立即停止了朗诵。诗人被惊醒过来,感到十分抱歉。可是,果戈理却真诚地对诗人说:“我希望听到您的开诚布公的批评,而您的瞌睡就是最好的回答。”说完,立即把手稿投入熊熊的火炉之中。写作果戈理总是天刚亮就起床,稍活动一下,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一次,一个朋友问他:“你天天都写吗?”果戈理肯定地说:“必须每天写作。”“如果有一天没有写呢?”朋友问。“如果有一天没有写,怎么办?没关…  相似文献   

14.
诸位仁君要问我姓啥名谁,我该怎样回答呢?如果按“曾用名”的形式表述,我本姓公,叫公款。不过有些有权的主儿不喜欢这个名字,说是“别扭”、“不方便”。好像有什么原则啦、制度啦等一大堆框框在里面。于是我就有了一个新名字——小金库。多好的名字呀,虽然小了点儿,但也是一座“金库”呀!您还别说,自打我更名改姓后,我可比以前神气多了,用场也比以前大多了。我可以不遗余力地为喜欢我的人尽职尽责,凡是有“困难”的地方,都会有我去冲锋陷阵,遇到打不通的“关节”,也都统统交给我去过关斩将。我可以变成各种“糖衣炮弹”,我…  相似文献   

15.
古人常用一幅画有五只蝙蝠围着中间一个寿字的图来喻意“五福捧寿”,什么是五福呢?就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现在,我用预防观念,重新注解这只“蝠”。  相似文献   

16.
庄秋水 《政府法制》2013,(27):46-46
1922年,梁启超应苏州学界之邀作一一篇演讲。他向在座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进学校?”他估计回答十之八九是“求学问”。然后他又问:“你想学些什么?”回答则可谓人言人殊。  相似文献   

17.
王紫薇 《中国律师》2023,(12):41-43
<正>“同学们,什么是宪法?”“宪法中哪些规定和我们有关呢?”讲台下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一颗颗法治的“种子”植入孩子们的心田。这是湖南英萃律师事务所律师康术洁在长沙市仰天湖赤岭小学开展宪法宣讲课的一幕,也是全国律师行业积极参与“宪法宣传周”普法活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8.
轻松一刻     
一天晚上,有位女士走进了警署,对一位警察说:“先生,一个月前我丈夫离家去买一桶豌豆罐头,从那天起,再没回来。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警察冷冷地回答:“夫人,我也不知道,我想你可以前一点土豆。”一个丑老婆到了警署,她喊道:“警官先生,你想想看,……上个月他就想杀掉我。”警官:“谁想杀掉你?”她回答:“警官阁下,是我丈夫。”警官:“真奇怪,你能解释为什么他拖到现在还没有动手吗?”交通警叫一位违法者站住,违章者趾高气扬,自恃尊严,说:“你不能叫我站住,因为我来自最高贵的家庭。”警察平静地说:“好,我承认你…  相似文献   

19.
孙渝 《中国律师》2010,(2):62-62
刀尔登先生有言:历史爱好者喜欢的一个题目,是“你愿意生活在哪个时代”。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自己想像中的身份。要是想当皇帝,清朝最适合你;要是做农民,哪个朝代都差不多。文人喜欢宋朝,士兵怀念晚唐或五代。如果想当宦官呢?这不太像个好志愿,不过,万一真有人心怀这样的抱负,我建议他回到明朝。  相似文献   

20.
教训     
看到、听到的两件事,使我想到“教训”两字。 一件是1997年3月,鹤壁市原市长朱振江被判刑12年,这位农民的儿子为何会成为罪犯呢?他与记者的对话给人启发:“记者:你认为自己从当年跨进市长办公室到现在跨进这座监狱,是什么东西给你带来这么大的命运变化?朱:金钱。记者:你缺钱吗?朱:我不缺钱。记者:究竟是什么样的动机促使你这样做?朱:就是挡不住。记者:这个挡不住的东西是一种诱惑吗?朱:是一种诱惑。所以对这个问题我确感到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说实在的太沉重了,我至死都不会忘记它。” 另外一件是,一位曾在机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