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粤港澳大湾区是基于国家重大战略的空间构筑,亦是推动我国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区域合作的重大举措。新时代如何建构粤港澳大湾区治理体系成为国家治理的前沿议题。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湾区实践样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与广东省珠三角九市,制度多样性强、空间聚合度高、社会结构分化明显,这些特征同样也表明了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和空间新磁场,难以像其他省级行政区之间一样实现公共服务的资源调动和弹性配置,面临着公共服务超强治理负荷的重大考验。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协同一体化是衡量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2)
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一环,2021年,佛山市将深入推进"双区"建设,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极点城市,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近年来,佛山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高站位谋划推进十大湾区平台和427个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建设,探索推动"深圳创新+佛山产业"合作发展,积极参与"一核一带一区"建设,着力构建"香港+佛山""澳门+佛山"合作机制。"十四五"时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向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佛山将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国"框架内将实行"两制"的地区有机结合为一个"区域性发展共同体"。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关键是正确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对内应将"两制"差异造成的制度运行成本降至最低,对外应利用制度差异提供多种制度接口。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9,(29)
正经过两个多月的暑期检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9月26日开始新一轮开放运行。自去年8月23日投运至今,该项目已完成科研难题100多项,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而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之下,中国散裂中子源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有力推动大湾区科技核心的形成,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创造"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5.
正江门,是广东省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西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有"中国侨都"之称。江门市市长刘毅表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江门改革开放的"二次创业",举全市之力推动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论述,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张广宁担任院长。研究院下设9个研究中心,即现代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心、科技创新研究中心、现代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8)
正广州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核心引擎功能,释放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努力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大成效。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同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两大国家战略,关乎广东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因其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以及“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新使命,正以创新驱动推进科技、产业、金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优化创新生态,积聚创新资源,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迈向世界一流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三种法律制度、三个关税区、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初步建成了多种运输方式相结合,沟通省内外及港澳,便利快捷的交通运输及通信网络。通过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区域深度融合大湾区发展是必然要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的江门应基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导向,在内部网络联系与外部网络连动上主动深度融入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高速铁路网区域枢纽建设,推动大湾区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强化与大湾区区域机场高效便捷联系,加强面向大湾区东岸及外围西部对接与联系,构筑市域快速路网形成同城共融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0.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精髓就在于发掘、弘扬和传播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广州应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的重大契机,在充分发挥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以及改革开放前沿地的文化发展优势,突破目前大湾区在城市文化交流合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现实困境,谋划广州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中的战略定位、实现路径和机制构建,共同致力于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体和文化综合体。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1,(14)
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如火如荼,其庞大市场及无限发展空间吸引港澳青年北上追逐创业梦。粤港澳三地专家接受采访,一致认为大湾区发展机遇向好也需要在一些方面改善提升,港澳青年选择在大湾区创业,既能实现梦想,也能为大湾区发展贡献力量。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选择来大湾区创业的港澳青年越来越多。近年来,为了吸引港澳青年来粤发展,广东省联合港澳特区政府共同建设了"10+3"青年双创基地以及"1+12+N"港澳青年双创基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新布局,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把广西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战略腹地。——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一条西江通两广,自古桂粤一家亲。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广西牢牢抓住开放发展的重大机遇,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资金链,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沿海沿江沿边,联接大湾区、联接西南中南、联接东盟,毗邻粤港澳大市场、西南中南大市场、东盟大市场——拥有“三沿三联三市场”之利的广西,正全力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展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运用偏离—份额空间模型,利用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数据,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贸易增长效应。结果显示,贸易增长是粤港澳大湾区六个主要城市贸易发展的共同趋势,城市中存在一定的商品贸易同构现象,但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在贸易中心建设上既互相竞争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青山绿水间,贺州市大健康产业集群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作为中国首个"全域长寿市",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森林覆盖率高达72.9%,自然环境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是广西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沿和窗口,被誉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绿色"后花园"。近年来,贺州市紧扣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全力东融、加快发展"总体要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广阔市场,  相似文献   

15.
正引擎二:实施大开放,主动加入粤港澳大湾区"朋友圈"毗邻粤港澳大湾区是贺州最大的开放优势如何加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圈",以此促进贺州经济发展的飞跃?这是摆在贺州决策者面前的一道现实课题。"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并提供满足粤港澳大湾区需求的产品,重点推动特色农业、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开放合作"在2018年贺州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第一次集中学习暨务虚会上,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全球经济、政治发展呈现新的态势背景下展开的,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新一轮科技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11)
正近年来,广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加强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有序推进省级高新区布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大湾区建设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小康》2021,(11)
正《小康》杂志3月中旬刊以《双区广东现代化建设主引擎》为题,报道了广州、深圳等地践行"双区"国家战略的举措,读来感触很深。我的家乡在江西,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影响,家乡近年来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蓝子,达到了农民增收、农业升级的目的。大湾区对人才的虹吸效应,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会越来越强,因此各地要紧抓机遇,顺势而为,在新的历史机遇中实现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9.
钟文光 《前进论坛》2020,(3):47-47,42
对标国际三大湾区,生态环境仍是粤港澳大湾区一大短板。由于湾区自然环境容量有限,湾区经济迅速融合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为此必须寻求一条资源循环利用的路子。在2018年,"无废城市"建设已被提上日程,在此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在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再利用方面将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因此,探索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无废示范区",系统推进区域内固体废物处置,提高湾区循环发展水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促进粤港澳青年交流融合有助于正面引导港澳青年对祖国的积极理解,增强其国家认同,消除极端意识形态的影响,更积极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青年交流融合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和政策空间。科技交流是重要且易于施行的路径,也是当前粤港澳青年交流项目较为忽视的领域。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科技交流,需要明确原则,完善顶层设计;打造品牌,科学设计交流项目;多方联动,健全组织机制;加强宣传,提高交流项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