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约定必须遵守"(pacta sunt servanda)是古老的国际法原则,生效条约具有约束力,缔约国应当遵守,其国内立法不应与条约相冲突。然而,在重大船舶污染事故中,沿海国往往违背相关国际条约规定,适用国内法律对责任方施以刑事处罚。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国外相关案例的梳理,并深入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及理论基础,可以认为国际条约下船舶污染刑事责任要件存在严格化适用的趋势,这既不利于船舶污染防控的统一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阻碍航运业的健康发展,亦可能使沿海国承担违反条约的国际责任。我国应恪守已加入的船舶污染防控相关国际条约,并据以制订或调整相关国内法律,对船舶污染事故负有责任的当事方施加刑事处罚,在国际条约允许的框架内更好地防止船舶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对外开放继续深入和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 ,调整和规范涉外警务活动的法律仍然为数不多 ,而且相关法律成为空白区域。研究涉外警务法的一般概念、基本原则、涉外警务法律关系以及涉外警务法的立法展望 ,对理解和加强涉外警务法律 ,丰富和指导涉外警务活动 ,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对外开放继续深入和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的今天,调整和规范涉外警务活动的法律仍然为数不多,而且相关法律也成为了空白区域。研究涉外警务法的一般概念、基本原则、涉外警务法律关系以及涉外警务法的立法展望,对理解和加强涉外警务法律、丰富和指导涉外警务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徐妮娜 《求索》2010,(2):121-123
关于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是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这一点,我国学界已达成共识。但是在对“涉外”二字进行考量时,理论界仍存在“广义涉外说”与“狭义涉外说”之争。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现行司法解释沿用了移植于前苏联的“法律关系三要件说”标准,但是随着对外经济交往形势的发展,有些法院对该司法解释标准进行了突破性的适用,大部分法院却还是墨守成规,导致客观上法院对同一标准的把握宽严不一。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部署,2010年将进行《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甚至审议工作,立法者应以此为契机,在条文中科学界定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船舶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轻、消除船舶污染事故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加入的有关国际条约,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6.
船舶油污损害作为一种新型的海上侵权行为,随着石油业的发展以及油类运量的增加逐渐成为危害沿岸居民身体健康,损害财产资源,危害海洋环境的主要危险之一。其造成的损害往往是巨大且难以恢复的,不仅严重侵害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使得船舶所有人承受了巨大的赔偿负担。所以合理的确定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以及责任分散渠道以保证双方的利益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财综[2012]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为保护我国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制定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2012年5月11日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我国海洋环境,促进海洋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8.
胡炜 《求索》2010,(3):145-147
当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经被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议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草工作也即将开始。定性问题是国际私法的基本问题,也是处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前提。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中定性错误时有发生,深入研究定性问题并对《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定性条款进行设计和论证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作为要求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公安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从而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文章从我国公安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公安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的影响因素和界定原则、我国公安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立法缺陷及调整我国公安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建议等四部分,对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涉外版权法律适用制度存在巨大作用空间,通过对版权本体、复合关系连接点的分析和合理选择,构建我国涉外版权法律适用制度,有利于回应网络环境下对此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律对海洋油污污染规制主要是采取民事赔偿和行政处罚措施,但依然无法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尽管《刑法》有设置环境污染犯罪,但其主要是以规制陆源污染为立法宗旨的,再加上现有的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分属两个不同的体系,相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规定两个体系之间应该如何衔接,导致海洋油污污染的行为很难直接纳入海洋油污污染犯罪。我们应借鉴国际上的经验,建立刑事责任追究机制;整合现有的海上行政执法力量,由海警局统一行使刑事管辖权;授予海事法院刑事管辖权,直接受理海洋油污污染的案件;完善现有的污染环境罪。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因海上交通事故引发大规模石油污染的潜在隐患也随之严重起来。中国海事局常务副局长刘功臣日前在上海表示,我国沿海面临船舶污染高风险。我国石油海上运输量增长  相似文献   

1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是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发生涉外婚姻家庭、继承、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民事争议后,需要确定具体适用哪个国家的法律。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旨在明确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为解决涉外民事争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肖璐 《时代主人》2006,(9):40-41
环境保护法律是指为了调整在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以及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过程中.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环境保护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因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另一类是因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的主体有三类:一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依照法律行使环境监督权的部门:二是产生环境污染破坏损害的单位和个人.主要是企业事业单位;三是受到环境污染破坏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这三类主体之间最主要的有两种社会关系:一是国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同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监督管理关系;二是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同受到环境损害的单位和个人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关系。环境保护法律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具有较强的科学技术性:二是具有内容广泛性;三是具有国际性:四是具有复杂性;五是具有奖惩统一性等、环境保护法律有利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国家进行环境管理的法律依据,是防治环境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武器.是保护人体健康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15.
龚志军 《求索》2013,(2):202-204
国际私法主要是通过冲突规范指引选择应适用的准据法这一间接方法来解决国际民事法律冲突。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大都认为这一过程尤其是准据法的选择主要是一种纯技术过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国际私法的发展,近年来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其中注重伦理价值,将伦理因素引入准据法选择因有利于国际私法实质正义价值的实现而日益得到关注。因此.重视国际私法对涉外非婚同居关系调整的伦理基础,认真研究涉外非婚同居关系准据法选择需考虑的伦理因素.对完善涉外非婚同居关系的法律适用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对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有较完备的规定。总体而言,涉外遗嘱继承关系中不同情形下的冲突规范适用有四种模型,将其与我国司法实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实践中仍存在误用的情形,反映出人们对国际私法理论的误解。只有厘清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适用冲突规范,以解决相关的涉外民事争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世界各国对船舶优先权的适用规定各不相同,船舶优先权的法律冲突问题是各国海商法所不可避免的,制定冲突规范是解决船舶优先权法律适用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完善我国《海商法》有关船舶优先权法律适用规定,有关船舶优先权的法律适用可以修改为:船舶优先权,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如果船舶优先权与其他地方的法律联系更为密切,则在不损害交易第三人利益的时候可以适用其他地方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孟民 《前沿》2007,(1):167-169
劳动关系是从雇佣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日益得到规范。《劳动法》的调整对象是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在我国现行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现实生活中雇佣关系争议经常出现,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和迫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属于不同性质的两类法律关系。前者体现的是劳动者与劳动用工方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后者体现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应分别由不同的法律规范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OEM产业发展较快,尤其是在我国广东和江浙等沿海地区,有大量企业将涉外贴牌生产当作主要业务,越来越多的世界著名厂商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使得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商品加工厂。然而近年来,涉外OEM商标侵权纠纷层出不穷,现行法律规定的模糊导致法院、行政执法机构对涉外OEM商标侵权的认定结果莫衷一是,既损害了相关当事人的利益,也阻碍了我国涉外加工贸易的发展。基于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认定涉外OEM并不构成对国内权利人商标权侵权,进而为即将进行的第三次商标法修订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依赖的不断加深和涉外民商事交往的频繁发生,自然人的跨国流动,涉外非婚同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涉外非婚同居是一种带有身份性质的民事关系。根据“自体法”在涉外合同和涉外侵权法律选择方面的运用,涉外非婚同居财产关系的“自体法”应当这样表述:涉外非婚同居应首先适用当事人协议选择的法律;未选择法律时应当适用当事人的同居地法或者共同的国籍国家的法律;上述法律不得违反法院地国家的强制性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