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阴郁的暗涌     
几乎在所有认识安永的人眼中,他都是个好人.温和,厚道,朴实,也正直.他没有任何诸如吸烟喝酒的所谓不良嗜好,白天工作兢兢业业,晚上下班就回家,从不参加任何牌局.他也没有任何婚外情的蛛丝马迹.他的家庭看起来还算幸福,跟我们身边很多说得过去的家庭一样.他是公认的好丈夫和好父亲.可是,有一天,人们突然知道,他居然是个罪犯,他贪污了一大笔钱.  相似文献   

2.
明红 《党史纵横》2003,(11):29-31
作家王蒙,性情中人,京腔京调,幽默而又不失风度.王蒙是一个思想宝库,他的思维极左时,他是作家,他的思维偏右时,他是诗人.他的诗摆脱了建筑的桎梏.在分享艰难的时候,他不仅仅是夜莺;在抵达幸福的时候,他不仅仅是玫瑰.在当代文坛,王蒙的道德文章众人皆知,但很少人知道,他的英语水平也很高,到国外他能用英语与人交谈,大会发言有时也用英语.  相似文献   

3.
一名男子显然心烦意乱.他在花园里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陷入了沉思.他是个工作很勤奋的人,希望尽全力给家庭带来幸福.那天,他想给儿子买一件贵重的生日礼物. 这个想法让他高兴起来,但他翻看自己的钱包时,表情变得十分凝重.想起儿子天真的面孔,他的眼中充满泪水.  相似文献   

4.
广州起义失败后,他跟随叶剑英奔赴莫斯科.他怎么也没想到,此后竟开始了长达28年的流放生涯.他的老母亲致信赫鲁晓夫,才使他获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然而,“苏修持务”的罪名,使他再入牢狱,当7年的囚徒生活结束时,他的苏联妻子已长眠于地下整整一年了…….在他90寿辰之际,江泽民总书记特委托夫人王冶平登门为他祝寿.  相似文献   

5.
张会平  刘新  魏飞 《党史博采》2007,(11):54-55
近日,河北省国家税务局为一名普通的税务干部、共产党员记二等功,以表彰他不顾个人安危、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他的事迹在省会国税系统广为传诵,新闻媒体采访他,单位表彰他,身边的同志纷纷向他伸大拇指.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依旧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他就是石家庄市新华区国税局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任会文.  相似文献   

6.
罗炳辉素描 我采访罗炳辉时,他已是红军中的高级将领,但他仍保持着普通士兵的作风.他充满了幽默感,说自己一向喜欢打仗、过艰苦而又有危险的生活.我觉得他讲的都是真话.他性情乐观豁达,身材魁梧.除冯玉祥将军之外,他是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中最高大、最健壮的.我猜想,他那高大身材、昂然气概以及与众不同的眼神,大概都是从他的云南高大健壮的山区部落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1984年,我们两人曾经采访过马祖光教授.17年后,在马祖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后不久,我们再一次采访了他.时光荏苒,马祖光教授年已七十有三,岁月染白了他的华发,皱纹也爬上了他的脸庞.然而,不变的是他的精神,他的坦率,他的谦虚,他的耿直.和上次采访一样,使我们心灵最受震撼的是他的人品和学品,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崇高.  相似文献   

8.
罗炳辉素描 我采访罗炳辉时,他已是红军中的高级将领,但他仍保持着普通士兵的作风.他充满了幽默感,说自己一向喜欢打仗、过艰苦而又有危险的生活.我觉得他讲的都是真话.他性情乐观豁达,身材魁梧.除冯玉祥将军之外,他是我所见到的中国人中最高大、最健壮的.我猜想,他那高大身材、昂然气概以及与众不同的眼神,大概都是从他的云南高大健壮的山区部落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  相似文献   

9.
李兴耕 《党史博采》2005,(1):113-116
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对他仍然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有的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灵魂;有的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又有严重错误;有的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有的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有的认为他对个人崇拜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赫鲁晓夫具有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在长征中,陈赓任红军干部团团长,尽管拖着伤残的双腿,但他仍然精力过人,快乐无比.每到一个宿营地,他总是精神抖擞.他不是先歇着,而是先安排工作,安排好工作后,他就到处走走,找人闲聊.他常常喜欢到女兵那里走走,找女同志"侃大山".由于他幽默机智,女同志都很欢迎他.  相似文献   

11.
他下班回家时,儿子也放学回家了.儿子让他买布郎吃,他说什么布郎,儿子说一种水果,美国进口的.他说哪有这样东西,儿子说有,我同学都吃了.他说既然有这种东西,说不定人家会送我们,你看看人家送的东西里面,有没有这种布郎,儿子没去看,儿子说没有,里面只有荔枝、龙眼、芒果,没有布郎.他说没有怎么办呢?你吃荔枝吧,那是水果之王.儿子说我不吃荔枝,我要吃布郎.他跟儿子说话时,一个人笑着走了进来,来人喊他一声钟局长,一脸卑谦.他不是很熟,便说你是?来人说我是××呀,上午来找过你.说着.把一个包放在他跟前.他好象想起来了,便说你是××呀,又  相似文献   

12.
廖承志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政治家.他能讲德语、法语、日语、英语、俄语和荷兰语等多种国家的语言.他会演戏,解放前在延安时,在《间谍》一剧中,他扮演西班牙军官,在舞台上严刑逼供不幸被捕的共和党人,把傲气十足的弗朗哥军官表现得惟妙惟肖,差一点引得观众把他毒打一顿.他会唱歌,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唱起歌来很动听,叶剑英戏称他为"俱乐部主任".他还会绘画写诗.对于他漫画的艺术,文史界已有多篇文章谈及,然而对于他诗词方面的特色,则语焉不详,甚少谈及.  相似文献   

13.
李立三一生大起大落,他是一位历尽磨难而且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有中国名也有俄国名,有化名、笔名一大串.他生前曾两次被捕入狱,人们为他开过三次隆重的追悼会.他结过两次婚,有两个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妻子.本文只侧重介绍他与第二个妻子李莎的风雨人生路.  相似文献   

14.
范玉凤 《党史博采》2005,10(3):15-17
陈独秀,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五四运动前,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五四运动后,他积极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领导者.大革命后期他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大革命失败后又成为取消主义派,他在晚年保持了革命气节.纵观其一生,仍不失为一位爱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5.
郑若杜,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旧官吏家庭.父亲在北平旧政权时期工作过.1949年入伍,因为他思想进步,很快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党员.郑若杜虽然在大学就读过,但他毫无书生气,他担任606团6连指导员时整天和战士们滚在一起.从表面看,如果不知道他底细的人准说他是一个工农子弟;他担任605团宣传股长时,经常深入连队调查研究,撰写先进典型事迹.因为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感动的哨兵都劝他休息,但他父亲的那段历史长期困扰着他.在部队援越开拔的前夜,他带着厚厚的澄清书找到我家一直谈到深夜.我对他说:你的历史问题组织上早已查清了,你父亲未做过任何对不起人民的事,  相似文献   

16.
《党的建设》2018,(7):10-11
他曾带头赤脚站在冰中修筑淤地坝,他曾带领干部两天接待逾700位来访群众,当场拍板、限期解决近200件问题.他说:“心中没有群众,就不配再做共产党员.” 他禁止亲朋好友打他的旗号办任何事,自己考察调研常常住普通房、吃家常菜.他说:“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 他亲上火线主导改革,砸开了一个个以前不敢想、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他说,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17.
廖承志1908年生于日本,父母是国民党著名左派廖仲恺和何香凝.他的祖辈、父母和他本人都是华侨.他曾两赴香港,并为党的革命事业在港工作四年.建国后,他主持侨务工作,多年来为香港回归祖国而孜孜不倦地工作.“文革”期间,他被诬为“海外间谍”而饱受摧残.“文革”后,他初衷不改,继续为解决香港同胞的困难,促进香港与大陆的交流合作,加强血肉联系以早日收回香港主权而抱病工作.1983年廖承志逝世.今天,他未竟的伟业  相似文献   

18.
毕加索是西班牙著名的天才画家.据说,他一生画了近4万幅画.毕加索说,他画过的每一幅画都浸润着他的血汗.当时,如果有人能得到他的一幅画,一辈子就吃喝不愁了. 而晚年的毕加索却很孤独,尽管身边也不乏朋友,但他清楚,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冲着他的画来的.为了这些画,亲人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这一切让毕加索极为苦恼,他很想身边能有一个陪他唠唠嗑、说说心里话的人.  相似文献   

19.
黄豆情     
他不知现在在什么地方.我到现在也不知他的名字.因那时我还小.只是听母亲说,他是一位搞大豆种植的科学家.是1957年那个政治风暴,把他刮到了苏北,就住在我们家.他整天地劳动,很少言语,只是时常翻看他随身带来的那半小袋黄豆.1963年左右,我们家、我们村里所有人,日子过得很苦.冬日的一天,他拿出那半小袋黄豆,眼泪汪汪地对母亲说:“顾妈妈,我要走了.这黄豆是我多年培育的良种,现在用不上了.留给你们,在这饥荒的年头,兴许还用得着.”  相似文献   

20.
在他特别困难时,一个陌生女孩资助了他200元.他一直想还女孩的钱,但就是找不到她.三年后,他登报寻找此人,一时间寻到无数个同名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