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 国际贸易和投资疲弱的背景下,201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总额为4522.1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中方顺差597.7亿美元,顺差额同比收缩27.8%.中国与越南和柬埔寨的贸易额持续保持增长态势,越南首次超越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6个老成员国的贸易额有增有减,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贸易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而与泰国贸易呈小幅度的增长,中泰贸易额首次超过中新贸易额,中菲贸易稳步增长.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美国与东盟的贸易均保持稳定的协整及关联关系.预测2017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具有较大的增长势头和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中国-东盟货物贸易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总量与增速 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2006年,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总额达1608.4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04.7亿美元,增长23.4%,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其中,中方出口713.1亿美元,增长28.8%;中方进口895.3亿美元,增长19.4%;中方贸易逆差182.1亿美元,比上年的196.3亿美元略有收缩.东盟继续是中国该年的第五大贸易伙伴-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  相似文献   

3.
杨静 《东南亚纵横》2007,(11):26-31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快速建设,基于双方便利的贸易制度安排,优越的地缘因素,相似的文化背景,东盟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首选之地。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每年以60%以上的速度增长,仅2006年上半年投资额达1.52亿美元,相比2002年的6633万美元,增长了229.16%。同期,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也在不断升温,2005年,中国向东盟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定》安排,中国和东盟在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新加坡作为东盟中的一员,亦随着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中国的经贸联系日益频繁起来。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提供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现在已是新加坡的第四大贸易伙伴。2004年中新双边贸易总额为533.3亿新元(约合325.8亿美元),占新加坡外贸总额的9.19%。2005年9月,双边贸易额331.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4.2%。以上数据表明,近年来中新双边贸易发展迅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有望达到500亿美元。而根据中国驻新加坡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与东盟正在积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大好时机。现在,中国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双方贸易额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5.5亿美元。截至2007年6月底,双方累计相互投资总额已达4541乙美元。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以来,为了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和利用境外资源,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本着“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直接参与国际竞争。2003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建立后,由于双方便利的贸易制度安排、优越的地缘因素、相似的文化背景,东盟国家成为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首选之地。如,2002年,我国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额为6633万美元;而2003年,中国对东盟投资额为2.25亿美元,同比增长238.86%。据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底止,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的项目857个,中方投资金额9.41亿美元,占…  相似文献   

7.
经济短讯     
1、从 2 0 0 2年 3月 1日起 ,缅甸中止外国贸易公司从事进出口业务。驻缅甸的外国贸易公司若想继续运作就必须与缅甸公司成立合资公司。2、 2 0 0 1年缅甸吸引的外资协议金额为 5 74 3万美元 ,比 2 0 0 0年减少 6 9 15 % ,外资来自泰国和中国等 9个国家和地区 ,共 13个项目 ,投向制造业、建筑业、旅游业、石油与天然气以及矿业 5个领域。3、 2 0 0 1年缅甸的对外贸易总额为 5 0 77亿美元 ,比 2 0 0 0年增长了 2 4 7% ,其中进口2 7 89亿美元 ,出口 2 2 88亿美元 ,逆差 5 0 1亿美元。与东盟成员国的贸易额达 2 2 2 7亿美元 ,占缅甸对外贸…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中国与各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速放缓,在中国的前四大贸易伙伴中,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速最快。2013年,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额为443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中方顺差445.3亿美元,顺差额为2012年的5-3倍。中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的贸易增势强劲,与6个老成员国的贸易增速缓和,中马贸易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一般贸易、外资企业、机电产品仍占主体地位,但局部比重较上年稍有下降。数据检验分析显示,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的贸易保持稳定的协整关系、关联程度。预测2014年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仍具有较大持续增长和优化的空间与势头。  相似文献   

9.
2002年11月4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的中国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与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协议》计划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它将是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经济区.这一协议实际上奠定了未来自由贸易区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这标志着这个拥有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将有90%的产品享受零关税待遇。随着双边经贸合作的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的区域会计协调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分析了东盟会计师联合会在中国—东盟会计协调中未发挥实质性作用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注中国—东盟会计协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关注中国—东盟会计协调的必要性2001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并进一步计划在10年内即2010年之前建成。这一目标实际显示着将给中国与东盟的会计协调提出实质性的要求。自由贸易区,意味着零关税、资本和服务自由流动,意味着一体化经济。虽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并不能够很快地实现零关税、资本和服务自由流动,但所做的与正在做的都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且东盟作为中国的近邻,长期与中国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近年来双边贸易、相互投资又增长迅速。1995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年增…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缅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准则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准则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概念、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对中缅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从固定资产的相关概念、固定资产准则的适用范围、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等5个方面,对中缅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越会计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模式是对某一国家或地区会计行为的综合性概括,并反映出不同国家或各地区在财务核算及管理方面的差异。近年来,我国与越南经贸往来频繁,本文通过对中越会计模式的比较研究,分析两国在会计理论及实务领域异同,对增进双方在会计及经贸领域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俄两国的能源安全与合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正日益增加。目前,能源安全不只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一国的能源安全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和军事问题。对中国来说,当前石油供应安全已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中国是个能源缺乏的国家,近年来能源进口不断上升。从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强劲。而俄罗斯是个能源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是世界主要的能源出口国。中俄两国不仅具有地缘上的优势,而且在能源方面也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双方的能源合作不仅有利于解决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也有利于俄罗斯加快经济发展,同时对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与缅甸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应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以促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进而带动整个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成员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本文对中缅资产减值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2008北京奥运的完美落幕进一步突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成就,标志着中国的国力、国势、国运进入新的上升轨道,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再度成为国际热点话题。中国的发展、崛起将引起国际格局、国际体系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变化中的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发展本身就构成国际变局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中国威胁论"及"中国责任论"等此起彼伏的情况下,中国又面临着什么样的新任务、需要确立怎样的国家大战略、做出何种新的战略选择?要不要居安思危,继续坚持韬光养晦?对这些问题,不仅精英层在严肃思考,普通民众也极为关切。鉴此,《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2008年8月31日以"‘奥运后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题举办研讨会,邀请京津两地20多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上述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现将会议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中印边界谈判及其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重大问题,曾引发过两国的严重冲突。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两国建立了相互信任措施,中印边境长期保持了和平与稳定,现已不再是亚洲的一个热点。只要双方能就边界问题作出果断的政治决策,落实互谅互让、相互调整的共识,就能克服困难,较快地达到双赢的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9.
推进中缅两国会计趋同,解决中国与缅甸经贸往来中会计信息不可比问题,进而为带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各国之间的会计趋同,推进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进程,需要研究中缅两国会计准则的差异。本文对中缅两国财务报表列报具体准则的适用范围和基本要求、财务报表的组成和编报责任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附注的披露内容和顺序等方面,对中缅财务报表列报会计准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0.
明代,占城与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较宋元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政治上保持睦邻的宗藩关系,经贸关系活跃,文化交流频繁。虽然到明中后期,占城国家式微,与明朝的交往也日渐减少,但是,两国始终保持着睦邻友好的关系。一、睦邻的宗藩关系占城,又称占婆(Champa)。“周越裳地,秦为林邑,汉为象林县。后汉末,区连据其地,始称林邑王。自晋至隋仍之。唐时,或称占不劳,或称占婆,其王所居曰占城。至德后,改国号曰环。迄周、宋,遂以占城为号,朝贡不替。元世祖恶其阻命,大举兵击破之,亦不能定。”①明代初期,占城是印支半岛南部的一个强盛国家,其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