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未成年群体。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主流稳定、进取务实和健康向上态势,但主流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与青少年正常思想道德发展不和谐的音符。因此,认真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成因,思考对策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选择了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我国留守儿童的增多。由于留守儿童缺乏来自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长期得不到父母在思想道德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导致他们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严重的断层或缺位。运用小组工作介入留守儿童服务,8次小组活动后发现:留守儿童在焦虑、孤独和抑郁量表的得分显著降低;100%的留守儿童认为小组经验是有意义的,其中97.9%的人认为小组工作对其有较大帮助,并且喜欢这样的活动;小组成员在喜欢交往、主动交往、理解他人、信任他人、与人沟通、了解自我、相信自我、接纳自我、喜欢自我、调节情绪10个项目上均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湖南农村留守儿童行为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留守儿童缺乏有效的监护,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机构单一,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行为的发展。为此,父母有必要改变外出的方式,基层政府、学校、社区及农村社会组织应齐心协力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在对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成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了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影响因素。认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形成、发展和变化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环境是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宏观深层次制约因素,而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则是影响留守儿童个性发展的具体微观因素。  相似文献   

5.
由于家庭教育缺位、学校德育工作缺失、社会环境不良影响等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呈上升态势较快,并随之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如何预防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行为的发生和降低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广西宾阳县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以检察机关犯罪统计数据为参照样本,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现状和特点,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处理措施及相关刑事法律政策,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相关情况,可以找到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处理及预防机制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文艺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生活在最基层的农村广大留守儿童越来越容易接触到美国大片。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独有的特殊现象,其思想和行为有一定的独特性。在观看接受美国好莱坞大片过程中,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分析美国好莱坞大片文化对留守儿童思想行为的影响,探求具体的研究对策,可以提高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素质,提升农村儿童的整体道德水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的认识,对近十年来我国留守儿童社会救助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发现,尽管对留守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对但大多围绕"留守儿童"本身展开论述,对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仅停留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部分,而对留守儿童社会救助展开全面深入的探讨显然不够。今后的研究要明确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内涵,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的指标体系,为制定政策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特有产物,伴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形式和问题的严重性也各不相同,因而解决机制也必须具有针对性。调查中发现在安徽省苏埠镇的在校留守儿童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应试教育的偏差以及社会教育的断裂等状况,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很大负面影响。通过新农村建设来快速发展农村经济、倡导农民工重视家庭教育和创新教育管理机制等标本兼治的方法,来构建留守儿童的教育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来自河南省农村的410名农村留守儿童(双亲外出和单亲外出)和非留守儿童为被试,比较了父母外出打工这一远端压力事件和日常烦恼这一近端压力事件与儿童抑郁、反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水平并没有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共同经历的一般日常烦恼能够显著预测儿童较高的反社会行为和抑郁水平;与留守状况这一远端压力相比,一般日常烦恼这一近端压力对于儿童抑郁和反社会行为的预测作用更大,显示了农村留守儿童近端环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他们能不能顺利地进行社会化,健康地成长,不仅关系到其自身发展,而且对于社会是否能良性运行,是否能早日完成现代化都有着重要影响。库利初级群体理论认为,家庭对于儿童个体社会化的进行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人口流动导致农村家庭结构残缺,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缺失和半缺失状态。这种现实状况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基于存在的问题,应该构建一个能促使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正常进行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这需要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的共同支持,使得农村留守儿童能顺利完成早期社会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台湾少年法制承袭于日本,在少年案件之法理上,台湾与日本分为保护程序与刑事程序二种,其主要是为因应少年健全成长与贯彻国家亲权主义之故。虽然日本与台湾在少年法程序上几乎雷同,但因两地文化与法制修正,在警察处理程序上之法文有些许差异。此外,台湾与日本少年法制皆有其进行辅导少年之相关法制,并有少年辅导相关机关进行犯罪预防之倡导。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年司法政策之完善应遵循独立化的发展路径,并运用政策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化路径是展开政策科学方法的基本前提,而政策科学的科学化方法则是对少年司法政策独立发展的回应。少年司法政策的完善应是以少年司法独立化定位为基础,并围绕着少年司法政策的制定、执行及评估等过程的科学化来展开。  相似文献   

13.
当前,新疆正处在经济大发展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日益严重的新疆青少年犯罪问题对新疆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新疆青少年犯罪增多的外部原因有:经济原因、文化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制度原因。要预防新疆青少年违法犯罪,就必须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加强内在的自我控制力度和外在控制。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消极选择、在网络社会的消极互动、不良心理意识在网上的强化及网络造成的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重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疏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方式成人化、犯罪手段残忍化的趋势日益突出,青少年情绪型犯罪的数量明显增多。加强对青少年情绪型犯罪的研究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由于城乡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差异 ,青少年犯罪的城乡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现象。据天津市 2 0世纪 9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调查及相关资料显示 ,在城市、环城和农村三个地区中 ,作为联结城市与农村过渡地区的“环城地区” ,已成为青少年犯罪较为独特的地区 ,其较高的犯罪率与犯罪的暴力性特征相对明显。而从城市与农村地区青少年犯罪的比较看 ,犯罪人的年龄、性别、犯罪类型及被害人等方面的传统差异依然存在 ,异质性特征仍然明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青少年失足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乎民族兴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在一系列诱引青少年失足的因素中,社会不良场所是较为重要的因素。调查和研究社会不良场所对青少年影响的程度,客观评估其风险有助于加强对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从而避免青少年失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犯罪低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所关注的问题。为贯彻对未成年犯教育、挽救、改造的方针,达到预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以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保护社会的双重目的,就应当把握对未成年犯罪从宽处罚的原则,注重量刑的平衡问题。由于我国没有单独的未成年刑法,对未成年犯如何适用刑罚,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如何适用无疑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河南省某县2005~2008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达到183起,占总案件的21%。结合该县具体情况,青少年自身素质的欠缺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引起未成年犯罪众多因素中主要的两方面。因此,我们应当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增强对不良社会影响的抵抗力,同时,倡导社会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确保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刑事诉讼法》增设“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专章,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改革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彰显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重视以及对未成年犯罪人进行教育、感化、挽救和改造的方针。然而在立法理念尚须进一步推敲与配套制度缺失等诸多司法环境限制因素的影响下,新刑诉中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仍有未尽之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立法原则为“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立法体例相对集中,具有“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以及“犯罪记录封存”三大创新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